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少林寺_少林功夫_嵩山少林寺 >> 地理环境 >> 新语说书因为一处景爱上一座城
杭州最老的公交线是哪一条?城南才是最杭州吗?大麓寺里都有什么?西湖还有哪些故事我们不知道?杭州人为何喜欢喝茶?带着这些疑问我翻开了夏小暖著的《青山荡漾》。
夏小暖毕业于浙江传媒学院,在杭州经营一家人像图书馆。夏小暖是独立杂志《美德》创办人,出版了《再不出发就老了》《就想开间自己的小店》《美德·梦想志》等书籍。曾在主流媒体工作四年,年辞职开始踏上自主创业、自由创作的道路,立志一生从事爱和梦想的事业。
《青山荡漾》是夏小暖基于杭州的城市生活和文化,所创作的一本轻松、精美又包含城市历史、文化以及生活方式的散文随笔。夏小暖笔下的杭州,既是历史和文化的名片,又是充满变化与活力的新城市。在这里,她漫步、观赏、体验、对话,捕捉新旧文化的碰撞,了解人们对这座城市的爱,并将这些一一记录下来。所以,翻开这部图文并茂的书籍,既能看到风景如画的杭州城,又能了解到杭州的人文历史,着实受益匪浅。
我去过杭州很多次了,对这座城市有着说不出的好感。
第一次去杭州,是去学习。自己一个人在杭州城溜达了两天,那时还年轻,不知道去一座城市应该怎么走进他,只是看了西湖,看了许仙和白娘子相会的断桥,就以为自己明白了“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其实,只是看看风景罢了。
第二次去杭州,是与单位同事一起,喝了西湖龙井,观了雷峰塔。真切地感受到了“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然而,也只是略有感受罢了。
第三次去杭州,是带孩子游玩,一家三口其乐融融,到宋诚泼水,乘西湖游船,真有了“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的快意。很可惜,快意来的快,去的也快。
再去杭州,竟然是陪孩子参加工作。一月的杭州已经有些暖意了,想想以后孩子就在这座城市生活、工作,不禁有诸多感慨。欧阳修说:“尝爱西湖春色早。腊雪方销,已见桃开小。”苏轼说:“记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空翠烟霏。”白居易说:“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因为一处景,爱上一座城,并有幸成为这座城的一员,真心希望孩子能够在这座被称为“人间天堂”的城市活出精彩的人生。
夏小暖在书里写:“真想每天都去西湖呀,哪怕只有十分钟也好!”她在这里看人来人往,看戏剧登场又落幕。“但幸好,这一面湖山不曾退场,等待着人初遇,也等待着人重来。”在这些文字里,读者必将被某一个瞬间击中,也必将找回心中的“西湖”。
看夏小暖的书,总会将我带到回忆中,回忆在杭州走过的路,看过的景,接触过的人。当然,我去杭州时都是走马观花看风景,夏小暖不是,她是给我们讲述杭州的历史,读了她的书,我才知道年冬天,杭州开办了永华汽车公司,杭州第一条公交线最先开通的是湖滨至灵隐路。自年到现在,已经整整年,这路公交车一直保留着,只是线路有所延长。
背靠吴山,面朝钱塘江,城南一直是杭州城最核心的区域。因此,在很多老杭州人的心中,城南才是最杭州的地方。老城南到如今已经延续上千年了,最正统的城南就是留下的鼓楼和几处断壁残垣的南宋皇城,也就是现在的上城区一带。随着社会的发展,杭州城的改造也是日新月异,或许旧日生活的痕迹早已经面目全非,但城南依旧是杭州生活的真实标本,如果喜欢,可以前往老城南的巷子里感受一下杭州的烟火气。
大麓寺位于余杭山沟沟旅游景区汤坑景点的南侧,大麓寺比杭州灵隐寺还要早建年;比河南少林寺早建年;比陕西法门寺早建92年;比苏州寒山寺早建年,据考证,大麓寺始建于西晋永康年间,起初名为“天禄寺”,虽历经百般磨难,多次重建和改名,却始终是禅宗的修行之地。直到清嘉庆十一年,才正式被定名为“大麓寺”。可惜现在寺内遗留的古迹,最老的也就是一只钟和几块石墩了。
杭州作为中国的“茶都”,饮茶历史已有千年。杭州的自然条件优越,灵山秀水加上养茶人的精心照料,杭州的茶自然是茶中上品。唐代时期杭州人将茶制成茶饼,煎煮后连茶带汤一起饮用;宋代时将茶饼蹍末,以盏盛之;明朝时舍去了各种繁琐的程序,直接冲泡品味茶水最原始的香味,并且沿用至今。很多人都会问,为何杭州人那么喜欢喝茶?其实喜欢喝茶的理由很多,比如生理需求使然,比如为健康而喝茶,比如因随性而喝茶,比如因品鉴而喝茶,再比如因美感而喝茶。总之,可以找到很多喝茶的理由,而我觉得,杭州人喜欢喝茶是深入骨子里的,记得我第一次去杭州,路上问路时,一位老人耐心地告诉我位置后,还随口加了一句:“可以买点茶,好喝。”这善意的提醒,足以证明杭州人对茶的热爱。
杭州还有很多的故事我们是不知道的,需要慢慢地去了解,去探索,如果有时间也可以像夏小暖一样,把青山荡漾的杭州城街巷、人文、古迹去品味一番,或许还能挖掘出不一样的故事,我发现我也开始喜欢上这座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