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少林寺_少林功夫_嵩山少林寺 >> 历史文化 >> 扔掉佛教本相的少林寺还能被称少林寺吗
中午12点半从少林景区入园,晚上6点半从三皇寨景区出园,出租车是看不到一个,只能凭运气依靠打车软件找到一辆网约车。路上听本地的司机说:少林景区和三皇寨景区原来是两个景区,后来才被合并为一个景区;少林寺旅游的巅峰时期已过,现在已经在走下坡路,因为商业化气息太浓;和尚能喝酒、吃肉、结婚,每月一两万的工资,甚至好些个开保时捷上班,白天在寺院念经,晚上喝酒吃肉陪老婆孩子;想要见方丈的标准是县级以上干部,或者是捐款万元。
少林寺禅宗开山,以武术闻名,游山时却不能见到一个真和尚,虽然是寺庙却丧失了佛教气息,开拓商业积累巨额财富,扔掉佛教的宗教精神,成为金钱主义的寄生体,就像一个人虽然强壮,却丧失掉灵魂。少林寺的商业化大概算得上名胜古迹发展的通病!1、透支文化的商业化
少林寺最核心是宗教寺庙,是禅宗在华夏的起点。进入少林寺有专人核检门票,里面穿僧衣的工作人员都是居士,用与衣服一体的帽子把头发遮盖起来,瞧不见一个光头的和尚,即使在大雄宝殿也没有。
少林寺建筑气派雄伟,木制结构虽然有古代建筑的影子,但是在佛、法、僧上多有欠缺。佛像仍在,却不是开门广纳信众,一道齐腰的门隔绝了信众和佛的距离,可远望而不能近拜;少林寺又少见僧人,更听不见颂经佛法的声音。
少林寺其次是武术表演。如果说佛教文化是少林寺的核心,武术仅是佛教的工具,而景区把武术表演当成核心,佛教文化氛围成为可有可无的工具。
把目的当成工具,把工具当成目的是一切跌落的开始,佛家需有佛家的威严,而不是与商人比谁更世俗,收到的是金钱,失去的是景仰。2、景区游览规划不合理
少林景区值得看的景点不多,性价比最高的观看就是,看完少林寺和塔林就心满意足地回去,因为后面的几乎全部是鸡肋项目。
爬山的起点处,通向三皇寨的三叉山路没有指示牌,仅在左侧低矮的山体上写着三个红字,就有人走错了路口,返回来爬山的。
爬向山顶的路上没有景观,只有山体和树木,也没有歇脚的地方,依靠台阶而坐成为必备,很少设置卫生间,有不少人在隐蔽处解决。
爬山的人被导游通知,到了吊桥就可以折回去了,整个山顶其实都是新开发的风景区,路线上总是登坡又下坡,于是就成了望不到头的爬坡,旅游成为对体力的极大考验,完全丧失掉休闲的乐趣。
三皇寨供奉的是天地人三皇,然而下面供的却是佛教人物,三皇寨整个景区都算是可有可无的,倒是好汉坡的台阶无比考验人的体力。
在山上遇见对面而来的一家四口,母亲背着3、4岁的儿子,想到台阶上有多处仅容一人的小道,还有着雪被踩而融成的冰,母亲背着儿子上下台阶简直是拿两个性命在爬山了。3、景区商业管理不规范
少林景区贩售元的索道往返票,然而只有少林景区才有一处往返索道,于是许多买了索道票的人只得在爬山半程的时候折返,以免浪费返程的索道票,退票是不可能的,因而很少看到人从三皇寨下山。
山上有商家贩卖玉石,一开口叫价5万元,还有膏药叫价元,挂着少林和中医的噱头,其实膏药不是哪里都有的吗?
吊桥之后就没有卖东西的了,从三皇寨上来的客流太少,没有商贩在上面营业,只有快到下山处才有一个自动售货机。
4、少林寺旅游仍要走下坡路
一起从三皇寨下山的十个人,都对一天的行程深恶痛绝,都不再想来第二趟,还想要告知身边亲友:商业世俗化的寺院、毫无明显指示的标牌,持续上下坡的体力考验,中途必须折返的索道,不能退钱的往返索道票,高价销售的商家。总之,乘兴而来,失望而归!寺庙也只管收了门票,保障自己收入,至于旅游者感受好不好,收钱的人不会关心!
少林景区的业务放大到商业、社会上,大概也适用,以赚钱为目的的结果是透支了信用,失去了以后的赚钱能力。少林寺真需要展示宗教文化特色,让来客乘兴而来,满意而归。一个历史文化古迹就该想办法:让来者心甘情愿奉上金钱,收获每个人的尊重,还愿意来第二次、第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