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少林寺_少林功夫_嵩山少林寺 >> 旅游景区 >> 少林禅医概述
少林禅医概述
河南嵩山少林寺有超过年的历史,是佛教禅宗的祖庭,也是少林禅医的发源地。少林寺的千年传承与传奇留给后世无尽的遐想:佛门禅宗的经典故事、保国卫民的慈悲义举、强身健体的精湛武术、历史悠久的佛门文化遗产等等,形成了千古传颂的少林寺独特文化。此外,少林寺一向有救死扶伤、悬壶济世的襟怀和传统,《易筋经》、《洗髓经》等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养生经典,少林佛医更有“中国佛门医宗”之渊源和美誉。
一、中国佛门医宗少林医药学肇始于魏晋南北朝时代,唐宋时期逐步成势,金元时期开始形成学派,并鼎盛于明朝。传统佛教经典云:“菩萨学处,当在五明学处。”此五明即为:因明、声明、医方明、工巧明、内明等五明。而其中的“医方明”包括医学、药学、心理学、生理学等学问,既有身药、物药,又有心药、法药。除了讲究医术之外,更重视医德,以救度众生为本。少林医药基于佛教“医方明”的理念与智慧,运用禅师们的智慧及嵩山特有的药材资源,吸收千年传承的医疗方法,不断积累用药经验,逐步形成了许多秘方。僧众们在练武的同时,发现许多功法都基于经络学的原理而具有健身和医疗的双重作用,又逐步推演出了内功疗法、推拿疗法和点穴疗法等。
公元年,少林寺住持志隆禅师在原有的僧医基础上,组建了“少林药局”,以少林医方悬壶济世,享有盛誉。“少林药局”初期主要服务于少林寺内众僧,由外科而内科、由治疗跌打损伤而治疗百病,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少林医药学”,后来逐步发展为服务当地及远道而来的百姓和信众。此后,各地寺院纷纷仿效开设药局,尊少林药局为“中国佛门医宗”。
释延林大法师与河南万禾教育(官方授权机构)员工合影
少林药局最初治疗各种疾病的秘方有百余种,经历代医僧实践、搜集整理,至民国时各种论医著述达百万言,药方上千首。在少林药局的漫长历史中,禅医药曾施惠于无数百姓,但兵火之祸及人文之厄等诸多因素使药局事务屡有断续,到上世纪初甚至一度中断。时隔近年后,少林寺住持释永信决定重振少林药局,认为“少林寺应走一条与时俱进的济世医药之路,造福亿万众生”。年少林寺开始恢复少林药局建制,年创设少林药局门诊,年少林药局开始筹备“少林药局研究院”,年设立“登封少林药局禅医功夫学院”。 为了让少林禅医的秘方服务人类,为治病救人作出更大贡献,少林药局大力投入了秘方的整理工作,汇集精选出多种少林医药秘方,并在古代医方的基础上陆续研发了一些特色配方及成药传到寺外,惠及大众。早从年起,少林寺就对所珍藏的养身之法,以及历代高僧珍藏秘传的验方进行系统整理。少林药局历史上共流传下个药方,现已整理出个,汇集精选出帖药方。
年5月举办了“首届中国佛医高峰论坛”,还设置了每年一届的论坛常务委员会。使少林禅医走上了学术性的高端平台,并产生了国际影响,来自国内外的医药界专家学者汇聚少林药局寻宗求源,探索创新与发展。
二、历代僧医与医药著作少林历代高僧大都禅、医、武兼通,效国利民,名闻于世。少林寺的历史上更是产生了大批积德行医、称道于乡里的著名僧医: 1.北魏后期的少林高僧洪遵僧医撰有《少林寺针灸秘抄》,志刚僧医撰有《少林医僧宝囊》,二人被时人誉为“活菩萨”。 2.隋代少林僧医子升善武好医,尤其对气功和点穴治病深有研究,晚年撰述的《摩穴秘旨》主要阐述了气功医治和点穴治疗的内容,特别详细地介绍了人体常用的68穴的部位、取法、疗效及配方,开列了多种常见病的点穴治疗指要。 3.十三棍僧救唐王中的寺主僧志操也是一位著名的僧医,入寺前习医十年,治疗跌打损伤,总是先用针灸,少数不愈者,再采用嵩山上的草药制成的丸、丹、膏等治疗,并著有《少室僧针灸秘经集》等。 4.唐朝末年的福湖和尚医技高明,善用点穴疗法、针灸和草药,扎针不过二,用药不过三,特别对止血、内瘀、厥症、危症等的治疗有独到之处,撰有《少林伤科十大方》。
5.宋代福居僧医汇集成《少林拳谱》,书末附有《少林寺跌打损伤秘方》一卷,总结了宋以前少林僧医的临床实践经验,载方贴。 6.宋代的洪温禅师擅长骨伤科,多以针刺加火罐解除患者痛苦,撰有《针后拔罐秘法》,临终前将技艺传给觉远和尚。 7.觉远和尚对内科深有研究,有《少林寺内科神效录》传世。 8.元代的惠定僧医被尊为“少林神医”,著有《少林骨科旨要》、《少林医家丸散药谱》,惠炬在《针刺九十神穴》中总结了元以前僧医大师的经验,是针灸用穴的临床精华。 9.明代著名的僧医有本明、幻休、正道等。异远真人所著的《跌损妙方》被中医药界视为少林伤科第一书。智正和尚,收集了明以前寺院武僧自救疗伤之秘验方,辑成《少林寺秘方》,秘不外传。
10.清朝时,登封人景冬阳曾拜少林僧人为师,学习医学知识,后因治好皇后的病而声名远扬。他晚年编著了医书《嵩崖尊生》,至今仍为中医的圭臬。 11.清以后,僧医湛举、湛化、淳智在智正和尚医疗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补充,编成《少林跌打损伤秘方》,制成木刻板,藏于法堂后被火焚。 12.近代,年4月,住持释永信领衔汇集众僧医历经三年编著成十卷本《少林武功医宗秘笈》。该书已被国家博物馆、国家图书馆、瑞典国王永久收藏。 年5月,住持释永信与李良松教授共同主编发行了卷《中国佛教医药全书》,把所能收集到的佛门医药学古籍进行了一次系统整理,并展现给世人,造福于众生。
三、少林禅医的特色少林禅医药,是在古印度佛学“医方明”的传承和中国传统医药学文化的基础上,经过一千多年实践融合后形成的医药学创新流派。它在继承发扬中华传统医学理论的基础上,突出以“因果”、“禅定”为基础法门,以默照冥想、呼吸、导引、气血、经络、藏象等学说为基本理论,运用“观想”、“气化”、“导引”、“点摩”等基本手段进行诊断、治疗、调养。其中还结合食疗及诸物百草疗法配合运用。中国禅宗祖师一直善于运用禅修般若来治疗人们的身心疾病,而少林历代高僧则在运用思维修、吸纳中外各医药方家长处的基础上,总结、完善了禅医药治病的原理和法门。
禅医对经穴的认识,具有独具特色的学术观点。禅医讲:经穴的流注,是在具有生命的前提下随时空万象的变化而变化,它存在着性能品质的变化及位置的游动性。禅医所言“取穴准确”是指功效位置的准确,并非是图文座标尺寸的准确。禅医在针灸按摩手法上讲究“气意神合”、“刚柔相济”,在施术过程中要求医者“同体大悲”、“痛则思痛”,与病者之间建立心相通、意相解的菩萨境界。这里所言对病者的理解,并非是单纯的医德,而是内含妙不可言的医术境界。禅医中的推拿按摩,并非是单纯的运动肌肉筋骨,而是强调手下的心境能量资讯的传递。一指禅、二指禅及掌禅、拳禅等摩穴手法的运用,往往手到病除。
少林禅医独特疗法分为三疗七修。三疗即:禅疗、功疗、食疗。 禅疗:以嵩山少林寺达摩祖师所传心法之运用,达摩祖师主张以“寂灭”为本,万念皆空,明心见性。通过锻炼呼吸入门,对于气脉中和、坚实其内脏、顺通经络以充养先天,开启般若之法具有重要作用。佛法即心法,历代祖师大德修行即以养心为先。“相由心生”出自佛教经典《无常经》,佛曰:世事无相,相由心生,可见之物,实为非物,可感之事,实为非事。物事皆空,实为心瘴,俗人之心,处处皆狱,惟有化世,堪为无我转换。我即为世,世即为我。所谓“相”,即是我们平日生活中所见到的诸事物之表像,表于外而想像于心者。《大乘义章·六种相门义》曰:“诸法体状,谓之为相。”心念即生,必然影响身体,比如愉快,心里舒畅,神清气爽,遇事便达观宽厚,便有助气血调和,气血调和,五脏得安,功能正常,身体康健,而此又反之影响心态。
修心养性为之心平气和,气主维系生命大地之根。万病得于气: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湿则气泄,惊则气乱,忧则气滞,劳则气耗,思则气结,气随百病,百病发于气也。气是构成万物的物质,一切事物都是气变化的结果。故讲禅机即气机,悟禅机即悟气理。气通则血脉通,气不通则血脉不通,病生矣。同时通过忘我休心让身体及各组织系统得到最大的自我修复。故曰:上士养心,中士养气、下士养身也。 另运用因果学说、般若禅治疗人们的身心灵疾病。病从何来,追根溯源,寻找产生病的机理。从因上入手配合果的治疗,从而从根本上断绝产病之因,相应摘除病灶之果还原于人。以“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大乘药师佛法,通过佛之“心药”,“身药”“法药”以“因果”、“禅定”为基础法门,以默照、冥想、呼吸、导引、气血、经络、藏象等学说为基本理论,运用“观想”、“气化”、“导引”等基本手段进行诊断、治疗、调养,调摄人性心灵及身体脏腑的四大不适。
功疗:少林寺传统功夫包含大量养生功法:龙拳练神,虎拳练骨,豹拳练力,蛇拳练气,鹤拳练精,来提升修练者的精气神。另通过少林72绝技的修练来恢复提升人身的卓越功能。同时练习《八段锦》、《禅拳》、《锦掌》等少林导引功夫疗病,修学《易筋经》、《洗髓经》来令生命返朴归真,正本清源,深谙契合人体的构造本质,启动生命本生生机之源。 少林功夫疗法特色使人气血充盈,肢体平衡,思维敏捷,慈悲心然。现代少林功疗还包括众多自然疗法:四季冷暖、声光电能及时空疗法等等。
食疗:食疗又称食治,疾病以减食为汤药,少林食疗充分运用佛制九食法等,使其获得健康或愈疾防病的一种方法。“医食同源”,食医是西周宫廷御医之四大医之第一医。五谷杂粮、蔬果禽畜有益于人类而无害于身体,因而性“中”,是中华美食原创医学之中对人类最有价值的贡献之一,这是中华原创医学选择食品最主要的标准。这个标准是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在这个经几千上万年的实践标准里,食品和药品并没有截然分开的界线,只是度的不同。食疗同时继承传统医学望闻问切及八纲辩证之法。结合食物四气五味、升降沉浮之特性及诸物百草之灵性,通过法药、物药之圆融,使人得乐于天地之造化,升华至诸灵之顶端,度向般若之彼岸。 具有西方医药之父之称的希波克拉底也说过:药物治疗,不如食物治疗,食物是人类治病的最好药品。他相信人体天赋的自然免疫力是疾病真正的终结者。
七修:德修、功修、食修、书修、花修、乐修、香修 德修:修身养性之根本,通过对人类道德观念的修正,培养道德自律与自我完善,达到身心两正、身心两健之目的。 功修:修炼各种功法,强化身体机能,以祛邪养正、强身健体、利己助人,修复人体本自功能、长生却老。 食修:民以食为天。佛曰:法轮未转食轮先。尊崇自然、朴素的饮食习惯,针对身体状况,四季形态,因地取材,药、食两用,调、补兼具,以养正身体、修为健康。禅茶一味,通过茶、果、蜜、糕等修味,以达物味双参之禅悦。 书修:由书入道、由书画入禅,提升人的品味与境界,书画同源,通过进修美妙的书画境界,舒展情怀,在书画写作过程中掌握调心、调息、调身,达到养心、养性、养正,从而身心两健、增进禅悦、促进道心。 花修:“一花一世界”,百花治百病,花语达人意,花是植物超然的展现,也是爱的最高境界表现。以花入境,培养众生慈悲关怀之心,花是大地母亲的绽放,花景即心境。了解生存于这个世界的最高法则,在天地精华的涵养下造化出迷人的花漾,吸引世人赞美的目光,让众人看见花就能心生喜悦而用花传递慈爱与关怀。 乐修:音乐可以驱赶魔鬼,气止于乐,愉悦身心,健康体魄。融音乐治疗与音乐修身养性为一体,尊《黄帝内经》“五音疗疾”之说。《史记》云:“故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流神经而和正心也。”因五行(金、木、水、火、土)生五声(角、徵、宫、商、羽);五脏(心、肝、脾、肺、肾)生五志(喜、怒、思、忧、恐)。五行五音相呼应,五脏、五志相关连,故以五音疗五脏五志之伤病、修情志之境界,达心平气和。
圣人作乐制礼,以乐为教。礼可修身兴国。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音乐关系到国家的存亡,重视音乐的教化作用,提倡礼乐治国,用乐来调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达到社会和谐圆满。 香修:香有十德;感格鬼神,清净身心,能除污秽,能觉睡眠,静中成友,尘里偷闲,多而不厌,寡而为足,久藏不朽,常用无碍。 香修分为供香:心语寄托佛菩萨,凡境圣域妙升华;体香:身心沐浴自在体,净身入涅得禅润;食香:口含清香众缘亲,调理内脏气腑顺。 修身养性的最高境界:识香性、闻香味、观香型、听香音,经由香的薰染、香烟缭绕将灵魂导入高远,让心升入空灵,从而进入物我两忘的悟空境界。
现代少林禅师们在修禅、行医、练武过程中不断积累,在东方药师佛的精神感召下,在佛学医方明基础上,结合人类传统自然医药学之升华,接应当下创新禅医,为人类医学回归至高境界: 其一,禅医不排斥其他任何有效医药学及疗法,通过禅的思维方法以适应患者当下实际疗效为本质。 其二,禅医源自于少林历代高僧大德,融汇了佛医、中医及自身的修行参悟,结合少林寺的禅武修炼过程中摸索出的一套系统的少林医药学说,少林禅医药,是佛学(医方明)与嵩山少林寺及东方药师佛伏藏文化的结合,完美体现了中华传统医学文化,经上千年的实践融合后形成的医药学创新流派。它在继承发扬中华传统医学理论的基础上,突出佛教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之精神。经过上千年的经验积累,针对禅修者的心理状况,及练功者的身体状况,都有相应的治疗方法;讲究医患之间在心灵沟通的境界下进行意气神合的相应配合治理,特别是跌打损伤及康复疗法有独特效果。同时为体现佛法慈悲济世精神,也总结了历代平民百姓的常见病治疗的经验和积累。 其三,禅医疗法不局限于中医的阴阳平衡疗法,也不局限于西医的对抗疗法。而是以佛学的因果论,通过辩证的思维修证,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出病的起因及其酿果过程,对因及果通过心药、身药或法药、物药进行并行调治。教导患者通过内观禅修经脉流注的状态和病体脏腑细胞组织间的对话交流,启动自身的免疫功效,调和已产生的因果病症,修复自身全息场的圆满。
防未病治已病,利人利己,明因果、积福德。在实践行动中产生积极的心理干预疗法,其韵味浑厚,感受更为深远。 为使少林文化以整体、全貌的形式造福于人类,使“禅、医、武”这一人类宝贵文化遗产得到全面的传承与发展,少林寺住持释永信发宏愿,特授权在少林药局创设“少林药局禅医功夫学院”。禅医功夫学院是以少林药局为平台,继承发扬少林禅医药为使命的综合性职业学院,并与北京中医药大学、世界自然医学大学等国内外著名医、佛学院合作,为世界培养僧俗两用禅医人才。
年,少林药局又设置“少林禅医功夫研究院”,专门致力于禅、医、武的系统研究,并以德修、花修、书修、乐修、功修、食修、香修等七修作为方便法门,为禅医药的发展开拓更宽广的领域。 年,少林禅医功夫研究院联合中国专业人才库管理中心、中国艺术文化普及促进会专业人才管理发展中心创立“佛医养正师专业人才”专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佛医养正师”专业人才培训认证工作。这必然会让禅医的禅修养心、功夫健体、食疗调身、养正气、培元气、调精神、升品质等学术思想方法为更多的民众所认识、开发和利用,同时,也让少林禅医能更快地普惠芸芸众生。
(作者为少林寺监院、少林药局负责人)
长按下方白颠风是怎么引起的白癜风能不能彻底治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zhonghr.com/lyjq/7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