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少林寺_少林功夫_嵩山少林寺 >> 地理环境 >> 恩师永信大和尚的普世情怀
恩师永信大和尚的普世情怀
作者:释延保
在世界上提起中国河南嵩山少林寺和永信方丈,大部分人都知道,他不仅是续佛慧命、法脉正传、中兴少林的方丈,还身兼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中国佛教协会海外交流委员会主任和河南省佛教协会会长等职务;他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寺院方丈,还是开拓创新、将禅宗文化与时俱进发展的寺院方丈;他不仅是名誉光环照身的寺院方丈,还是褒贬毁誉、非议争议集于一身的寺院方丈;他不仅是讲经说法、参禅修行、著书立说的方丈,还是经常出国弘法,会见各国政要、名流,传播中国声音的方丈。他是一个寺院方丈,却不仅仅只是一个寺院方丈,他既有本分纯真的寺院方丈所作所为,又有他人难以企及的文化符号与象征,他是一个注定要走进历史、且需历史来端详审视的传奇方丈!因为今天的少林寺融入了太多的国际气息、国家情怀和社会元素,绝非是一句话、一段述白、一篇文章所能道明,他所担当的责任绝非常人想象,他的睿智也绝非社会大众所想象的那样……
开拓创新的精神
禅宗的历史,是一段令中国佛教自豪和骄傲的历史。佛教是由印度传入的,但禅宗却是佛教完全中国化的产物,其中的贡献就是她如一股源头活水,一度为中国文化带来活泼生机,把中国文化带入了一个注重自然、和谐、灵性和气韵生动的崭新境界。
作为禅宗祖庭少林寺第30代方丈,恩师既是少林文化的代表,又是中国文化迈向国际化的导引者、推动者,也是将少林文化发展成为国际品牌的第一人。他薪火相传,续佛慧命,不悖历史潮流,不崇拜权威,不拘泥于条条框框,勇于改革创新,甚至以超越世情的形式大胆创新。比如,他带领僧团全面恢复宗教活动,整修殿堂,参禅诵经,培养僧才,广布法雨,重建少林寺禅堂,举办禅七法会、少林问禅、三坛大戒传戒法会、佛医论坛、水陆法会;先后组建少林寺武僧团,成立少林慈善福利基金会,创办《禅露》杂志,开设少林寺网站,创立少林慈幼院;整理、挖掘少林文化,创立:“少林学”;注重恢复佛教传统文化,开展各类文化交流活动,推动少林文化“走出去”等。还先后撰写了《禅露集》、《我心我佛》、《我心中的少林》等多部专著,主编《少林功夫》、《中国少林寺》、《幸福禅》等几十种书籍,广行利他事业,修桥补路,赈灾济贫,饶益众生。
他这种创新的实质,是把(佛教)禅宗文化与中国的固有文化相结合的与时俱进。创新的过程,就是应时契机的过程—应随民众渴望脱贫之“时”,契合中国经济发展、文化复兴之“机”,于是创造出一种独特的、契合当代中国人根机和心性的禅宗文化。
今天,实现民族文化伟大复兴离不开开拓创新精神,而继承民族文化优秀传统,吸取世界文化优秀成果,包括鉴别和发掘宗教文化中的有益内容,研究和总结我国宗教融入民族传统文化的成功经验,鼓励广大群众树立良好的道德目标和追求健康的精神生活,佛教可凭借其历史文化资源,作出新的探索和贡献,这些,恩师做到了。
恩师说:“今天,我们乘势走向世界,在交流中,不仅传播了文化,更产生了智慧,使我这个身处中国山中寺庙的和尚,不自觉中具有了国际视野,拓展了思路,产生了新意,做出了一些旁人看不懂的事,不理解的事。其实,不是我太入世,而是太超前了。为了维护和发展禅宗,为了少林寺香火更旺,我别无选择。从佛教住世角度看,弘化世间,普度众生,是我们佛教住世的唯一理由,这也是我们作为僧人的基本立场。至于从政府角度,佛教能为世俗生活导引化俗,或者为对外友好往来带来方便,或者为当地旅游业带来发展,等等,这是世俗的立场。佛教能为世俗社会生活带来方便,同时又不违逆佛教教义,我们佛教界也应该积极给予配合和支持。但是我们自己必须记住,我们佛教给众生带来的是法益,而不是利益。”
普世包容的海量
佛教传入中国逾两千年,深深扎根于中国人民,融会于传统文化。我欣喜地看到,恩师的思想里贯穿着这种文化自觉,表达了他的世界眼光。他把政治家的宏阔视野、学问家的慎思明辩、实践家的笃行亲为和宗教家的普世情怀融为了一体。做事要像日出东,敢把真字立前头,褒贬毁誉集一身,历史争议竞风流。
万事都有两面性,光辉的背后肯定有杂音。恩师打破少林寺千年传统,用经营企业的思路经营少林寺。各种名号笼罩下的恩师,在创造着中国禅宗祖庭神话般发展的同时,也让自己成为饱受争议的舆论焦点。
有人说他数典忘祖,有人说他锐意进取,对他期待着有之,疑惑者亦有之。千年古寺留下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也留下了太多的积习与束缚。任何想要颠覆这种传统的人都将面临巨大的阻力与压力。但太多的束缚已经让这座传承千年的佛门圣地步履蹒跚,要想让少林寺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必须对其进行改革。
20多年来,恩师顶着种种猜疑与争论,从台前到幕后,再从幕后到台前,按照自己的想法和一个个具体的战略目标,改写着中国禅宗发源地的历史,改变着少林寺的形象。
在时代的裹挟之下,他随缘而动、随机应化,并按照自己的方式唤醒了这座沉睡在故纸堆中千年禅院体内巨大的资本创造力。在争论声中,少林品牌于新时代浴火重生。
面对谣言,他智者止于不辩;面对非议,他一笑了之;面对传言,他说不胡思乱想即是禅;面对不义,他毅然举起法律武器。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在文明冲突造成的灾难加剧、文化保守主义日趋强烈的地球上,禅是一支重要的和谐力量,然而禅的大音希声、高峻玄远之势让很多由于文化差异和知识欠缺的人望而却步,因此,为了把禅实体化变得可以被感知和享用,恩师不遗余力。
短短几年间,他在少林心灵产品上打造出了“中国式禅生活”营销范式—都市禅堂。他用心灵产品改变着世界,此产品也将伴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进程而大放异彩。
“文明其行为,非常其思维”,这是佛教的根本。恩师说:“我们即使营销少林文化,也是将文化作为人类资产来打理,而不是将文化作为产品而买断,不要说我具有商业智慧,对我来说,这是使命感。”
正法心中的少林
我读过恩师的多本著作,聆听过他的精彩演说,也当面接受过他的谆谆教诲和开示,深感独具魅力,如醍醐灌顶,瞬间使你豁然开朗。恩师工作的繁忙程度可想而知,但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始终坚持“白天走、干、讲,晚上读、写、想”,孜孜以求,不舍昼夜,弘化利生。因此,他既能够忙于寺务、事务,又不陷于俗务;既敏而好学,动脑动心动情,又敢于担当,奔走呼号发动。作为少林寺这座大家庭的“家长”,恩师一直思考着少林寺的前身后世,深藏着“心中的少林”。少林寺作为延续多年历史的子孙丛林,有着大家庭的团结和凝聚力,她延承着传统,每一代弟子承接的都是之前几代人积累的智慧和法脉,这既保证了法脉清晰,也更容易从中选拔出优秀的僧人继承祖业,并发扬光大。
恩师说:少林寺发展到今天,不是也不可能是某一个人所能完成的,而是少林寺所有僧众发心的结果,最重要的是我们身后有一个伟大的祖国,作为“家长”,我除了自我修行以外,还要担负起传承如来家业,祖师衣钵的责任,为少林寺每位僧人的衣食住行做好服务,为他们创造一个好的修行条件,特别是少林寺僧才的培养和少林文化的传承。
恩师深情地说:“我希望有一天,少林寺人才济济,人才如林,似少室山林般茂密,那才是我心中的少林寺!如此,秉承着各位祖师智慧与家风的少林僧众才能让少林寺中兴。我们现在的努力就是为了这一天能早日到来。”
结语
寺庙和现代社会的接近已经不可避免,香港和台湾宗教之所以有生命力就是因为和民众结合。当然这种结合要有原则,寺庙清修静养的修行本分不能丢。恩师不是特例,这些年花了很大气力在少林寺的发展上,把自己整个都献了出去,他有更大的责任和担当。“佛法不离世间觉”,大乘佛教的本质就是这样,在中国梦的道路上,佛教文化将和其它传统文化一样滋养着祖国大地。在少林寺方丈室外有一副对联:“永远继承祖庭弘扬正法,信愿勤修圣果普度群生”,当如是。
作者:释延保,俗名张保,字秉公,号道明,少林寺第三十四代武僧。年出生,安徽灵璧人。年结缘少林寺,年皈依中岳嵩山少林寺释永信主持,年参军,年毕业于中央党校,年转业到山东某政法委工作,年辞职,同年在河南嵩山少林寺礼上永下信方丈为师剃度出家。年于浙江奉化雪窦寺依上隆下相律师圆具。法师经历丰富,戒体清净,禅武并举,德行兼备,先后参学过安徽九华山、江西云居山真如禅寺等国内多座寺院,对寺院的弘法、修行和管理有独到之处。曾执教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军区、驻港部队与清华大学等地。事迹曾被中央电视台和湖南卫视“天天向上”等多个频道以及《青年文摘》、《读者》、《武魂》、《解放军报》等国内外数十家媒体深入报道。现为中国少林书画院副院长、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调心专委会副主任。
北京最权威白癜风专科医院治疗白癜风专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