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少林寺_少林功夫_嵩山少林寺 >> 旅游游记 >> 康熙火烧少林寺
自古天下功夫出少林。北少林寺建于公元年,在河南封登县的嵩山。然而南少林寺建于南朝陈永定元年(),却已湮没。
唐朝初年,少林十三棍僧中的道广、僧满、僧广三人带少林僧兵到福建平定海盗,他们在福建广度有情,收徒甚众,深受挽留。唐王李世民念少林寺十三棍僧救驾之功,恩准就地另建少林分寺,让他们同嵩山少林寺一样养僧兵,参政事。于是,莆田就有了一座与北少林相对的“南少林寺”。在清初康熙年间被焚毁的南少林寺蒙尘近三百年后,其中心寺院”林泉院”遗址于1986-1988年国家文物普查中被发现。考古发掘最初发现一些石槽上刻有僧继言造和北宋英宗的年号,石槽是北宋时期的僧家用物。这座遗址地处莆田北部丘陵山地,隶属莆田县西天尾镇林山村。这一重大发现在1989年11月福建省武术协会莆田会上书面公布后,在国内外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当年12月3日成立了莆田市南少林研究会,开始系统的有组织的研究。南少林寺,即泉山少林寺,这座著名禅寺,曾是我国东南沿海武术活动的中心。明末清初,这里住着清色、清草、清芳、清为四武僧和僧众。他们以南少林寺为阵地,进行了可歌可泣的保国抗清斗争。清初康熙于甲寅()年,派重兵分莆田、永泰、仙游三路大举进攻南少林寺。少林寺僧众奋力抵抗,但因敌我力量悬殊而失败。康熙为根除隐患,依然下令火烧南少林寺,将方丈等僧人活活烧死,致使南少林寺成为一片瓦砾。
隋末“十三棍僧勇救唐王”,河南嵩山少林寺以禅宗和绝世武功博得“天下第一名刹”的美誉。
此后,嵩山北少林寺派僧人南下福建兴建少林分寺,南北少林遥相呼应。据说,福建这座寺院规模宏大,僧人众多,它与祖庭嵩山少林寺一样是禅武同修。南少林的僧人,将北少林的功夫糅合进南方拳术的特点,创建了蜚声海内外的南少林拳。此后,南北两少林并驾齐驱驰骋在中国的佛教界和武术界,世称“南少林”和“北少林”。
一千多年过去了,北少林历尽沧桑,依旧屹立在嵩山之麓,香火旺盛,而南少林却早已销声匿迹了。在清朝档案里,收藏着一本嘉庆十六年,清政府在广西东兰州姚大羔家查获的天地会《会薄》。《会薄》中记录了天地会的创立与南少林寺密切相关的一段悲壮历史。因为它是反清复明的,它在客观上,在清朝它是一个造反的组织,有一定的革命性。所以从清初一直到清朝灭亡,反对清朝的一些武装斗争,几乎有一半以上都和天地会有关系。天地会又名三点会、哥老会、小刀会等,其内部统称“洪门”。在清朝二百六十七年的统治期间内,天地会一刻也未停止它的“反清复明”的斗争。太平天国起义、辛亥革命都与天地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然而,被现代小说家包装成英明仁慈的康熙皇帝,为何会大开杀戒火烧南少林,并且斩尽杀绝已遁入空门的僧人,甚至烧毁千年古寺?这其中必定有着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
自80年代以来,南少林的传奇成为众多武侠电影和武侠小说长盛不衰的题材。人们注意到,其中许多的内容都提及在福建莆田有座南少林寺。年8月,莆田县的文物普查队来到西天尾镇林山村进行文物普查。一天,在林山村村口,一口置于露天的石槽马上引起了文物普查队的注意。石槽历经岁月的打磨,字迹有些模糊。经普查队考证,这口石槽造自北宋中期。突然,石槽上“僧兵”这两个异常醒目的汉字让普查队员不禁产生疑惑:僧人是不参与凡尘世事的,更不准杀生,而“兵”是要大开杀戒的,那么和尚和士兵同时放在一起又是意味着什么?
第二天,在村中碾米厂阴暗的角落里,文物普查队发现了另一块北宋石槽,上面刻着“诸罗汉浴煎茶散”字样。自古以来,中国佛教界常把有道僧人喻为罗汉,从石刻的表面意思猜测,这口北宋石槽,极有可能是寺院僧人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工具。然而,它和刻有“僧兵“的另一个北宋石槽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
令队员们更为困惑的是,他们在莆田工作多年,从没听说过林山村有座寺院。带着这样的疑惑,文物普查队走访了村中年长的老者,村中的老人说,这里的石槽在他们出生以前就存在了,但是谁也不知道这些石槽的来历。原来,在解放初期,村里共有36口石槽,几十年来,这些石槽大部分被移做它用,目前可能仅留下几口。文物普查队在林山村发现“僧兵”石槽的消息,很快传开了。许多专家纷纷着手研究有关“僧兵”的古代文献资料。就在此时,莆田县文联的杨祖煌,在专家论证会上提交一份惊人的报告。杨祖煌:僧兵是北少林当时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时候,特许少林寺组织武装僧兵,才有这个特权。所以,南少林可能就在我们莆田的这个地方。同时,专家也推断出,林山村发现的第二口刻有“诸罗汉浴煎茶散”的北宋石槽,则是专供练武的僧人疗伤所用。
年,一批批寻根祭祖的客人来到莆田寻找南少林寺。虽然,这些人均无所获,但他们的活动却渐渐引起了莆田当地人的白癜风早期能治愈吗白癜风该怎么治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zhonghr.com/lyyj/5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