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_少林功夫_嵩山少林寺

少林武僧延续法师专访

发布时间:2017-2-8 17:40:27   点击数:

问:您能用简短的几个字对您常年习武过程中的体悟做一个概括吗?

答:功夫是一种修行,练功本身是一种内在的修为。一个道理,修补自己的缺点。

问:您觉得现代社会大家对功夫的理解程度如何?

答:现代社会对功夫的认识很肤浅,甚至是一种误解。就功夫本身来说,在现在的社会价值体系当中,功能缩小了。更多是作为个人爱好的基础上的一种修为方式。但是功夫本身是古来一些先人和祖师们留下来的一些智慧的结晶。很多人认为功夫像电影小说里的描述一样那么神奇,其实功夫不像说的那么传奇,也不像说的那么虚构,他是真实存在的,是一种内在的体验。

问:对于现在(少林)武术的理入及最终思想进阶的部分您有什么样的看法呢?

答:少林功夫的特别之处是因为有很完整的体系,完整的理论,很规范性的一种指导的方法,少林功夫在这多年当中的形成,是日积月累的经验。这种方法是一种传统的师父带徒弟的言传身教。不是一句话或者一本书的问题。各门派有各门派的特点。

问:您怎么看待一个拳师精湛的武艺及武德的养成?

答:功夫没有高低,看个人修为,个人用心的程度。没办法比较,现市面上也有很多人只是在吹嘘自己的东西,练久了自然就明白,拳打千遍理自出,拳打久了,自然就明白当中的道理。不能说因为你不懂这个就说别人家的不好。

问:您对传统的师徒制和现在普及的师生制的差别有什么看法?哪种方式更适合武术人才的打造?

答: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一个特点,是在日常生活当中形成无形的影响。经过言传身教,一举一动都是在修为。单从功夫来说,师父带徒弟练完功了,坐下来讲讲故事,也是一种修炼。坐下来喝杯茶也是一种修炼。甚至玩闹一下也是一种修炼。但是现在社会这种方式不太现实了,因为现在的社会太浮躁了,也没有人愿意花很多的时间在这上面,所以,这也是传统文化面临着后继无人的一个原因。我们在国外教学也采取(师生制)这种方法,这种方式能存在一种量化的结果,一下传授多少个学生,他可以学习一部分基本的知识和动作。至于精神这个部分不是一朝一夕的,是长时间跟着师傅生活在一起,长年累月的一种熏陶,熏陶下来形成了一种生活方式,形成一种修炼的方式。少林功夫是少林文化的一部分,少林文化也就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存在于举手抬足之间,就包括谈话之间也是一种功夫。现在的教学方式也没有对错,这是一种社会的变革,当传统文化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候,这是必然的结果。世界万物都有开始和结束,只是长短问题。少林功夫存在多年了,这种传统的教法,还能延续多久,无法判断。我们是在这种方式下成长学习,我更认同师徒制。

问:现在我们看到有很多传播中华武术(各个门派拳种)的机构或个人出现,包括一些电视媒体也开始有引导,您怎样看待现在社会中中华传统文化的盛世和乱世之说?

答:并不是说所有的传统文化都是有价值的,有些传统文化是愚昧无知的糟粕部分,必须要有一定的分辨能力。在武术交流当中也看到很有价值部分,比如在台中交流时,我们在各自的展示过程中看到一位老先生很有内容,行家一现手便知有没有。比如学佛修为多年,举手抬足就能看出来。有一部分也说学了很多年,但是误人子弟,特别是在国外走这么多地方。一些老外的发心真的是值得敬佩的,学习了几十年。到最后修了一个四不像。这些年我去世界各地讲课,看到有一些人号称master(大师),没想到最后一身病,走路都成问题。何谈功夫?功夫本身要对自己有利,这种过程中出现了什么样的问题我们不清楚。但一看到这个结果,花了三四十年,最后修炼成这个样子,什么原因呢?这就是传授者(老师)本身的责任。

问:请问您在海外传播武术的过程当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

答:有,第一是文化的差异,语言的理解程度。还有时间的限制。在国外都是当做一个业余爱好,每个星期练几个小时。练一年还不如我们一个月的时间。但是在国外有一点比在国内好,一旦他们认可了,他们就真的认认真真的做,很坚持、很刻苦,这一点很佩服。让他们练拳练遍,他们不会只练99遍,他们会执行到位。比国内有些学生(包括我们小时候)这一点上要强很多。

问:有些孩子学习武术是因为兴趣,有些可能是用来作为一种谋生的技能和出路,您对现在武校孩子的出路方面有什么看法?

答:各个武校现在也都在转型,本身练功夫是一种修为,也不能当成职业,一当成职业就会发生变化,这些我有亲生的体会,至于现在或过去也好,练武术的出路是一个问题,但是还是要知道初发心是什么?这些东西是一种社会的变化,很多人都讲过很多了。人要学功夫首先要自己清楚,你学是为什么?你想学吗?你要说拿练功夫作为一个立身之地,将来有什么样的成就,这是另外一个方向。

问:请您给后辈练习武术的孩子们一句寄语,或者启示?

答:学功夫不能急,不能贪多。练好一个东西,很多东西就自然得解了。

问:您对中国功夫在对外交流及传播的过程当中有没有一些好的建议呢?

答:本身也不能说文化输入或者传播,有价值的东西,人自然会追寻。现在的世界差异越来越小,交流越来越多。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是必然的。我们在国外十多年,至于说不同之处,在交流的过程中有一个相互的吸取、融合。好的部分是融合,但是文化内部本身也发生了变化。文化本来也是在变化交流当中产生的。

问:在这样一个融合的过程当中个,文化本身核心的东西是否会有改变,变与不变之间怎样把握?有没有可能融合了其他文化之后反倒把自己最核心的部分丢掉了?

答:有这种可能,也有这种现象。这个取决于文化传播者本身的功底,因为一旦本质的东西变化的话,那文化的价值也就不存在了。这一点少林寺在国外走出几十年了,做的比较成功、比较完善。世界各地学少林功夫的很多,甚至一些外国人成为老师的也很多。在文化交流当中,开始是交流,自然而然他就像我们学习。本身国外的文化有一定的优点,但是他沉淀的时间很短,很多东西还是不健全。在文化的交流过程中,自然就被中国传统文化而吸引。国外文化有一个亮点是,他们辩证的方面很强。他们论证的是比较真切的东西,比较直观。

问:您觉得少林武术的风格与西方的搏击等拳术的差别在哪里?

答:很多人存在一个错误的观点,包括现在对少林功夫也是,很多人不懂关于他的风格。传统功夫形成的过程中都是各种交战的经验、交流过程中形成的。说道这个路线,有关少林功夫的特点,曲与不曲,直与不直,拳打一条线,这是我们在练功上的一种理论上的口诀指导,现在很多人只是从文字上去理解,这一句很多人也理解错误。这样造成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西方的搏击的动作,快捷、简单。东方功夫传统武术比较复杂,比较全面。其实不存在高低之分,还是看个人的修为,你看那些练习拳击的几个月就可以打倒某个大师。为什么呢?一是因为一个拳击手就练习一个动作,每天练习上千遍上万遍,所谓的大师一天练几遍?他不是功夫的高低,是一种修炼。但是就从动作的结构和理论来讲,中国功夫是非常全面的。结构上很严谨,在理论上来说,国外的拳根本打不进来。我们不否定任何一个门派和拳种,只是从功夫的结构上看他完善与否。

问:有人说现在的功夫都是作秀的多,普遍缺乏其实战性,您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答:功夫的实用价值来说,什么叫实用,过去少林功夫本身就是立足于实战。外面专家来看,又存在着矛盾,因为我们本身是佛家弟子,慈悲济世。但是要知道,慈悲还有金刚之怒,还要降妖除魔。包括我们在动作结构上都有金刚之怒。不轻易出手,出手了就要降妖除魔。另一个角度来说,除恶既是行善。现在来说人在这方面下的功夫比较少了,但不能说功夫本身的价值失去了。特别现在竞技武术的出现,现代搏击,武术本身有三大类:第一是拼杀武术,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目的就是置人于死地,这一种现在基本用不了了。第二是竞技武术,各种擂台,各种比赛,现在越来越多。西方的、中国的。第三是技击武术,讲究技击的功效、动作的技击的本身结构价值,你来我往,见招拆招。少林功夫趋向于技击武术,少林武术也存在着新老之分,六几年之后,中国武术发生了变化,叫做创变武术,出于一些其他的因素。传统武术还保留一些技击的风格。创变的武术失去了技击的作用,所以演变成表演武术,这也是一种很大的趋势。像现在传统武术消失了,只能存在于竞技武术和表演武术两类。

编者按:少林一门万千众,

独霸武林千年颂,

若问江湖高人寿,

一点一滴炼中修。

一个武僧的生平注脚:功夫既是修行!









































看白癜风的医院哪里好
北京有治疗白癜风专科医院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zhonghr.com/lyjq/519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