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11-15 19:44:03 点击数: 次
从少林寺现存碑石资料看,曹洞宗在华北地区的扩张过程,也是少林寺下院体系的形成过程。雪庭福裕禅师在世时,“分建和林、燕蓟、长安、太原、洛阳为五少林”。据少林寺方丈室门前现存元代至元二年(年)铁钟铭文上记载,少林寺的下院有25家。铭文中记载了这25家寺院名单——“嵩山祖庭大少林禅寺命工铸钟壹颗,重六佰五十斤……至元二年十月廿五日……本寺下院:裕州维摩寺,南阳观音寺,信阳州妙相寺,寡妇寺,花山潭药王寺,卢氏上生寺,钧州庵头普照寺,龙潭金□寺,虢州普福寺,开元寺,熊耳山空相寺,永宁白马寺,水北安国寺,龙门宝应寺,府店去溪寺,洛阳天庆寺,湾子花严寺,佛堂头大觉寺,孙家庄万安寺,嵩山永泰寺,嵩山龙潭寺,高马善护寺,南店净名寺,后河华严寺,药师北龙兴寺。”然而,在历经战乱、变迁之后,少林寺的很多下院或颓败不堪,或遗迹不在。从少林寺碑石所载下院资料看来,少林寺下院体系与少林寺的关系,是归属关系。这种归属关系,首先表现在宗统上,同时也表现在法统上。宗统的归属,是财产权的归属;法统上的归属,是宗派教义的归属,两者有很大的一致性。少林寺是子孙寺庙,千百年以来的传承一直没有间断,历史上就设立有下院、门头和堂口。清朝初年,少林寺除了下院外,建在其周围的堂门总数不少于30个。雍正十三年(年),敕修少林时拆除了离寺较远的门头房。当时虽然拆除了门头房,但少林寺家族式的传承制度没有改变,仍是代代相沿。据清嘉庆七年(年)《西来堂塔院碑》载,仅西院一系在洛阳、开封、登封、封丘四县的下院就有10个。又据嘉庆十年《敕赐少林禅寺西来堂碑》(年)中记载:“于丁卯之秋至大梁,北渡封邱大集村云鹤观住持……于本邑龙泉寺、淳于寺、记善寺、使君庙、大严寺等十方院、太山庙、大王庙等,悉称少林下院,永不忘本也。”由此可见,历史上的少林寺实际上是由若干下院、分院、堂门组成的一个庞大家族,这些分支家族皆受居住在少林寺常住院的住持(方丈)统领。又如,传统少林功夫的传习方式,主要是师父以口诀为媒介进行言传身教,并逐渐形成不同的门头。目前少林寺仍遵从13世纪福裕禅师确立的传承谱系,但有些门头已经不存在了。据少林寺碑石所载下院资料表明,少林寺下院基本上都为福裕禅师的宗统子孙们常住。恢复少林寺下院,对少林寺的法脉传承,对少林文化的弘扬与传播,有着重要的意义。一些下院,因年代久远,只剩下断壁残垣,我们只能靠少林寺自身及一些善信的力量共同恢复;一些下院,历史上与少林寺有渊源,之后又一度中断,当地政府想借助于少林寺的影响力来恢复和重建。根据历史资料,我们先恢复重建了一些在历史上与少林寺有归属关系的下院,比如巩义青龙山慈云寺、荥阳洞林寺、登封水峪寺、天津盘山北少林寺等。说是恢复重建,在实际推进工作中却又困难重重。因为一部分寺庙已经成了断壁残垣,整个需要重新建造;一部分寺院因为位置特殊,还要与地方政府、当地村民等多方交涉等等。再加上很多寺院之前的建筑风格并无准确的参考资料,使得在寺院的建设中出现很多困难。当然,“苦心人,天不负”,很多事情,只要我们看准了就去做,只要去做、坚持做下去,就会有成绩。在我的多方奔走下,在各方善信的积极护持下,少林寺逐渐开始恢复一些下院。三门峡熊耳山空相寺,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李村乡境内熊耳山下,古称“定林寺”,建于东汉永平年间,与白马寺建造时间前后,距今已经有一千九百多年的历史。碑刻记载上,在唐代前后称作“达摩塔院”,是中国较早的寺院之一。空相寺为禅宗初祖达摩祖师的示寂地。有关达摩祖师“只履西归”的故事,在少林寺碑廊内还有一块《达摩只履西归相》碑,这块碑立于金代大安元年(年)。碑上有达摩祖师手携只履翩然西归的法相,碑顶部记:“达摩入灭太和年,熊耳山中塔庙全,不是宋云葱岭见,谁知只履去西天。”历史的无数次变迁,使空相寺饱经沧桑,几度兴衰,公元二十世纪中期后,空相寺的大部分建筑或毁于战火,或人为破坏,寺院原貌已经荡然无存,只有空观之塔屹立于熊耳山中。年,我到空相寺旧址考察后,决定恢复这一古佛道场。年,道场重光,由我担任该寺方丈,并派弟子延慈法师常住,负责寺院日常事务。当年,我们还报请上级管理部门批准,在每年的农历十月初五举行达摩祖师纪念大典,目前该纪念大典已经连续举办十三届。巩义青龙山慈云寺,位于河南省巩义市大峪沟镇,古称大白马寺、大慈云寺、释源祖庭。青龙山慈云寺与嵩山少林寺一脉相承,明初河南知府虞廷玺撰文称其“少林共祖、白马同乡”。少林寺与慈云寺大有渊源,少林寺第二十六代住持曾到慈云寺收徒授艺,住持慈云道场。然而,在历经沧桑后,慈云寺一度衰落,只剩下断壁残垣。新中国成立后,慈云寺遗址受到专家学者的重视,年被当地县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11月,慈云寺得到当地政府登记开放。随后,我与当地政府沟通协商,决定重新恢复重建这座千年寺庙。年农历四月初八,巩义青龙山慈云寺道场举行复兴大典,我晋院嗣座方丈,并派弟子延超法师常住,处理寺内日常事务。荥阳洞林寺始建于东汉末年,自明清以来便为少林寺下院,是一座历史悠久、风景秀丽的宝刹,与“少林、竹林”并称“天中三林”。经多年战乱,洞林寺在清末开始衰败。更让人遗憾的是,有不少建筑物在“文革”期间遭到破坏,仅存两殿、一古塔、一玉佛、一鼎和碑刻六通。在经过实地考察后,我在年与当地政府达成共识,决定重建洞林寺,恢复历史上的这座少林寺下院。年5月22日,这座千年古刹举行了隆重的道场重光法会。随后,我派弟子延若法师常住,负责寺内的日常事务。位于新密市超化镇的超化寺,是著名的佛教圣地,列“名刹拾伍”,为佛教净土宗祖庭,净土宗祖师昙鸾法师曾在该寺担任维那。同时,该寺还藏有佛骨舍利,并建有超化“舍利塔”,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但几经兴衰,该寺一度没落。为了更好地发挥该寺的功用,更好地服务于当地善信,尽管该寺与少林寺并无归属关系,但在我的多方奔走和呼吁下,当地政府支持少林寺,恢复这座千年古刹,我派弟子延松法师常住超化寺,负责寺院的事务及重建工作。年10月7日,超化寺举行大雄宝殿奠基仪式,拉开了恢复重建的序幕。未来,我们将努力恢复超化寺在佛教净土宗的地位,使其成为国际净土宗研究中心,并在适当时机建设净土宗安养院,使其成为国际知名寺院。又如焦作月山寺,与少林寺历史渊源深厚。年,少林寺云游高僧空相禅师创建月山寺。年,应当地政府邀请,我委派延聪法师住持月山寺,延续了千古佳话。年10月,我又委派恒湛法师住持月山寺。在此前的年8月,少林寺与月山寺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整体接管月山寺寺院,由僧人全权管理,开展佛教活动。当地政府相信少林文化、禅宗文化能惠及十方善信,使得月山寺成为当地信众精神的家园。另外,天津蓟县盘山北少林寺、商丘观音寺、许昌龙化寺、焦作石佛寺等少林寺下院,也都在我们的积极努力下,相继恢复重建,成为当地弘扬佛法、续佛慧命的重要平台。除了恢复原有的少林寺下院,我们还以殊胜的方式,接管一些寺庙,以方便佛教禅宗文化、少林文化更好地服务于寺院所在地的善信。当然,这个前提是,他们对少林寺、对少林文化的认可与少林寺管理理念的认同。近年来,少林文化享誉海内外,少林正法倍受世人青睐。为恢复官渡古寺,重现昔日风采,昆明市官渡区礼请少林寺僧人住持法席,管理当地四座古寺的事务。年11月24日,我们与昆明市官渡区政府签订合作协议,由少林寺正式接管昆明市官渡区官渡古镇内的土主庙、法定寺、妙湛寺、观音寺这四所古寺庙,并派驻少林僧人,弘扬少林文化,传播正法、上弘下化。根据双方约定,少林寺首批将派遣十余名僧人进驻四所古寺,按少林寺的治寺理念和管理模式进行管理。托管年限为二十年,托管期间,四所古寺的维修费用、僧人的吃住行费用,全部由少林寺承担。我们都清楚,很多地方想请少林寺僧人为他们做事,他们看中的不是僧人本身,而是少林寺僧人带去的少林文化,特别是少林寺的禅修和少林功夫等传统文化。类似于昆明官渡寺的接管模式,还有山西灵石县资寿寺。资寿寺位于山西省灵石县城东,寺后青山连绵,寺前溪流潺潺,山环水绕,水秀山青,为三晋古刹群中不可多得的一处胜景。据现存的碑文记载,该寺创建于唐代咸通十一年(年),重修于宋,以祈求圣佛赐福、保佑庶民长寿而得名“资寿寺”。所谓“资”者,供给、赐予也。同时,晋中市灵石县资寿文化底蕴非常深厚,特别是“十八罗汉回归”一事,国内外的报道都很多。我们在接管资寿寺之后,会配合当地政府完善资寿寺周边的配套建设,使资寿寺能够满足当地信徒、满足游客,从而使资寿寺能够提供给当地信徒一个清净的道场,带动当地的旅游和经济发展,利益当地群众。现在,我派弟子延邦法师常住,负责寺院的建设及日常事务,也得到当地政府和善信的积极支持。这些年来,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能将昔日的少林寺下院更好地保护下来、发展下来,外界有人认为这是少林寺在扩张、在圈庙,这种看法我不赞成。我们修复寺庙、恢复下院,完全是为了更好地弘扬佛法,是想将少林文化,将少林寺健康的生活理念及修行方式,传递给更多有情众生。至于外面的谣传,我们只能一笑了之,“是非以不辩为解脱”。
北大禅学
北京看白癜风好点的医院北京治疗白癜风要多少钱啊
转载请注明:
http://www.wuzhonghr.com/lyjq/872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