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少林寺_少林功夫_嵩山少林寺 >> 少林武功 >> 年李连杰演的少林寺票价1毛,内地
电影少林寺剧照
制造花絮
制片方长城公司起初邀请了香港导演陈文担任导演,拍摄季节是冬天,场景灰暗,陈文又启用了大量来自河南京剧团的演员进行拍摄,效果不佳。于是,请出张鑫炎来救场。
此时《少林寺》的拍摄经费已经花掉了40万港元,但张鑫炎进组之后,却决定将此前的拍摄全部推翻,原剧本是正剧风格,他改为轻喜剧,原来的主演是长城公司的吴刚以及京剧演员,他决定由内地的武术精英出演,并在国家体协的协助下,从七个省选出了全部演员,冬天的场景,所呈现出的视觉效果太萧瑟,他就决定等到春天再开始拍摄。于是最终形成我们看到的那个故事。
为了使武侠片表现出质朴的诗意,导演四处寻找武术家。年,张鑫炎在拍摄纪录片《万紫千红》时,认识了自幼习武的李连杰。年,17岁的李连杰得到张鑫炎的邀请,进入《少林寺》剧组。
扮演师傅的于海在五十年代就是一名武术运动员;扮演秃鹰的计春华从浙江省武术队退役后,回队找队友,被前来选演员的张鑫炎看中;扮演王仁则的于承惠在十九岁时获得青岛武术全能冠军,后在山东某机械厂担任起重工,凭借一套棍术被《少林寺》剧组看中,成为大反派王仁则的不二人选。
女主角白无瑕的扮演者丁岚,也是有武术功底的。当时她在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被前去挑选演员的张鑫炎看中,因此成为这部和尚戏的女主角。
当时的少林寺在拍摄时还很荒凉。据孙剑魁回忆,第一次来到少林寺时,山上的荒草有一米之高,而且根本就没有路。寺里只有几个老掉牙的和尚,泥菩萨的身体已经坍塌了一半。
电影中的少林寺,其实是由几个庙宇的景观组装而成的。匾上“少林寺”三个字都是经过重新粉刷的,片中那段绿树环绕、青草茵茵的室外练功场所是在附近的中岳庙和杭州的“花岗观鱼”拍摄的。
当时的特效还不发达,而左派电影的拍摄方针,以及张鑫炎对武侠片的要求,使得《少林寺》中的打斗场面以真实为第一诉求。据扮演“秃鹰”的计春华回忆,当时根本没有动作指导,拍谁的镜头谁自己设计动作。每次导演告诉你需要打多长时间,从哪儿到哪儿,就开始准备,然后用录像机拍下来回去分镜头。于是,在《少林寺》中出现很多打斗的长镜头。
票房
年,内地公映后,以1毛钱的票价创下了(1.6亿)元的票房纪录。
同年1月,《少林寺》在香港公映,作为第一部在香港上映的内地功夫片,在当时复杂的政治环境下,《少林寺》在香港创下万港币的超高记录。一举打破香港功夫片历史最高卖座记录。
在日本,创下40亿日元(在年~年间,1美元兑~日元,1美元兑1.89元人民币)折合万人民币的票房纪录,年,在韩国上映,创造了51亿韩元(年-年,1美元兑~韩元,1美元兑1.9人民币)折合万人民币的票房纪录。
对于没经历过那个年代的我,是永远不知道少林寺那时有多火。听说放了好几年。那可不是一年数据。那个时候电视节目不够丰富多彩,娱乐活动也不多,看电影基本是最大的消遣,少林寺的上映给人真是耳目一新的感觉,那个年代武打片非常受欢迎,简直是热潮。
下面是不知道那里的地摊文数据,可能是真实的。
票房内地:1.4亿人民币,5亿人次。汇率1:1.89(74,,美元)。
香港:万,汇率1:7(万美金)年度第四。
日本:36亿,汇率1:(万美金)年度第六,华语第一,创造华语片记录20年。
新加坡:万新币,汇率1:1.7(万美金)年度第一,创造新加坡历史记录10年。
首尔:,人次,汇率1:年度第二,华语冠军。
波兰:万人次,85年波兰上映,波兰历史外语片第三,85年至今波兰最高人次电影,权威杂志给票房数据万美金。
西班牙:万人次(不是最终数据)。
其中:内地,波兰,日本,香港,新加坡5地区总累计接近1.6亿美金,另外还有很多地区都没做详细的统计这里不说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