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_少林功夫_嵩山少林寺

少林寺偶遇

发布时间:2017-9-25 1:55:45   点击数:

登封的气温达到了37度,离开酒店的冷气行走在露天地里时,我想起一个嫁到福州的旧同事的形容:就像被放在微波炉里烤。

一边被微波炉烤着,一边跟在人群后面,走进少林寺第二进院落天王殿,就听到前面有人激动地喊:

“太幸运了,我们遇见方丈了!”

接着是一阵骚动。慢热的我一时没反应过来,见周围人动作迅速地往“天下第一祖庭”门匾下的小门里挤,突然明白了,赶紧迈过高高的门坎。

人流停住了,每个人都高高地举着手机。我从前面人举起的手机荧屏上看到了一个明黄色的身影,一张以前只在媒体报道里见过的面孔。他站在那里,听旁边人说着什么,不时颌首,轻轻点头。

是释永信啊!那个让少林寺市场化、明星化、现代化、国际化,同时个人话题不断,褒贬同样激烈的少林寺方丈、CEO!

赶紧把相机举起来盲拍,又举手机拍,一口气摁了六七张。听同行的人说,少林寺正修天王像,释永信是受寺中管事之邀请,出来看工程进展,正巧被我们遇到,证明一干人等佛缘不浅。

大家于是十分兴奋,围着释永信不舍离开,连导游的讲解也不听了。眼前的他跟杂志封面上的不太一样,并非满面红光志得意满意气风发肥胖福态的样子,更像个好脾气的普通长者,身量不高,有些倦意和老态。

他看过天王像后,转身走进鼓楼。鼓楼是少林寺最高建筑,内设一巨大转轮。助手拦住想要跟着进去的游客,我们赶紧各自找最佳位置,准备抢方丈出鼓楼的镜头。

出来了!我正用手机定格他的表情,一哥们突然举着自拍杆出现在我的镜头里,这伙计要拍合影!真是野心勃勃。再一扫周围,还真有不少拿屁股后背冲着释永信的,都在蹭合影啊!

方丈绕过鼓楼座基离去,我疾跑几步,总算抢了个半正面。

同行者的照片很快发到群里了,还真有拍的好的。

这张,被命名为“少林方丈说:没有迈不过去的坎”。

虽然不是很清晰,但寓意颇深,被大家一致评为当日最佳图片。

少林寺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人的一段情结,一直留在记忆深处,熟悉得不能再熟悉。记得那时班级里的很多男同学,在看了电影之后念念不忘习武练功,一时间,放学后约架成了彰显男性气质的风潮。

这两天,在登封看到无数的武校招牌,感觉少林寺“天下第一”的名头果然不凡。以武为商,以武扬名,千年古刹少林寺就是天赐的全登封人吃饭的家伙。不管是政府官员、商家企业,还是小商小贩,无不透支着这块金字招牌,至于后果,当然由少林寺来承担。

看见那个红墙黑匾金字的少林寺山门,真有种跟少年记忆重逢的亲切之感。眼前的情景如同电影重现,同行一哥们喃喃自语:回去得找《少林寺》重看一遍。

我也这样想。

进山门,有个莲花甬道。传说释迦牟尼诞生时步步莲花,按照“七上八下”的说法,要讨吉利,须走七步。

我们中国人喜欢讨吉利,所以大雄殿前的驮碑龟必然被摸得通体发亮,凡有水池必投满了硬币,古柏树上更是系满了红绳。

释永信几次在全国人大会议上提出少林寺免收门票,虽然景区门票收入的三成归少林所有,是寺里重要的资金来源,可他认为,既然信众想要朝拜,就不应该收门票。

少林寺与当地管理部门的矛盾由来已久,这也是他屡次三番被举报的原因。这位16岁就出家的大和尚,是难得的商业人才,有放眼世界的眼光和胸怀,把少林寺带到了一个新的境界,或者说是极力恢复了少林寺在历史上曾有过的风光与辉煌。

有人说佛门清静不该要那么多钱,更不应该太高调,可不如此开放,又怎能让世界知道少林,知道中国功夫?少林寺全球闻名,需得感谢李连杰,感谢金庸,感谢普京,感谢释永信。虽然少林禅宗祖源已经被渐渐淡忘,但谁都不能否定,少林武学已经成了中国的一张名片。

这口大锅,以为是寺中消防用的,其实是明代万历年间少林寺炒菜用的小锅。据说少林寺僧人最多时有人,寺内有多口大锅,大炼钢铁的时代都被砸了,这一口因为被村民埋到地下,才得以保存。

一直以为藏经阁念cang,却原来该读做zang。赵朴初的题字少了两笔,是因为阁中宝贵经书在战火中大量被毁,书既残缺,字亦残缺,以兹纪念和警示。

当年吸引南乔峰北慕容藏身习武的大名鼎鼎的藏经阁,如今只空空荡荡躺着一尊睡佛,还用架子支起来,方能保持睡姿不倒。

藏经阁之后,是二祖断臂求法的地方。

传当年神光求达摩禅师传法,达摩因其过去信道,迟迟不赐正式法号。年腊月初九,从清晨起就下起鹅毛大雪,刮着呼呼的东北风,寒气入骨。达摩禅师在佛殿内坐禅,神光侍立在佛殿外的冰天雪地里。

神光问达摩:“师父,我什么时候才能当上您真正的弟子呢?”

达摩说:“除非天降红雪!”

神光听后,取来戒刀,照着自己的左臂砍去。鲜血把洁白的雪地染红了一片,果然天降红雪。

达摩禅师十分感动,明白神光断左臂,亦有砍掉旁门左道,一心从佛之意。

达摩禅师把一件棉袈裟披在神光的左臂上,盖住伤口。神光单手当胸,口念“南无阿弥陀佛”,这也成了日后少林僧施礼的标准动作。

后人在神光立雪断臂的地方建了个亭,便是眼前的“立雪亭”。

立雪亭后为千佛殿。殿内砖地上还保存着二十多个直径四五厘米的洼坑,是往昔寺僧练拳习武时的脚坑遗迹。寺内柏树上还有些小洞,想想就知道传说中的来源,答案都在《少林寺》电影里,当年不知震撼了多少少年。

金庸老先生更是频频地在他的武侠小说里搬出少林寺。从陈家洛到少林寺闯关寻师父身世,到韦小宝去少林寺出家,乃至创造出少林扫地僧这样一个形象,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虚构的武侠世界,那个世界里必然为少林寺留着重要的位置。

当然,最最有意思的是,金庸在小说中构建少林武侠世界时,并没有去过少林寺。直到年,他才第一次造访,彼时他已经封笔近十年。也是在那一次,释永信赠送给他一本“武林秘笈”——不是《易筋经》,也不是《四十二章经》啦,其实是少林的药笈。

千千万万的游客走进少林寺,从虚构步入真实,所见所感,其实只是此时此地的一个横截面,带着种种偶然。

倒是那保存千年、一脉相传的塔林,真实而又美丽。历代高僧长眠于此,汉唐宋元明清各种塔建风格迥异,让人看到佛教绵绵不断的历史和传承,那是时光的纵深记忆……

中午在附近吃斋饭,席间一位同行者透露:

其实我们与释永信的相遇并非偶然,乃是同行者中有高人,提前打了招呼,只求方丈在我们迈入门坎时出来转转,宛若平常。

原来如此!

想起前一天在嵩阳书院体验禅坐,释永信的徒弟释延宗法师跟我们说的第一句话,“大家好,很高兴再次见面”。

哪里见过面,又怎么能称得上“再次”?

延宗说,世间所有的见面都因为有缘,上个轮回中,我们应该在这嵩阳书院中见过面,这一次是再见……

果然!这世间的所有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苹果用户赞赏专用







































北京治疗白癜风怎么治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zhonghr.com/lswh/729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