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少林寺_少林功夫_嵩山少林寺 >> 基本信息 >> 恕我直言现在的电影都是辣鸡
前辈的经验告诉我:标题要装比!
很显然哥不是一个喜欢装比的人,
所以我很是听从前辈的教诲!对吧?
标题你只把他当成是标题,
接下来就聊聊是怎么破题和解题。
严格意义上来讲,这个标题应该是这样的
恕我直言:本世纪中国电影市场公映的电影和上个世纪某些电影在“社会现象级”的比较都是辣鸡电影!
我靠,用我亲生的好朋友鸡哥的话说
这个标题太沉(冗)长!
本世纪的电影进入“大片时代”,动辄上亿美金的投入,几十亿电影票房,看起来真是牛比得不要不要的。
各种映前公关、首映活动、新闻炒作、明星效应、幕后花絮等等那是一波加一波的套路,你不掏钱进电影院看一次就会和朋友同事聚会没话题,容易被边缘化。
但是回想一下,哪部影片能够称得上“社会现象级”?当然指的是普遍意义上、具有周边性质的社会现象,而不是说闲聊几句、网络上哔哔一会就叫社会现象!
那么我们来看看上个世纪的两部“社会现象级”电影,一部是进口片,一部是国产片!
1A级社会现象级电影——《霹雳舞》
这是一部摄制于的美国歌舞电影,在中国公映是年。可能是那时候社会娱乐元素匮乏,电影一经公映,在几乎所有的年轻人的圈子里掀起一股“霹雳舞”的热潮。
哥那个时候上初中,学校里的趋势瞬间被霹雳舞点燃。无论是班级活动、运动会表演还是课间休息和放学时间,街头巷尾、校园内外随处可见在霹雳舞的少年。
当时印象很深的是隔壁班的一个家伙,平时蔫了吧唧的很不起眼,在一次学校大扫除的时候,在走廊里拄着两根拖布跳了一段霹雳舞,立马被围观成为名人。
我们学校最著名的小混子马上收其为小弟,带着他到处显摆,因为那个时候大哥摆事不仅仅需要武力的震慑,把“比武”变成“比舞”并且获胜,更是那些社会混子愿意津津乐道的江湖美谈。
电影的导演和演员已经记不住名字了,即使百度到你也不知道还有什么作品。
我是记得两个男猪脚一个叫“马达”,还有一个叫“闪电”?但是这部电影里的龙套众多,其中两个可谓鼎鼎大名,不得不提。
一个是著名的尚格云顿,这个熟悉动作电影的朋友一定不陌生;还有一个厉害了Word哥,ICE.T(艾斯提)——Hip-Hop历史上最重要的歌手与创作人之一,匪帮说唱的真正创始人和实践者,西海岸的教父级人物。在霹雳舞里面都是龙套演员,至少现在我是回想不起来,有较真的可以重新看一遍电影。
至于社会现象那我说过,应该是具有普遍意义,而不仅仅是我说说我们学校就可以证实的。
一个是“霹雳舞”学习班非常的兴盛,前面提到拄着拖布跳霹雳舞的小子就是花钱在舞蹈班学习的,这种近乎于专业的套路和编排,肯定要比胡乱模仿、瞎比比划的胜出不止一筹;再就是舞蹈周边的热卖,肥大的舞蹈裤子、高帮软底色彩绚丽的霹雳鞋、最常见的当然是郭德纲老师在作品里提到过的著名的“霹雳手套”。
恩,当时哥也买过霹雳鞋和霹雳手套,当然霹雳舞水平就不提了。
2
S级社会现象级电影——《少林寺》
有人说刘晓庆主演的《神秘的大佛》是中国功夫片的开山之作,更多的人则是认为《少林寺》才是。
我个人是倾向于后者,且不说影响力和武打效果上的巨大差距,就说刘晓庆老奶奶在功夫上那是肯定不能和《少林寺》的主演李连杰相提并论的吧?
《少林寺》年在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同时上映,当时的电影院票价是多少呢?
一毛钱!就这个价钱在当时的中国内地创下令人惊叹的元的票房纪录。
你没有看错,1.6亿多的票房,也就是说不算当时大型企事业单位、大专院校的福利礼堂播放,就有16亿人次观看这部伟大的电影。
如果去掉年龄老的和小的,以及当时不发达地区的群众,中国城市人口人均观影应该在三次以上。
这个是绝对不夸张的,哥自己观看少林寺应该不止5次,我们楼下住的一个家伙,据他自己说看了17次《少林寺》。
作为第一部在香港上映的内地功夫片,在当时复杂的政治环境下,《少林寺》在香港创下万港币的超高记录。一举打破香港功夫片历史最高卖座记录。在日本,创下40亿日元票房纪录;年,在韩国上映,创造了51亿韩元的票房纪录。
设想一下:现在的一部牛逼电影在中国公映,就以票价30元来计算,那16亿次观影,他的票房应该是亿!我的天!!随着这股《少林寺》的热潮,各种武打片纷至沓来,仅仅以少林寺为背景的就有《少林小子》、《少林弟子》、《南北少林》、《木棉袈裟》、《八百罗汉》等等。
至于《少林寺》带来的社会现象首先就是全民习武咯,比政府号召“全民健身”那是管用好使得多。当时隐藏在民间所谓的“武林高手”纷纷出山,开办“武术学习班”,我身边的同学朋友也纷纷加入“各大门派”。
哥属于近水楼台,一个很熟悉的街坊就是当地很有名气的武者,属于昆仑传承,擅长的兵器是一对虎头双钩。
因为是邻居,我老爸请他到家里喝顿酒,叫几声叔叔也就让我跟着他的弟子一起学。当然哥是没有什么习武天份的,否则也不会在这里打字了,早就一个跟头翻出地球了。
记得这个叔叔的大弟子是真的有功夫,是我们家旁边戏曲学校的一个武生,我亲眼见过三米多高的房子,短助跑顺着墙壁踩几下就上去了;二十米之内拿石子打拇指粗的树枝几乎百发百中,令当时幼小的我叹为观止!
另外值得一聊的是当时有一本期刊杂志,叫做《武林》,因为《少林寺》让这本不起眼的期刊杂志大卖特卖,我们家的订阅期刊在我和我老舅的要求下也加上了这本《武林》。原本当时中国社会期刊杂志的三大巨头是《大众电影》、《读者文摘》和《故事会》,《武林》的骤然崛起让这个格局变成四大期刊,不得不说《少林寺》这部电影功不可没。
题外话聊一些:和一个大学同学聊这个事情的时候,同学说《大话西游》、《古惑仔系列》也算是“社会现象级”电影。
首先说电影《古惑仔系列》没有公映,所谓的社会影响力也只是青少年混混,至少不是正面意义;《大话西游》年公映,两三年之后才在高校BBS上传播火爆,可以称之为“网络现象”,算不得“社会现象”。
而且这两部电影在周边影响力上远远不及《少林寺》和《霹雳舞》。还有一部电影我本来打算写的,但是也稍逊一筹,就是《路边吉他队》。毕竟在当时吉他几乎属于“奢侈品”,终究不如一个“霹雳手套”获得容易,和比划比划、闭门造车就算“练武”相比更是成本高昂。因此这三部电影就当是“准社会现象级”电影吧!
我们现今的社会进步如斯,个体审美愉悦几乎代替了群体审美,所以“社会现象级”电影很难出现。
但是不谈技术,只问情怀,还是真心的希望中国电影在商业片有超越《少林寺》、动画片有超越《大闹天宫》、艺术片有超越《霸王别姬》的经典电影作品!
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zhonghr.com/jbxx/10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