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9-7 14:20:16 点击数: 次
年,四川省资中县有一个叫罗林的少年看了电影《少林寺》之后,感觉到了体内一股洪荒之力。看了电影里武艺高强的觉远,罗林觉得自己是块练武的料,已经11岁了,应该好好培养,不能给耽误了。他暗暗下定决心,要到少林寺出家习武。不曾想班里有两个同学也正有此意,他们一拍即合。连行李都收拾好了。出发前,罗林向班里的同学募捐旅费,同学们都敬他是个敢想敢做的好汉,纷纷倾囊相助。一番踊跃的集资过后,罗林筹集到了不少钱,纸币硬币,几分一毛都有。他数了一下,这笔资金合计:人民币壹圆整。在那个一张《少林寺》的电影票售价一毛钱的年代,这笔能买十张票的钱对于11岁的罗林来说不是小数目。但要靠着它,让罗林和两个同学到达他们心中的武学圣地,显然是在为难一块钱。这场武学之旅注定将会以失败收场。原因很简单,他们根本没做半点儿攻略,甚至连方向都没搞清楚。身处四川的罗林要去河南,应该一路向北,然而他们却沿着铁路一直徒步往南蹿。走了将近一天后,罗林一行人感到身心俱疲,一块钱早花光了。更重要的是肚子饿,于是只能灰溜溜原路返回。真是英雄气短。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穷文富武显然不是闹着玩的。不信你看看金庸笔下的大侠们都是干什么的?不是家产丰厚就是出身名门,或者什么都不干,总之不差钱儿。难怪曾经有记者问金庸,大侠们都是靠什么生活的,金大侠笑而不答。后来,罗少侠走上了追寻音乐的道路,在酒吧卖唱,期间辗转多地。或许是为了弥补当年找不着北的遗憾,他最后在四川北边的西域落脚,给自己取了个艺名,叫刀郎。刀郎离家出走的行为,只是电影《少林寺》掀起的「少林热」现象的一个缩影。同一时期,像刀郎这样要到少林寺出家的年轻人不计其数,里边就包括8岁的王宝强。这一部电影改变了无数人的生活轨迹,比如北京武术队的少年李连杰,还有释永信。而吴彦祖和张晋,都因为看了《少林寺》立志习武,不约而同地踏上了演艺之路。它是有史以来全世界票房最高的电影,光是国内就有约1.6亿的收入。要知道那时候一张票不过一毛钱,等于卖出了16亿张。堪称世界电影票房的珠穆朗玛。按现在一张电影票平均80块钱算,《少林寺》放到现在就有上千亿。《战狼2》56.8亿的票房在它面前就是个渣渣。这样一部站在古今中外票房巅峰的电影,凭什么?也许可以用周星驰在《少林足球》里唱的那句来解释:少林功夫好哎!真滴好!01《少林寺》,是标准的改革开放产物。20世纪70年代末,曾因文革一度搁置的港澳统战工作开始逐渐恢复。当时内地百废待兴,根本没有什么像样的东西能够输出给港澳。但又急需一部极具家国情怀的作品来唤醒港澳同胞的爱国情感,提振民族自信心。此时中央主管港澳工作的是廖仲恺、何香凝之子,被尊称为“廖公”的廖承志。他是实打实的练家子,以前跟武术大师马湘学过拳。而后者则是孙中山的护卫队长,曾两次粉碎过袁世凯对孙中山的暗杀行动。也是这个时间节点,他看了李小龙主演的《精武门》。片中大英雄陈真人狠话不多,三拳两脚把日本人打得嗷嗷喊娘,完了还一脚干碎了“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告示。虽说这块挂在上海外滩公园门口的牌子,其实最终正是被日本人干掉的。这让廖公赞不绝口:这不是一部很好的爱国影片吗?!廖公觉得,既然香港及海外观众都爱看武侠片,那少林寺和太极拳不就是现成的好题材嘛。他决定要拍摄一部弘扬中国传统武术的电影,计划在港澳地区播放。年,廖公找来香港一家左翼电影公司的负责人,几经讨论后确定了下来,要拍一部以少林寺为题材的武打电影。他将尽其所能为拍摄工作提供帮助。但有一个要求。得符合过去他对香港电影人提出的十个字概念:纵横千万里,上下五千年!大有气吞山河之势。反正就是必须安排得明明白白!最好二话不说直接干垮市面上所有电影那种。然而,剧组很快就让满怀期许的廖公大失所望,他郁闷地对助手沈容说,看了电影后感觉自己:凉了半截。这得差劲成什么样......因为那年头内地压根儿就没有武打演员这个行当,只好让能蹦能跳的京剧演员硬顶上。结果,拍出来的动作就是京剧舞台上的戏剧式打法,对于武打片来说这是完全失真的。就跟86版《西游记》里猴子翻跟斗差不多,飞来飞去,搞得你头晕脑转。经过这么一回,廖公决定亲自推动影片的拍摄工作。除了要求换导演重拍,他还规定武术动作——必须是真功夫。不是卖快餐那个真功夫啊。一点儿不假,廖公真是为了这部电影操碎了心。他的助手沈容曾经有电影从业经历,廖公便让她负责给电影做指导。还交代说别管预算,演员服饰要尽量贴近唐代,让影片尽善尽美。并对沈容说了一句广东话:搞掂佢!廖公推荐了开国上将许世友和时任中纪委副书记赵毅敏,做这部电影的武术顾问。前者年少时曾在少林寺出家习武长达八年,后者则精通少林拳法。当时许世友是南京军区司令,沈容觉得太远就没有去拜访,便向在北京的赵毅敏请教。赵毅敏寻思露两手吧,让你对少林武术加深一下理解。他在比划一个招式时,不给沈容反应的机会,嗖的一下出手把她打得哇哇叫。顾问这事办妥了,廖公转身又给电影做起了海外宣传发行人。他首先瞄准的是日本。因为岛国上有个少林日本分林。这是一个叫日本少林寺拳法联盟的武术团体,创始人宗道臣据说17岁就来过少林学拳,回到日本后开宗立派,会员多达70万人。怎么说,就有点儿明末武学高人陈元赟东渡日本传授拳法、擒拿术那意思。如果电影能够覆盖这个群体,并经由他们传播出去,带来的效果是砸钱都办不到的。于是廖公指派下属联系上了宗道臣,又在年他来少林寺访问时亲自与之长谈,最终让宗道臣掏钱买下了电影在日本的放映版权。为了迎接这位日本外宾,少林寺的和尚们才第一次被重新批准穿上了僧衣。之后,电影在日本上映,少林寺拳法联盟借着热度狂揽巨额收益,短时间内弟子暴涨到了万,当然这是后话了。哎对了,没能当成顾问的许世友将军后来看了《少林寺》,他这么评价李连杰的身手——基本功还是很扎实的。年,北京武术队的李连杰被公派赴美演出,他将要为美国总统表演中国武术套路。说白了,就是演些中看不中用的架子,比如什么舞花刀、耍花枪之类的。途中在香港转机时,长城电影公司的负责人半开玩笑地问他:细佬仔,以后想不想当明星呐?!11岁的李连杰点了点头,说了声好。彼时李连杰不知道,这一声好,将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正应了一位长者说的:人呐,就是不知道,自己也不可以预料。年,我们同事孙思喵老师的老乡,宁波人张鑫炎被任命为《少林寺》电影项目的新导演,他就来自香港长城电影公司。按照廖公的意思,这次必须用有真功夫的演员。那位曾经相中李连杰的负责人就跟张鑫炎说,这孩子很适合「觉远」小和尚的角色。当张鑫炎大老远来北京找他的时候,却连个人影儿都没寻到。因为这时候李连杰正跟自己怄气。就在不久前,李连杰在电影《塞外夺宝》演员海选时给刷了。这可把他气得够呛,始终搞不明白是哪里出了问题。小小年纪就代表国家到处巡演的拔尖儿运动员,不明不白给刷了,李连杰哪里咽的下这口气,一定要为自己讨个说法。最后他折腾了半天,托人多方打听,才知道落选并不是因为功夫不好,而是——太矮。更令人悲伤的是,李连杰成年后也只长到了1米69,就卡在那1厘米上。说句题外话,他被刷了,张丰毅倒是选上了。《塞外夺宝》就是张丰毅的出道作品。李连杰想,既然演员梦破灭,就只能往武学这块努力发展,搞不好练成个绝世高手什么的。所以他总是翘课去找北京民间的武术传人练功,八卦、太极、形意,就没有不练的。每天趁着天不亮他就摸黑溜出去练武,一天都见不着影儿,张鑫炎能找得到人才怪了。最后还是学校出面把李连杰给喊了回来,让他当着张鑫炎的面抡了一套拳。还沉浸在自己情绪里的李连杰心不在焉,结果拳打得有气无力。张鑫炎看到李连杰这半死不活的样,忍不住说道:你别跟我来这套嗷!我早就定下你了!事实上,《少林寺》偌大一个剧组,主演们都是像李连杰这样从各省武术队抽调过来的。比如饰演大反派「王仁则」的于承惠和饰演「秃鹰」的计春华,就分别来自宁夏、浙江武术队。他俩一个会使双手剑,一个会鹰爪拳。凑齐这些武术精英的难度可不比集齐七颗龙珠低,这要得益于廖公的居中协调。电影开拍后有人才发现,这么个剧组竟然没一个是真演员。那年代内地连武打演员都没有,哪还能有什么武术指导。所以武打招式完全靠演员自己想,你设计好了动作,抡一套给导演看。他觉得不错,就会这么照着拍。武戏对李连杰来说根本不算事儿,但是感情戏可把他折腾得够呛。影片里,觉远有一场跪在师父墓前流着泪发誓要皈依佛门的情节。临到演了,李连杰愣是挤不出眼泪,于是有人信誓旦旦地教了他一招,说保证好使。那人说跟他说,你哭不出来的时候就一个劲儿想:你妈死了。结果他在脑子把这四个字念叨了半天还是哭不出来。这时候导演不知道从哪找来个桶,把木头和香点着了就哐哐往里扔,让李连杰把头扎进桶里,烟一呛眼泪才出来。在计划经济时代,演员都是体制内领工资的,这些临时拼凑来的人哪有什么片酬。《少林寺》剧组全体人员,每人每天能得到的报酬只有:一块钱。跟刀郎当年筹到的去少林寺的路费一样,还是以补助的名义发的。但这不妨碍全剧组人想要拍出一部好电影的决心,他们都铆着股劲儿。于承惠在拍最后一场决斗戏的时候,连续七天,每天三次泡在结了冰的黄河里;为了能表现拳拳到肉,计春华不知道挨了多少打。而李连杰光是韧带就撕裂了三次,还摔断了骨头,医院躺了三个月。出院以后,李连杰收到剧组给他寄的一张《少林寺》海报。看着海报中摆着拳架,意气风发的觉远;再看看自己打着石膏的腿。他直接哭出了声。年春节,《少林寺》在香港上映,首日票房就压过了成龙的代表作《龙少爷》;并在之后狂揽万港元,一举刷新了香港票房最高纪录。而此时内地观众却无缘欣赏,因为影片一开始就是输出到港澳地区的。《少林寺》要想在内地上映,还差一个契机。年,上海电视台播出日本武打电视剧《姿三四郎》,这是新中国引进的第一部日剧。剧情讲述了青年姿三四郎立志改良柔术,不断精进自己的武艺,终成一代柔道宗师的故事。在精神食粮匮乏的年代,这样一部武打片对国人来说极具吸引力,想不火都难。该剧一播出就受到观众追捧。饰演姿三四郎的演员竹胁无我,更是凭借其俊朗的相貌收获了不少迷妹粉丝。据说到了播放时段,上海有电视的人家准会传出《姿三四郎》的主题曲,没电视的则会抱着板凳去别人家蹭电视。有人说那段时间上海偷东西的都少了,说不定梁上君子也在追剧呢。这是开玩笑不假,但也从某个清奇的角度反映了该剧的受欢迎程度。差不多同一时期,北京电视台跟进播出了这部电视剧,引起的反响比上海还大。一到播放点,胡同里都找不着人,原来大家都搁家看剧呢。相声演员侯耀文、石富宽两人还用姿三四郎编了一段相声,大受好评。这侯耀文后来收了个徒弟,叫郭德纲;而石富宽有个徒儿,叫驴鞭于谦。那时候北京电力供应不足,时不时会停电,不能追剧的北京群众意见很大。最后是北京市政府出面,让供电局在《姿三四郎》播放时段不要拉闸停电。《姿三四郎》的热播现象,甚至引发了中央层面的
转载请注明:
http://www.wuzhonghr.com/lyyj/1198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