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少林寺_少林功夫_嵩山少林寺 >> 文化内涵 >> 大闹天竺的笑与泪,2017哪里是你飞
朋友啊,寒冷终将过去,春天来了……
这个春节临近尾声,7天的假期,我们小心来过,倍加呵护的不是因时间的短暂,而情感的聚散依依,才是最值得留念和牵挂。
团聚厮守、憧憬别离,温情流转,关于春天,关于接下来我们要走过的无数的时光——这是《大闹天竺》的笑与泪,关于等待与重生。
主题曲《守候》温暖感人
一部被豆瓣评为3.9分的电影,于我却是今春最大的感动。我不相信评分,我只相信心灵的悸动,我只相信观影时流经全身的暖流。
影片中王宝强苦苦坚守的小楼,用生命捍卫的小楼,是他心目中神圣的城堡,这座城堡是他和他弟弟两人的约定。影片开映前的1月25日,宝强在微博中写道:“本来是三个,却只有两个,但在我心中永远是三个,我爱他思念他。”“一起生活16年,走了16年,依然在我心中,一直都是儿时的回忆,最终我帮他圆了他的梦,我爱他我亲爱的他”“16年了我还在想他”。
这个走了16年的人便是宝强的弟弟。多年前,王宝强去了少林寺,弟弟也想去少林寺,但因为家里贫困,就出去打工了,后来不到一个星期就发生意外,被机器打伤致死。
在影片中,当宝强得知他的小楼最终被强拆,他的情感几近崩溃,他说这个小楼不能拆,拆了弟弟就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他要等弟弟回来。又有多少人知道,这并不仅仅是宝强一句电影的台词,一个电影的桥段,而是他内心聚藏了16年最柔软最真实的兄弟之情!观影至此,为之动容。
从农家子弟,少林弟子,群众演员,影视明星,到第一次掌镜执导,这本身就是一部励志的成长史。在经历了亲人的别离、自身的车祸、爱人的背叛等系列变故之后,他呈现在世人面前的是依然那么真挚,那么朴素,那么温暖,那么阳光,也那么伤感。
但我点赞这部《大闹天竺》不是因为他的身世,不是因为他的情变,而是缘于这部影片本身的艺术价值,他完成了喜剧片从内容到形式的一次蜕变。
如果《西游伏妖》还能被接受,那么《大闹天竺》就没有理由被黑。两部影片同是西游,《天竺》表达的是人性,《西游》演绎的是荒诞。前者讲了一个关于人伦的故事,父亲为了找到他的孩子在遥远的异域原地等待了数十年,兄弟为了等待弟弟归来在小楼里坚守了数十年,朋友为了信义一直帮友人找了数十年,最终在生命的最后,他完成了友人的心愿。这部电影所表达的就是关于父子之情、兄弟之爱、朋友之义,这世间最厚重的情感,还有什么比这更能打动人心?
从技巧上来讲,《天竺》也是一部颇具探索意味的公路题材片,用色大胆艳丽,充分展现了异域丰富的民族风格。乍看之下颇有张艺谋的风范,浓墨重彩之间,人物命运多舛,象极了这无常的世界和多变的人生,东边日出绚丽,西边风雨正浓,前段荣华盛极,转而断壁残垣,色彩的跳跃和光线的明暗之间,体现了导演对生活丰富的感知,这是一个农村小伙到明星到导演笑中带泪的心路历程,也是他在经历地狱般痛定思痛后的一次生命激情的迸发。作为一个非专业的导演来说,自导自演之间,能完成如此淋漓酣畅的人生的体验,难道不应该鼓励和包容吗?
当然,本片带给人欣喜的还有精湛的动作设计,,充分展现了王宝强不俗的少林功底。跳出这部戏,我忽然想,如果王宝强遇上宋喆,是不是一巴掌就能将这个背信之人拍死在沙滩上?一身的武艺,面对爱人的背叛,朋友的弃义,没有拳脚相加,只是静静地压抑着满腔的悲愤,用一段文字就将过去埋葬,劫后余生。也许正是这样的大格局,大情怀,成就了《大闹天竺》这部上乘之作。
不得不提的是我们正在听的这首影片的主题曲《守候》,曲声款款,忧伤满怀:还要我等多久/见到你的笑容/你在哪里追求/是否已经拥有/你离开的出口/变成我的缺口/只有你的迁就/能解我的忧愁。总有人要远走/总来不及挽留/在分岔的路口/在下雨的时候/总有人要厮守/还剪不断离愁。
不经意心碎一地。静静沉浸其间,眼前飘过一张张温暖的脸庞,至爱亲朋,相互交织,情感不言,温暖泪下。
这是我的年春节,在电影中感动,在音乐中思怀,在诗词中激烈,在旅途中憧憬,而最欣慰的是女儿美丽幸福的成长……
年的舞台在哪里?蓦然间耳畔响起这样的诗句: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那好吧,我的朋友,今夜,我们但将酩酊,同销万愁,可否?
今生,人若归零你的过往,我们偏要答出分的人生,可否?
我的朋友,这两天出奇的寒冷,但过了这段,春天就来了……
过了这段,春天就来了……
赞赏
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