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少林寺_少林功夫_嵩山少林寺 >> 旅游游记 >> 用键盘说电影你真的看懂了新少林寺
宗教是什么?恐怕没有人能够回答得清楚;信仰是什么?大概也没人能够说清楚。年陈木胜一部《新少林寺》,诠释了宗教之一“佛教”的教义,但是现代浮躁的人心已经看不懂,尽管这部电影以近乎白话的形式诉说。
侯杰追杀已经被自己打败的另一个军阀而到了少林寺,并在牌匾上用漆写下“不外如是”四个大字,这时的他桀骜而狂妄,就连他的兄弟“宋虎”也不相信,他对手下曹蛮说:“他不死,我睡不着”。但是他也有气节,不惜放弃马克沁机枪也要拒绝外国人修铁路,这是他最后回归“本心”的伏笔。
侯杰在酒席上枪杀了这个大哥,这声枪响却换来了反叛的开始。女儿在这场叛乱中死去,自己亲手杀死的大哥却用最后一口气救下了自己,刘德华在少林寺里的疯狂是因为压死这只骆驼的不仅仅是稻草。“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净觉悟了,他吃到的“果”,都是他当初种下的“因”,曹蛮就是他造出的“业”。
曹蛮的身世不得而知,但可以窥见,在无止境的战争和杀人中,曹蛮变得乖戾暴怒,他杀对手,杀手下,甚至杀平民,人命对他来说只是黑板上的数字,可以擦掉重写。他疯狂地向着权力的顶峰爬去,因为他想反抗镇压他内心这么多年的“侯杰”,最终他穿上了龙袍。
成龙所饰演的伙房和尚是最接近“佛”的人,他似有心却又似无心,他为侯杰做了碗面,却不顾他是否在吃面,让侯杰吃完后为自己死去的女儿点火,他这样说着“混账话”,正因他已经参悟了生死,只是他从未发现。他的性格像极了《西游记》中的八戒,除了他比八戒勤快以外,同样的呆,同样的憨,但这样的呆恰恰映衬了佛家的“无心”,佛则是无,无心便是佛心。
最后的最后,曹蛮与侯杰在正殿中打斗,侯杰的功夫远在曹蛮之上,却并不使出全力,这让侯杰处处落于下风,当曹蛮在洋人的轰炸之下数次身处危险时,侯杰却舍命救下这个当初害死自己女儿的仇人。“该醒了”,这是他对曹蛮说的话,“魔随心生”,侯杰心中的“魔”已经洗净,而曹蛮心中仍旧住着“侯杰”这个“魔”。
当侯杰用自己的生命为曹蛮挡下了最后一次危险,曹蛮“醒了”,他痛苦地流着泪,用力地想要搬开压住侯杰的木椽,想要解救他心中已经放下屠刀的“魔”。侯杰做到了,他用生命消除了曹蛮这个自己造出的“恶业”,种下了“善因”。最终侯杰被炮弹的冲击波炸开后,曹蛮看着他落进佛像的手中,静静躺着,此时的侯杰便是佛祖手中的“禅”。
当曹蛮缓缓走出大殿,看着眼前满目疮痍,身穿龙袍的他跪下了,向着他曾经俯视和不屑的蝼蚁们。天空开始下着雨,洗刷着这沉寂下来的战场与大殿中的佛像和侯杰,这场雨洗刷了人世的罪孽,也渡了侯杰的魂,虽然战场只剩下了残垣断壁和满地的尸体,但这却是又一个美丽新世界,因为雨,更因为曹蛮的心。雨在佛像的眼窝中积累、落下,像流泪一样,谁说“佛”不睁眼?“他”一直俯瞰着芸芸众生,只是“佛”从来不曾在天上,“他”只在人们心中。
为什么我会写这一篇文章?因为当我在看电影时,弹幕与评论的戾气已经影响到了荧幕前的我,没几人能理解侯杰的行为,没几人不希望曹蛮死,没有几人真正能够看懂这部电影,只有相互的谩骂与攻讦。正如这部电影的主题曲《悟》:“为何君视而不见?”并不是真的视而不见,而是诸君用凡眼看了佛心,用凡心度了佛眼......
(以上图片皆来源于网络)
四明有狂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