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_少林功夫_嵩山少林寺

深度揭秘天下第一名刹少林寺的前世今生

发布时间:2016-11-21 10:25:26   点击数:

这里如何成为圣地

文/王帅

少室山中,五乳峰下,深林密布,溪流潺潺。有僧跋陀,开山建寺,名曰少林。怪哉少林,区区弹丸之地,寥寥僧房几间,千五百年来竟代代相传,灯灯相续,废之复立,毁之又起,焚之再建,且名日显、道益隆而僧愈众。笔者不揣冒昧,静思其因,追探其源而遍访其史,窃以为:少林之显,显在其禅;少林之赫,赫在其武;少林之神,神在其僧;少林之圣,圣在其法。识者鉴之!

一、法之为本

我佛慈悲,自证菩提后,为救众生离苦难,或直畅本怀,或观机逗教,或因材施教,于世间艰难弘法四十九年,教人无数,度人无数。苦海无边,佛法无边,佛陀教育,是为佛教。

佛灭千年后,始有少林,当此时矣,佛法东传已历五百年,但经三国两晋至南北朝三百年动乱,天下未定,佛法未兴。

公元年,北魏孝文帝为天竺高僧跋陀尊者敕建“少林精舍”于少室山阴,公给衣供。跋陀入则闭门谢客,潜心静坐,修“安般念定”;出则翻经说法,普度群迷,传“三藏心禅”。“四念处”、“五停心”的止观禅法风行中原,后经僧稠发展,一度成为北朝禅学主流,朝野共尊。

少林建寺十三年,即又先后迎来两位印度高僧,“译经元匠”菩提流支前后30年共译出佛籍30部百余卷,精通“五明”的勒拿摩提除译经之外,也在少林寺传禅说法,弟子僧实得其“九次调心”真传。二人于少林寺翻经台共译《十地经论》,常因一字之差而意见相左,后《十地经论》不得不分宗裂派,“南道”(勒拿摩提)与“北道”(菩提流支)两大学派并行于世。

少林建寺约三十年,又有南天竺高僧菩提达摩航海而至,初达宋境,后至金陵,一路北上,寓止嵩少,头陀坐禅,并于少林寺后山石洞中面壁九年,首倡大乘壁观法门,留《楞伽经》四卷度化汉地,传“二入四行”真法籍教悟宗,中国禅宗由此发端。

古往今来,乱云飞渡,沉淀了太多光环的历史总让我们心潮澎湃,然而那辉煌历史背后的冰冷事实却才是这文明长河中的真正浪花。四世纪以来,中原失鹿,五胡乱华,少林寺虽赖皇家护佑,仍不免乱世浮沉,风雨飘零。想那初时,跋陀尊者一入嵩山,天下各地息心修禅者莫不慕名而聚至少林,五乳峰下顿时梵音袅袅,法门龙象,诸佛云集。须臾不到四十年光景便众僧离散,门庭冷落。

少林第二位寺主僧稠禅师北魏朝尚能三辞孝明帝,北齐时却不得不奉召入宫,一时极尽尊荣拜为帝师,忽而又居傲无敬,险些被杀。禅宗初祖菩提达摩终日头陀苦行,面壁观心,禅法不立文字,直指人心,既幽且玄。传统禅师大为不齿,斥为异端邪说,乃至达摩祖师未出河洛而六次被毒,终于身亡。二祖慧可曾一度归隐,后因道俗各界寻迹求学,始传正法,亦终遭贼(佛教保守派)斫臂,客死他乡,葬于邯郸。少林建寺八十二年,周武帝灭佛,少林寺直接被废。

然而,思想的火种已然埋下,星星之火经隋朝三十年燃烧至唐,早成燎原之势。初唐之时,少林寺慧光再传弟子道宣于终南山创轨制仪,律宗形成。中唐义净,西天取经,历二十五年,经三十余国,归国后于少林寺重筑戒坛,实践有部律。

唐初,中国禅学四大流派,三派渊源于少林。(跋陀——僧稠系;勒拿摩提——僧实系及菩提达摩——慧可系。)唐代四分律已分为四大派系,却皆源于慧光一脉。唐代法相宗、华严宗、净土宗大师们的法脉,亦皆直承少林。千五百年来,少林寺禅教律三,师弦不绝;戒定慧学,法脉无穷。汩汩滔滔,难窥涯畔。甘露门开,广济群品。

正法正信正知见,

成佛成祖成涅槃。

一寺敢为天下先,

世人永把少林传!

二、禅之为魂

少林者,禅宗祖庭,大乘圣地。为求正果,跋陀尊者半世漂泊、万里寻机,终在此修成佛道;为破我执,达摩祖师一生苦行、面壁九年,终在此开宗立派;为除妄想,慧可禅师遍阅经典、访尽高人,终在此安心得法。继其后者,高僧辈出,龙象蹴踏。

跋陀两大弟子,光以律著,稠以禅显。僧稠禅法精深,跋陀赞其:葱岭以东,禅学之最,汝其人矣!北魏孝明帝三召皆辞。北齐文宣帝强召逼请,出郊相迎,亲扶入殿,为建邺都云门寺,并敕兼石窟寺主。朝野视之如圣,号大禅师,徒众会辏恒逾千人。唐代佛学大师道宣总结前代习禅情况时说:高齐河北,惟盛传僧稠禅法……

中国禅宗第一人慧可,少为儒,博学,尤精诗、易。四十岁时,慕高僧达摩之名而至少林,随之从学六年,终得其髓。此时,洛阳已是战乱不止,六年四易其主,天下汹汹。慧可遭贼斫臂后,又回少林西南山上养伤,伤愈后单臂传法,名声大振。达摩禅法,经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等大力弘扬,终于一花五叶,盛开秘苑,成我中华佛教最大宗门。后人便尊达摩为中国禅宗初祖,尊少林为中国禅宗祖庭。

唐初禅宗领袖法如居少林寺三年而寺僧不知其来历,后僧众发现其为弘忍嫡传时请其说法,法如再三推辞,众僧再四祈请,一番“道契于心”的宏论直令人惊呼:尝闻千载一遇,今谓万劫难逢!听众一下豁然开朗,当场便得本心。法如圆寂后建塔于少林寺东,树碑立传为中国禅宗六祖,彼时弘忍弟子神秀、老安、慧能等人皆在人世,并无一人提出异议。

唐时著名禅师如慧安、元珪、灵运、同光、法玩、惟宽、行钧等皆驻锡少林。一代名僧玄奘法师前后两次上表,请求入少林翻经习禅,却未获准。新罗国僧慧昭在少林习禅多年,归国后建玉泉寺,圆寂后谥号“真鉴国师”。

一入宋朝,少林即为禅宗各派朝圣之地。报恩禅师在少林“革律为禅”宏扬曹洞宗风。惠初禅师大倡禅宗,力崇达摩、慧可,宋徽宗封其为“佛灯大师”。

金、元两朝,祖庭少林依然地位显赫,禅学兴隆。金代法和“提纲法要,举唱宗乘。示狮子频呻,显轮王三昧。规仪建立,祖令当行。毳客盈席,衲僧竞至”。一代高僧教亨禅师晚年在少林主张“三教合一”。金元之交,空前绝后的“孔门禅”昙花一现于少林,只因保守势力,弥天盖地。

元朝曹洞法脉回归祖庭,人才济济,高僧辈出,少林百年间皆为中国禅宗教派之轴心。“光宗正法大禅师”雪庭福裕、“法窟”足庵净肃、“大元国师”灵隐文泰、“佛性大师”月岩永达及“门风壁立,学徒云集”的中林智泰,皆为皇封住持。至古岩普就,“行百丈清规,整顿丛林懿范”,少林寺“众常两千”,盛况空前。之后菊庵法照、凤林子珪、息庵义让、损庵洪益、淳拙文才、古源邵元亦皆少林当世之名僧。其中邵元为日本国越前人,来华求法二十余年,精通汉学,长住二祖庵,曾为少林寺首座。

明代少林达到鼎盛。明初松庭子严不仅通禅,且精于文学、书法,“酬对之际,下笔而就。”彻空悟本每登坛讲法,“机辨刹驰,四众叹服”。

小山和尚住持少林十年间,“大开法席,众盈五百”,使少林曹洞宗风复振,兼开净土法门。又大修寺院,重建初祖庵,派遣僧兵抗倭,使少林僧兵名扬四方,也使少林寺达到极盛。

明末北方禅宗首领无言正道住持少林31年间,整顿寺院,寺风纯正,先后有八位王子随其出家,更有多位太医随王子至寺,交流医学,少林文化空前繁荣,少林寺三宝禅学、武学、医学后继有人。

满清入关,抑压汉地,少林遂渐衰落。清末民初,天下大乱,少林虽有恒林、妙兴等“少林活佛”持枪护寺,仍难逃兵火厄运,年军阀石友三火烧少林,僧徒流散。年全国“土改”,常住院僧众只余十四人。

人相我相寿者相,

有法非法非非法。

禅宗少林脱苦海,

云淡风轻任慷慨!

(未完待续,请明日继续







































北京的白癜风哪个比较好
北京那个医院看白癜风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zhonghr.com/lyyj/186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