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_少林功夫_嵩山少林寺

附图少林寺的历史

发布时间:2021-3-13 13:59:39   点击数:
北京治痤疮好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hg/210111/8578752.html

少林寺的历史源远流长,创建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了。其沿革情况是,创自北魏,兴于隋唐,元明昌盛,民国衰落,解放以后重振道场。

1、创自北魏 南北朝时期,中国佛教盛行一时,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年),孝文帝元宏为印度僧人跋陀在少室山阴依山劈基敕建少林寺。跋陀在少林寺传授小乘佛教,主张自我解脱。当时四方慕名前来少林寺求法者达数百人,其中高足弟子有慧光,僧稠等人。跋陀传教慧光、僧稠等弟子以后,传法中断,灯序转移,没有在少林寺继续发展。南朝刘宋末年,南天竺香至国王的第三王子,释迦牟尼的大弟子摩可迦业的第二十八代佛徒菩提达摩,从印度来到中国。北魏孝昌三年(公元年)到达少林寺,广集僧徒,首传禅宗,历时九年,寺院逐渐扩大。东魏天平三年(公元年)、达摩传法于慧可以后,离开少林寺他去。死于禹门,葬于熊耳山、造塔于定林寺,(今河南省峡县)。禅门一向奉达摩为初祖,慧可为二祖,后连续单传至六祖。

2、兴于隋唐 北周建德二年(公元年),武帝下令禁止传播佛道二教,并遣返僧尼道士回撒,寺庙庵观,遂遭废弃。大象年间,静帝宇文衍,重建佛寺,并改少林寺为“涉梏寺”。隋开皇年间,隋文帝杨坚,改“涉梏寺”为“少林寺”,并赐田一百顷,供寺僧生活养息之用,自此,少林寺佛业重振。拥有土地多亩,殿堂楼阁多间。成为中外驰名的大佛寺,博得“天下一第名刹”的称号。

3、元明昌盛 元明至清初,少林寺的社会地位,被抬得更高。在称呼上多加一“祖庭少林禅寺”或“大少林禅寺”的尊号。元代之时,少林和尚已发展到多名。有不少著名的文人为寺僧撰写碑铭,有些和尚除在佛界享有地位之外,还在宫府中居于要职。明代是少林寺鼎盛时期,殿宇楼阁,历经修茸,楼殿金碧,花木满园。现在少林寺的布局和主要殿宇,大都为此时重建。明朝的王子中就有八人到少林寺随正道法师出家。少林寺被称为“域内巨刹”。

4、民国衰落 从清朝康熙以后,少林寺失去了朝廷的支持逐渐衰落,雍正皇帝又下令禁止民间习武,少林寺也被列入其中,并拆除少林寺25个门头及演武场,特别是民国17年(公元年),军阀混战,石友三放火烧毁了少林寺.熊熊烈火,持续了45天。赫赫有名的少林寺,从此成为残墙断壁。瓦磷堆积,杂草从生,破败不堪的一个寺院。石友三是破坏文物的千古罪人

5、解放以后重振道场 新中国成立后,对少林寺进行了多次修茸,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政府拨出专款,组织力量,对少林寺进行了全面的整修。少林寺饱经沧桑,如今古貌新颜,游客如织,成为中原旅游区重要旅游胜地。

少林寺的历史久远,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年)。32年后,印度名僧菩提达摩来到少林寺传授禅宗。以后,寺院逐渐扩大,僧徒日益增多,少林寺声名大振。达摩被称为中国佛教禅宗的初祖,少林寺称为禅宗的祖庭。禅宗修行的禅法称为“壁”,就是面对墙壁静坐。由于长时间盘膝而坐,极易疲劳,僧人们就习武锻炼,以解除身体的困倦。因此传说少林拳是达摩创造的。少林寺在唐朝初年就扬名海内。少林寺和尚惠场、昙宗、志坚等13人在李世民讨伐王世充的征战中,助战解围,立下了汗马功劳。寺内有一块《唐太宗赐少林寺主教碑》,记述了这一段历史。由于朝廷的大力支持,少林寺发展成驰名中外的大佛寺,博得“天下第一名刹”的称号。宋代,少林武术又有很大提高,寺僧多达余人。在明朝,少林寺到达鼎盛时期,从清朝开始衰落。少林寺在鼎盛时期,7进院落,规模很大。可惜在年,军阀混战,军阀石友三火烧少林寺,把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和钟楼等主要建筑统统毁于一炬;许多珍贵的藏经、寺志、拳谱等全成灰烬。现在还存在的建筑有山门、立雪亭、千佛殿等,其他建筑正在陆续恢复中。寺僧练武的遗迹

千佛殿内供毗卢佛铜像,因此亦叫毗卢殿。殿内砖地上还保存着数十个直径约4.5厘米的洼坑,是往昔寺僧练拳习武时的脚坑遗迹。脚坑分布方圆不大,呈一条线状,这是僧人刻苦练功的见证,也说明少林拳的所谓“曲而不曲,直而不直”的特点。千佛殿东侧的白衣殿,三面墙绘有少林拳谱壁画,壁画长约20米,很生动地表现少林寺和尚练拳习武的情景。

我国最大的塔林 

在少林寺西约米处的山脚下,有一塔林,这是唐以来少林寺历代住持僧的葬地,共余座。这是我国最大的塔林,塔的大小不等。形状各异,大都有雕刻和题记,反映了各个时代的建筑风格,是研究我国古代砖古建筑和雕刻艺术的宝库。少林寺内还保存了不少珍贵的文物。山门门额上悬挂的“少林寺”匾额,是清康熙皇帝亲笔书写的。山门后大甬道和东西小马道旁立有碑碣数十通,称为少林寺碑林。其中有两通碑刻是留学我国的日本禅僧撰写的

少林武功是中国传统武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正宗的中国功夫。“中国功夫惊天下,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武功,名扬四海,在我国武术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少林武功,起源于古代嵩山少林寺,并因此而得名。佛门以清净为本,僧人以慈悲为怀。作为禅宗祖庭的嵩山少林寺,为什么却素以武功为人敬仰,流传千古,闻名于世呢!这还得从头谈起。相传:北魏孝昌3年,印度高僧达摩,来到嵩山少林寺传授佛教的禅宗,由于终日面壁静坐,不免筋骨困倦,加上在深山老林,野兽不断侵扰,为了驱倦防兽,健身护寺,达摩等人仿效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按照身体的各种动作,编成健身活动的“活身法”。达摩在空暇时间,练习了几手用链、棍、杖、剑等防盗护身的动作,后人称之为“达摩链”、“达摩杖”、“达摩剑”。此后他又吸取鸟兽、虫鱼、飞翔腾跃之姿,发展活身法,创造了一套动静结合的“罗汉手”。这套健身术,后经历代长期演练、综合、充实、提高,逐步形成了一套拳术。共达百余种,武术上总称"少林拳"。南北朝以后,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形势的需要,要求少林武功向精湛的技击方面发展,开始实行了有组织的、严格的僧兵训辣。每曰晨光曦微,师憎们同起而习之,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四季不断,苦练武艺。隋唐之际,少林武功,已享盛名。北宋时期,宋太祖赵匡胤喜爱拳术,而且不少拳法,是他创造的,曾将他的拳书藏于少林寺。到了金末元初之际,少林拳有了较大的发展。少林派拳术大师白玉峰、觉远、李叟等人,精心研究少林拳法,并注意拳法的整理和传授。他们将少林拳中的“罗汉十八手”发展为七十二手,以后又发展到一百七十三手。五代十国时期,高僧福居,特邀18家著名武术家,到少林寺演练3年,传授拳法。明代抗倭名将俞大猷,也曾到少林寺传授棍术。少林寺憎,通过博采百家精华,发展少林武功。明代以来,少林寺演武之风极盛

少林寺大雄宝殿

少林寺塔林

推荐阅读:

01少林寺永化堂禅武医发展简史

02恩师传我禅武医---释德建

03《德建身心疗法》文化历史背景

04少林禅武医传承(一)及少林传统功夫生活化

05少林禅武医传承(二)

06林禅武医传承(三)及少林传统功夫展示

07登封市史志办主任吕宏军讲解少林寺永华堂禅武医历史

08赵国成分享禅武医纪念少林禅武医一代宗师行性禅师

09老梁:少林寺被烧之谜

10少林寺历史简要年表大记事

11(附图)少林禅武医近代传承及文化交流

12少林武术传承

13清代少林寺习武何以曲折

14少林禅武医传人释德建禅师简介

少林心意把

禅武医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zhonghr.com/lyjq/1117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