当前位置: 少林寺_少林功夫_嵩山少林寺 >> 旅游景区 >> 三晋古玺方寸之间自有天地
"三晋"之称,
源自前年,
战国初期韩、赵、魏分晋。
"三晋"的前身,
是春秋时期五霸中的超级大国:晋。
晋,
从桐叶封晋(约前年)始,
至前年韩赵魏废晋静公为庶人止,
在中国历史上横跨六个多世纪,
共历38君。
如果从晋国建立算起,
到秦统一中国,
"三晋"经历了年的漫长岁月,
疆域包括——
今天的山西全省
河北省西南部
河南省北中部
陕西省北部和中东部
内蒙古中南部的广大地域。
由于晋国地处中原北部,该地区成为古中华东西南北中文化激流的漩涡。它在与各国频繁的交流中,融汇了各地区的文化精华,大量吸收了各地区、各民族文化的先进成果,兼收并蓄,融合升华,使晋文化达到了当时中原文化的顶峰。
战国文字根据地域、文字特征划分为五系,分别为齐、楚、燕、晋、秦。各系文字特征鲜明。根据这些特征,从大量的六国金文、简牍、帛文、货币文、陶文中,均能找到与其相应的文字谱系。比如,楚帛书就以楚玺相类,齐《陈曼簋》等金文与齐玺风格相同,燕地出土的很多陶文,部分与燕玺相吻合。
晋系文字包括韩、赵、魏三国,两周与中山国也都属于晋系文字系统。从后世遗留下来的很多三晋文字看,三晋文字的结构及特征与西周春秋金文一脉相承,说明三晋文字在早期就已经发展成熟,而且日趋稳定。
从整个三晋体系的文字特征看,三晋文字体势整饬精严,用笔纤巧细腻。但不同的材质、制作手段,所呈现出来的三晋文字也多有不同。一些三晋金文就明显受铸造工艺的影响,铸铭文字多丰盈饱满,这类风格的文字倒是与《侯马盟书》有几分相近,由于书写工具发生了质的变化,《侯马盟书》更强调书写性、实用性,文字蚕头入笔,中肥末锐,结体扁圆。
同样是书写,《温县盟书》就显得狂放不惊线条瘦劲,用笔如急风骤雨,笔势迅疾,这种笔势更接近錾刻在青铜器具及青铜兵器上的三晋文字。我们看这个时期的錾刻文字,基本上是以两种面目出现,一种是字体工丽巧致,形态修长劲健,笔法全用玉箸。另一种则恣肆遒劲,笔势多变,看似漫不经心,其实极具秩序感。这些变化显然源自于錾刻的手段,由于线质发生了变化,线与线、字与字或倚侧或挪让或张扬或收敛,来寻求文字的韵律与平衡。这样的一种文字格调既符合晋人的审美需求,也更加接近三晋文字的本真状态。
三晋玺印也基本上沿袭了这种审美格调,创造性的将三晋文字融入到方寸之中。受空间以及铸造工艺所限,三晋玺印的文字更趋整饬精严,体势也更加修长劲美。同样是铸铭,三晋玺印大量使用朱文,来表现三晋文字精巧细致的特点,精准地体现出三晋文字的特质。可以说三晋玺印在中国篆刻史上独树一帜,所开创的三晋印式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三晋官玺的材质多见于铜,少有玉质,金银质官玺均未见著录。玉印官玺皆白文,在见录的三晋玉印官玺中,除上博藏的『匈奴相邦』外,多为『封君』玺,如上博的『春安君』『襄安君』及日本小林斗盦所藏『襄平君』,总数不过十方。
三晋官玺的纽制,多坛座鼻钮,少见平台鼻钮者。多数官玺的形制与私玺相差无几,如果仅从形制上很难区分出官玺和私玺。也有特殊者,印纽形制显得格外端庄厚重。
三晋官玺多为方形、少有长方形,圆形及特殊形状者稀见。规格以15—18毫米较为多见,规格在20毫米上下者较为少见,亦有13毫米左右的官玺,与通常私玺规格相当。规格在25毫米以上者绝少见。目前见于著录的几方大型三晋官玺均为陶文,如两枚“□阳市”,规格在35—40毫米。近年来,又陆续发现一些陶文印迹,其中规格在30毫米左右的官玺陶文印迹多有出现,说明三晋超大官玺应该还是存在的。
三晋官玺的文字笔画,普遍比一般私玺略粗而且字腔均浅,这些特征可能与官玺使用比较频繁,避免磨损有关。曾见过一些三晋官玺实物,印体及印面四周棱角,因为长期使用而磨损成圆弧状。
三晋官玺的文字构成,基本以地名加官职名为主,也有官名和地名分开使用的。三晋官玺的文字排列主要以右行竖读为多,多字官玺右行分两列或三例顺读,每例一字或二三字不等,两字官玺多横读,亦有做上下排列者,三、四字官玺中有做横排横读处理的,有特殊者文字做反书。
三晋私玺中朱文明显多于白文,白文皆有边栏。三晋私玺的规格都普遍较小,以10-14毫米大小较为常见,也有不足10毫米的私玺,20毫米左右的私玺极为少见,珍秦斋藏有一方36毫米的私玺就极为罕见。
三晋私玺多以铜质为主,少有银质,金质绝见,玉质、琉璃、骨质、绿松石等材质均较为少见。三晋私玺的形制以坛座鼻钮最为多见,印体嵌有金、银图案的极稀少,特殊形制的私玺如穿戴、带钩钮、柱钮、亭钮等均较为少见。
三晋私玺中,以单姓单名的两字玺最为普遍,单姓双名和复姓双名的私玺均较少。三晋私玺中,复姓单名的私玺有一定数量,其中复姓“司马”出现的频率最多,同燕系私玺中出现最多的复姓“公孙”有所不同。再如,三晋中的“郭”姓私玺以及只有燕系中出现的“乔”姓私玺,说明姓氏、人名存在着一定的地域性,其透漏出的历史文化信息,对研究族氏的来源、分化及当时的社会思想、习俗、信仰、道德观、文化、美学观念,具有历史学、社会学、文化史上的研究意义。
三晋私玺中,姓名以两字右行横读为多见,有特殊者做竖列上下读,两字姓名私玺后加“鉨”或“私鉨”者极为少见。三字和四字私玺,大多为复姓单名或单姓双名和复姓双名的组合,复姓多做合文,复姓、双名文字在玺印中多有合文符号。排列形式有右行竖读,也有做右行横读排列的。
三晋私玺在铸造、打磨、修整工艺上,普遍优于官玺和吉语类玺。边栏内角四周及文字笔画在借助放大镜下观察,刀刻痕迹十分明显,在一些特定的角度上,刀刻痕迹有其规律性,而且文字笔画越精细刻痕越清晰,这些特征对于玺印的真伪鉴别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据:书法江湖│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辑:南丽江
▼
▼看世界
博物之美
End回复数字1—70,阅读更多原创内容看看西周霸国霸器到底有多么霸气国宝青铜仲姜盘专给俺亲媳妇儿造曲沃晋国博物馆藏着哪些出土宝贝山西古代壁画之集萃(元.图)《金瓶梅》最早版本出现在山西?山西王阎锡山百川先生日记之精选张无忌的通天魔教和介休的祆神楼倗国:与秦兵马俑齐名的惊世发现蝴蝶结!龙泉寺唐金棺因此未打开晋阳古城:被湮没的古中国庞贝城契丹人秘藏在应县释迦塔里的宝物平方公里的大河东盐业博物馆美得令我们都眩晕的山西古代琉璃少林寺托管的资寿寺里有什么秘密惊!破铜烂铁里拣出来件文物岁高僧梦参:我做过的四个梦清凉寺玉器:暴力时代的文明微光奇异铜尊:虎犀貘驹象牛猪兔鸟鱼浑源彝器往事:最后一刻绝处逢生五台山发现黄金质淳化元宝之始末粟特人出没!他带着葡萄和葡萄酒山西是北魏时期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古长城发现的锦囊装49枚波斯银币大月氏人把玻璃器制造术带入山西神秘石刻背后的大盐商和花花扬州羊舌上的晋国和67年内战爱恨情仇63号墓的秘密少女杨姞祖国的灭亡鸟篆铜戈:三国的缠斗和一代妖姬青铜名剑:干将今安在少虡何煌煌青铜名剑:晋吴铸铜兵火焰生冷霜青铜名剑:季子挂剑处王侯尽北望包金嵌玉带钩之叹世上再无魏文侯云冈憾造像流失仅一佛眼回归大康通宝背后的美皇后萧观音之死山西珐华之色被默诵或呼喊的颜色虞国国君的黄昏:国灭方知唇齿寒黄河边商代出土大鼎被当金鼎肢解泉坛奇珍和刺客高渐离的最后一击北齐勇将蓝宝金戒上的赫拉克勒斯天下劲弩皆从韩出也难以抵挡亡国芮国虎妈和金玉奇珍为何不在芮城揭秘武则天老爹百吨石碑沉陷之谜昆山凤凰顾炎武发现晋国陨落晋国唐晋油画:又一次把悲愤引向寂静秋天如上帝:与古器物暗合的色彩傅山霜红龛:一代武林高手也藏书五台山清水河为何崛起神秘中山国贾樟柯看飞走的铁雁和消失的河流雁鱼灯照不亮昏聩的海昏侯的内心奇人徐渭是一根自由而狂野的青藤大同之寂静火山是捺向大地的指纹箭响马到的陆浑戎人和青蝇的悲歌南涅水石刻之民间原力创造的永生刖人守囿车上刻燕奴隶的自由之心驯龙国青铜器埋藏鸣条岗上的秘密大唐太原青年西南创百年土司王朝山西王阎锡山之部分旧物回归山西惊叹右玉只因它是装满山河的粮仓原创公号请按下面指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