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_少林功夫_嵩山少林寺

目林寺话小龙虾社会学

发布时间:2016-12-20 7:18:07   点击数:

对不起,没拍过小龙虾。图/老林

在人类普遍的行为里,最为典型的是生理的各种需求,无论什么时代,无论什么阶层,吃喝拉撒睡都是无法避免的。

但是,人要区分阶层,行为要区分功用,同样的事物里就要表现出不同的形式,并赋予这些形式以意义。所以,即便是这些无法避免的吃喝拉撒睡,也得被装饰以不同的外在,以显阶层或是场景意义之差异。越是简单普遍事物的复杂化,越能够显示社会文化的内涵。

刚上大学的时候,老师批判一些统计方法,大概的意思是,用热量的摄入来体现国家生活水平,完全是扯淡。蹲着灰尘漫天的路边吃碗面,和在小提琴伴奏的高档餐厅吃碗面,摄入的热量不同,能说生活水平一致么?同样的,现在有些文艺青年,为了显示自己高人一等的调性,他们会到高档餐厅里喝一杯白水加几个菜叶。

饮食在社会里不仅仅是一种“填坑”的生理行为。饮食方式,体现的是更多的社交意义和社会文化。尤其是关于共同进餐的行为,它具备社会交往层面不可置疑的普遍性。所以,关于进餐这个行为,就会有很多讲究。首先是共同进餐成员的选择,在从前,人们是不能随便在一个餐桌上用餐的,在古老的印度,与低级种姓的人吃饭,有可能会招来杀生之祸。中世纪的剑桥行会,对于与杀害本行会成员的人共同进餐,将会被除以严厉的惩罚。在中国,也有孩童和妇女不能上主桌的陋习,据说到今天有些地方,年夜饭或是祭祖饭,女人和小孩是不能上主桌的,这里边都有社会文化的因素。

当然,进餐还要有规矩,包括座次安排的“用餐格局”、餐桌上的礼仪以及各种象征符号。例如,在法国所处的文明化进程中就有说:“一个人永远也不应该将两颊塞满食物,甚至让一侧的脸颊鼓起来也不行,在中世纪的礼仪手册中,鼓起的两颊会令一位有礼貌的人联想到猴子;咀嚼时也尽可能不发出声音,必须紧紧地闭上嘴唇;还没将嘴里的食物咽下去就又往嘴里放食物,是一种错误的行为;在嘴里有食物的情况下喝饮料也是不对的。这些举动不仅看起来令人反感,而且也容易让食物从嘴里掉出来,甚至有可能引起窒息。”

至于那些法餐要怎么吃,餐具要怎么摆,过于高端的,我也不懂。但就我个人而言,我也讨厌那些喝汤嘘嘘沥沥,咀嚼吧唧吧唧,含着食物说话,筷子东挑西拣之类。还有,像打嗝、咳嗽、吐痰、揩鼻涕等等,也是令人难以忍受的行为。(神啊,教教你们的孩子吧)

进餐场所也是有所讲究,不同的社交关系,要进的餐厅是不同的。比如,在广州这个地方,要显得正经的,通常带人去粤菜或潮汕菜;再熟悉些的,川菜湘菜就行;至于朋友之间,很熟的关系,那就大排档咯。

对不起,没拍过小龙虾。图/老林

扯了一堆,还没扯到小龙虾,各位朋友别着急,这已经说到大排档了呢。大排档之于其它那些严肃的饮食场所,正如乡野之于宫廷。宫廷般的饮食其实是与自然行为相脱离的,因为自然行为是不需要那么多繁文缛节的。什么进餐礼仪、餐具摆放、主次排座,说白了还是挺累人的。现在,你到大排档来,可以大口喝酒、大碗吃肉、大声喧哗,要高兴还可以蹲到椅子上,并光着膀子。从礼节的硬壳中脱离,做会儿自在的自己。

关于大排档的食物虽然万千选择,但个人觉得小龙虾和啤酒就是适合大排档的食品。啤酒,是可以往嘴里咕嘟咕嘟倒的那种,完了嘴边还要留点白沫,舌头往外一转,嘿,爽了。这种酒,它上不了商务场合,上不了正经宴席,它本身就象征着一种休闲放松,而大家来大排档本身就是为了以食物来休闲自己的肠胃以及心理,那么啤酒就是较为适合的酒精饮品。

上面扯得有点多,这不都是为了烘托今天的主菜小龙虾嘛。首先是小龙虾的食用方式,现在多数的办法是,带着塑料手套,直接从盘子里抓,然后往嘴里塞,接着就坑次坑次地啃着,啃得嘎吱嘎吱响,还可以边啃边往外吐壳。你要说,吃相不好么,我说亲爱的,小龙虾就是这个吃法啊,也正是这种吃法才让小龙虾具备了社会学的意义啊。

嘎吱嘎吱啃着小龙虾,这是对日常正经餐桌饮食的一种反动,你终于从各种繁文缛节中解脱,不用避讳声响,不用担心盘里堆着难看的虾壳。那么,此刻你面对的共同进餐者,一定也是你不用刻意讨好,也不用你刻意端着面对的人。日常里,我们都拘谨太久了,需要这种肆无忌惮地嘴部动作来放纵。基于此,夸张点说,吃小龙虾,甚至能够促进共同进餐者的亲近感,因为你让他看到你不那么修饰的一面了。

有人说,喜欢小龙虾为什么不直接吃虾球啊,啃着多累啊。上面说了,啃这个行为本身也是具备社会功能的,再有就是啃本身也是有快感的,来大排档就是打发时间,一个复杂的小龙虾,经过牙齿的各种咬切,一块香香辣辣、弹性十足的小虾肉通过舌头卷入口中,就像嗑瓜子一样,它是耗时间且有成就感的一个过程。当然,挺重要的是,小龙虾的长相比较复杂,所谓虾小好入味,目前市场多用香辣口味烹制,也吸引了很多人的味蕾。

那同样是啃,那为什么不是鸭下巴呢,鸭下巴也通常是套着套子放嘴里啃得。呃,因为小龙虾,它不是禽畜的肉。这年头,真要吃大肉,那是会被人鄙视的,要嘛你是难民,要嘛你没有节制,或者容易被人想象为一种愚笨粗鲁的形象。更为重要的是,吃小龙虾没有那些别的容易发胖啊。所以,为什么文艺女青年们通常会说自己喜欢吃小龙虾,而不是别的大肉啊。

当然,还有个原因,小龙虾足够贵,目前的拍档通常是七八十元一斤的龙虾,并不是普通屌丝能够消费。于是,“走,我们今晚去吃小龙虾,吃它八斤!”,也就富有某种炫耀自身消费力的意味。

食用小龙虾,年头比较久,就是近几年突然爆发,其中有商家的营销,也有部分消费力较强的白领的引导,并随着媒体和民众的口碑传播,逐渐成为一种文化。关于这个传播吧,也许可以套用“引爆点”之类的理论去研究,我没研究,就不展开扯了。

也许你还会说,我特么就喜欢吃,咋啦,哪有那么多讲究啊。切~,你喜欢吃,吃你的呗,我特么的就愿意给这些事儿添上各种酸不溜秋的话儿,咋啦。









































北京专门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什么治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zhonghr.com/lyjq/439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