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少林寺_少林功夫_嵩山少林寺 >> 地理环境 >> 西方现在都在提倡多元文化
两会之前,关于“少林寺澳洲购买别墅、建四星酒店”、“少林寺斥巨资在澳大利亚建分寺”等等消息传的沸沸扬扬请教大师,关于少林寺海外分寺,究竟是怎么回事儿?释永信解释说,确实他们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少林文化中心的建设已经启动,但少林寺修建的只是禅院他的美好愿景,是让禅宗文化的种子“花开世界”:
这时,释永信掏出一只银色的iphone 6 plus,看了一眼早就听说释永信很“潮”,还开通了个人微信而少林寺,也早在1996年,就成立了中国首家寺院官网“少林寺官网”,网站管理人是寺里的武僧释永信的少林寺发展理念,就是“和现代社会保持亲近”,对于年轻的僧侣而言,少林寺更像一所学校,他们也早已掌握少林寺旅游了现代通讯方式不过大师,对于眼下有的僧人开通个人微博、微信账号,向众生弘法的方式,您赞同吗?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每年两会,一位身着袈裟的代表只要一出现,就一定成为众记者的追逐对象——他就是少林寺方丈释永信而释永信对于记者的围堵提问,经常采取“保持缄默”,或者“呵呵”一笑的应对策略
原标题:释永信:少林寺在澳洲是建禅院 跟商业开发是两回事
(来源:中国广播网)
释永信说,生活在山里面,心里有烦恼,一样逃不掉;生活在人群中,心境平静,心生欢喜,一样很幸福一个人幸不幸福,不看富贵贫贱,不看忙碌清闲一个人爱工作,那工作就是他的幸福: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每年两会,一位身着袈裟的代表只要一出现,少林禅修就一定成为众记者的追逐对象——他就是少林寺方丈释永信释永信:那是我们少林寺的基本传统,少林寺几乎都练武,根据年龄,根据个人的身体,兴趣了,工作的情况了,他着重点不一样,花费的时间不一样,我也是一样
第二个问题提到“少林寺”三个字,不少人第一反应是“少林拳”、“功夫片”、还有“少林寺十八铜人”……那么,大师,您会武功吗?
听说释永信的个人爱好是“打坐”,又联想到他主编的、指引人们寻找幸福的《幸福禅》记者忍不住请教大师:您幸福吗?
释永信:少林文化它是一个以佛教为背景的,一种简单方便的,追求幸福,自在圆满的一种生活方式每个人都要根据自己的心境幸福与富贵贫贱没关系,要有一个好的生活方式,每天去多读点书,多少林寺史料抽出时间来工作,多思考一些问题,多增加一点智慧和力量(记者何源 姚轶滨)
大师说这话的间隙,记者想起他之前对媒体说过一句著名的言论:“中国人可以引进迪士尼,外国为什么就不能引进少林寺?文化走出去,是一件很体面的事儿”……等等,大师,你手里拿的是什么?
释永信:僧人是因为信仰才出家,因为超越才出家有了信仰、有了修行、得到超越,跟大家分享、净化人心,应该是一个有功德的事情好比过去僧人讲经说法、藏印经书、做些慈善公益,这是佛教的一个优良传统现在通过网络,通过新媒体,把自己的心得,把自己的所感所悟,跟大家、跟有缘人分享,这事我们也不反对
释永信:那是我们少林寺的基本传统,少林寺几乎都练武,根据年龄,根据个人的身少林寺史料记载体,兴趣了,工作的情况了,他着重点不一样,花费的时间不一样,我也是一样
释永信:应该说,这是一个文化传承与发展,跟你们所谓的商业开发,完全是两回事西方现在都在提倡多元文化,中国历史上也是多民族,多宗教,多种文化共存的这么一个国家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这种优秀的文化、人类好的遗产,大家共同分享,这是必然的
有一个在媒体圈流传已久的段子也是有一年两会期间,一位记者堵在释永信房门口,憋到最后说出一句“我佛慈悲,希望大师能帮忙完成任务”,大师这才接受了一次短暂的采访今天的《和代表委员聊一聊》,我们记者将试着和释永信大师聊一聊
其实,有两个问题一直在困扰记者第一,就是究竟该如何称呼释永信大师?方丈?还是住持?记者少林寺旅游攻略只好先翻翻字典——原来,我们常用的“方丈”二字,原意是指“一丈四方之室”,也就是佛寺住持的住所后来大家叫习惯了,也就引申出了“住持”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