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_少林功夫_嵩山少林寺

真实的少林寺你肯定不知道的件事

发布时间:2016-12-1 2:43:42   点击数:

今天我来讲讲真实的少林寺~

1、

  少林寺武功据称传于禅宗祖师达摩,这一点一直被武术界质疑。一般认为,少林寺的武术是在千年多的不断融合实践中逐渐建立的。但达摩有可能传授了少林和尚一些强身健体的方法。现在来看印度武术与中国武术,确实有很多相似之处,强调医武合一,有点穴,有模仿动物的拳法。

2、

  禅宗初祖达摩祖师对李小龙的影响也很大,不过不是在武功上,而是在哲学上。李小龙经常在电影、笔记中引用禅宗的公案。最著名的是“你要想品尝别人的茶,就要先倒空自己手中的杯”。以及在《龙争虎斗》中对学员说:“反应要快,就像直觉的把手指向月亮,如果慢了,就只能看到手指,而不能感受到月亮的光华了。”

3、

  武侠小说中经常出现的《易筋经》的确存在,传说为达摩所创,但也有可能是伪托达摩,但并不是记载什么高深的武学,更多的是一本类似五禽戏的强健身体的书。

为当演好反派,我也是拼了。

4、

  少林寺北魏创立时正值佛法大兴,自一开始就有庙产,为保卫庙产所以有独立的僧兵军事武装,在割据中求生存,类似于日本战国的僧兵集团,但在乱世中力量薄弱,因此必须与其它力量联合自保。少林寺的两次重大起落都与此有关。

  少林寺第一次以武扬名,是在唐初,联合李世民打败王世充,擒住了王的侄子王仁则,起因是王世充要吞并少林寺的领地。当时立军功的有十三人,只有一人受封,这就是后人创作“十三棍僧救唐王”和电影《少林寺》故事的由来。

5、

  唐代之后少林寺一直被视为中国武术的正统,在朝廷与民间都有极尊崇的地位。有记载说,北宋建隆元年(九六一年),少林寺方丈大福居大和尚,一连三次招集关内外高手会集少林,进行武技交流。整理为《少林拳谱》。

6、

  明代,有不少文人游览少林寺,并在诗歌中留下了对少林武功的记载。

  比如公鼎的《少林观僧比武歌》中写道:

  震旦藂林首嵩少,苾蒭千余尽英妙。

  战胜何年辟法门,虎旅从兹参象教。

  我度轘辕适中秋,晓憩招提到上头。

  倏忽绀园变茇舍,缁徒挺立如貔貅。

  袒裼攘臂贾余勇,抗声鼓锐风雷动。

  蜂目斜视伏狙趋,距跃直前霜鹘竦。

  迅若奔波下崩洪,轻若秋箨随轻风。

  崖目高眶慑猛兽,伸爪奋翼腾游龙。

  梭穿毂传相持久,穷猿臂接毚兔走。

  李阳得闻下老拳,世随取偿逞毒手。

  复有戈剑光陆离,挥霍撞击纷飙驰。

  狮吼螺呜屋瓦震,洞胸斫胫争毫厘。

  专门练习传流古,凭轼观之意欲舞。

  自从武德迄当今,尔曹于国亦有补。

  隅来初地听朝音,观兵何事在祗林。

  棒唱岂是夹山意,掌击宁观黄蘖心。

  彭泽载酒悃出赏,桂崖高梧对策爽。

  一时佛渭散空华,庭音满院风泉响。

  另一首程绍的《少林观武》写道:

  暂憩招提试武僧,金戈铁棒技层层。

  刚强胜有降魔力,习惯轻挟搏虎能。

  定乱策勋真证果,保邦靖世即传灯。

  中天缓急无劳虑,忠义毗卢演大乘。

少林战倭图

7、

  明代地方政府征调少林僧兵作战的记载很多,特别是关于与倭寇作战的。打仗时官兵跟在僧兵后面,由僧兵冲锋,有点把少林僧兵当特种部队使的意思。

俞大猷的棍术名作《剑经》,这招名字够叼

8、

  少林寺棍术名闻天下,明代抗倭名将,棍术大师俞大猷曾慕名到少林拜访,观看少林寺棍法演武,感叹少林寺武技已经失传,于是带了几名僧人随自己出征,并传其武艺,后来回到少林寺,使少林棍术中兴。俞大猷以棍法见长,戚继光曾与之比棍,对其自叹不如。

9、

  清代小说《聊斋志异》,有一篇《武技》,讲一人在少林学武,后来打遍天下,最后却输给另一个女同门。可见当时民间对少林武林的尊崇。

少林寺老照片

10、

  清朝并没有火烧少林寺,因为少林寺在汉人心目中的崇高地位,清朝对少林一直采取的是拉拢利用的态度,金庸小说《鹿鼎记》中对清朝与少林寺的关系的描写更接近真实。“火烧少林寺”是当时反清组织的政治宣传,洪门拜少林寺为师祖,称自己的武术来自少林。

  在20世纪20年代,还保存有少林寺的建筑照片。

少林寺保卫团

11、

  民国时军阀混战,土匪横行。少林寺也建立了少林寺保卫团,剿灭土匪,保卫地方平安,后其领导者妙兴和尚加入吴佩孚军事集团,担任团长,后来卷入军阀混战,被石友三报复焚毁,藏经阁被毁,武功也几乎失传。

  其实这一次和唐代的助李世民征王世充性质一样,但站错了队,导致少林寺的一劫。但这并不能说是妙兴之过,因为在乱世之中,没有武装一定被人欺凌,而拥有一支精锐武装而想置身世外显然是一种天真的想法。

少林壁画

12、

  日本武术家宗道臣,青年时代在中国度过,据他的回忆说,他认识了一位姓陈的少林俗家弟子,也是一位前义和团成员,教给他少林武功,加上他在少林寺观看壁画的领悟,回国后创立了少林寺拳法联盟。宗道臣后来被日本人视为20世纪十大武术家之一。他称自己的武功为“活人拳”,日本少林武术采取“守主攻从”的方针,以守势为主,以完善的反攻技术制服对手,不伤敌性命。

13、

  著名的电影《少林寺》,其实就是宗道臣的少林寺拳法联盟投资拍摄的,第一版日本方面不满意,后来导演才换成了张鑫炎,而张鑫炎起用了李连杰和于承惠等大陆武术运动员。

宗道臣在归山仪式上与少林寺方丈

14、

  《少林寺》之前,宗道臣就想回少林寺认祖归宗,但当时的政策不允许少林寺招收新和尚,少林寺此时只剩了几个老和尚。中国方面以“没通公路”没由拒绝了宗道臣的来访,而宗道臣回复说:“就是走,我也要走到少林寺”。宗道臣终于来到少林,并建了一座归山纪念碑,此事在电影《少林寺》的开头有纪录影像。因为他的归山和《少林寺》的火爆,少林寺引起世界   因为此时少林寺已经人才凋零,没有年轻一代的武僧,宗道臣希望派日本少林弟子几十人来少林,将少林武技反哺中国。

电影《少林寺拳法》

16、

  关于宗道臣的事迹,日本有一部电影《少林寺拳法》,讲的就是宗道臣在日本传播少林武术,并打败众多日本高手的故事。电影对少林武术极为推崇,不断的强调”少林的精神“。

17、

  《少林寺》导演张鑫炎曾讲述他拍电影时见过少林老和尚演武,他的印象是“很朴实,好像是从种地的动作中化出来的”。这套棍法实际上就是明代吴殳《手臂录》中记载的”五虎拦“:“少林有一棍法,名曰五虎拦,唯一打一揭而已。打必至地,揭必过脑,平平无奇,殆如农夫之恳土者。而久久致工,打揭得势,则少林诸法,亦甚畏之,不可以平平而轻视也”,这种棍法与俞大猷《剑经》中“一打一揭,遍身着力,步步进前,天下无敌”的记述相似。这是典型的战场武术,因为战场武术是结阵使用的,对着一个方向,不能转身。

扫地僧是最经典的少林形象

18、

  金庸笔下的少林寺,充满了政治隐寓。大致上有两种,一种是武林领袖,正派代表,如《笑傲江湖》中的方证。还有一种是大而僵化,虚伪愚腐,如《倚天屠龙记》,改革派的张三丰只好自立门户,成立武当。

19、

  电子游戏中最著名的少林武僧大概是《轩辕剑:云和山的彼端》中的慧彦和尚,以自己的生命阻止阿拉伯入侵大唐,是一个感人至深的角色。

20、

  功夫小子释小龙是真正的少林弟子,他的师父就大名鼎鼎的少林CEO释永信。。没错,释永信确实是会武术的,虽然现在不知道功力还剩下多少。

《少林三十六房》

21、

  释永信对少林可说是有功有过,一方面他加速了少林的商业化,引人诟病,但少林历朝都有庙产,也必须有所经营,释永信不过是现代社会的代表。另外,就像《少林三十六房》中表现的,寺中有武术天赋者,可以不做杂务,专心进达摩堂修炼武功。而这需要少林寺有良好的经济。所以释永信对少林实际上是有功有过。释永信在日本发现20年代少林寺照片,得以按历史进行复原了一部分少林建筑。

没有黄宗羲,内家拳就没有这么大名气。

22、

  明代以前中国武术的代表就是少林,清代到民国则渐渐有少林、武当鼎足而立之势。及至中国改革开放,拍的《少林小子》,还是少林武当两家的故事。武当派崛起于明末,大学者黄宗羲,为他的朋友,武当派武术家王征南写墓志铭,首次提到起缘于武当的“内家拳”,区别于少林的“外家”,黄宗羲笔下的所谓内家,原话是:“少林以拳勇名天下;然主于搏人,人亦得以乘之。有所谓内家者,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仆,故别少林为外家。”

  可以看到,最早“内家拳”的定义,实际上就是“后发制人”。外家和内家,也就是日本人所谓的“刚”和“柔”的区别。但后来被武侠小说家创作成为内功内力。

出自《清末民初中国武术文化发展研究》

23、

民国政府提倡武术,在整理中国武术资料时就人为分成了少林和武当两派,后来在中央国术馆的教学中也分成武当和少林两大体系,结果造成两派的不合,最终导致武当和少林两派的教师比武。可以说是一次失败的尝试。









































鍛煎拰娴╃壒娌荤枟鐧界櫆椋庝笓绉戝尰闄㈠摢瀹跺ソ
鍗椾含娌荤枟鐧界櫆椋庝笓绉戝尰闄㈠摢瀹跺ソ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zhonghr.com/lswh/276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