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少林寺_少林功夫_嵩山少林寺 >> 旅游游记 >>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男神知道姿三四郎是谁就
男神虽然是个新词,但每一代人都没缺过。70后说出几个男神的名字,80后有时会撇嘴,觉得太老,但90后不会撇嘴,因为他们听都没听说过。切,谁没年轻过啊。90后说出一枚男神——都教授,70后也会撇嘴:那叫什么男神啊,太奶油,我们那个时代的男神,都是些硬邦邦的汉子。
说实话都教授也挺不容易的,能在今天娱乐产业竞争这么激烈的环境中脱颖而出,说明很独特。而八十年代初的中国,是刚刚打开窗户的年代,啥都没见过,文化生活极度匮乏,任何一件舶来文化产品都像甘蔗一样被大家反复咀嚼、再反复咀嚼,直到一点滋味都没有了才放弃。看个《森林大帝》万人空巷,看个《血疑》万人空巷,看西哈努克访华都万人空巷。啥?《森林大帝》是啥,去百度搜去。可能就是因为匮乏,才让那些人物在一段时间内被全国人民轻易记住。所以我们今天要把他们都翻出来,让70后看看这些小生是否还宛如初见,也让80后、90后、00后看看,这些男神是否符合现代审美标准。
就不搞什么排行了,各有所爱,按脑中印象排列吧。
A.迈克.哈里森by《大西洋底来的人》不能否认,在迈克.哈里森之前,全中国女孩都没见过那么强壮完美的男性身体,还有特异功能,一沾水就长出手蹼,力大无穷,可以轻易掰弯监狱的钢条。还有很那种很特殊的豚泳姿势,就是只用下肢打水前行,双臂不动,那段时间你会看到游泳池里有很多小男孩撅着屁股练习豚泳。
B.《加里森敢死队》全体成员中国人民看到的第一部进口动作连续剧,跟之前我们理解的完美英雄人物有区别,这里演绎的是一帮小痞子一样的游击队,完成一个个艰巨任务,不敢相信这是年拍摄的。我们记住了加里森、戏子和酋长。后来好像因为社会上兴起一股小流氓热潮,溜门撬锁打劫现象陡增,给禁播了。
C.姿三四郎by《姿三四郎》标准励志片,姿三四郎从一个拉车小子练成柔道大家,经历感人。这部片子有多大影响力,就是全国适龄男孩兴起一股劈砖头热潮,劈不动砖就劈瓦,劈不开瓦就踹木头板,造成全国大城市工地满目疮痍,直接经济损失12亿元左右。
D.杜秋by《追捕》高仓健感觉一生下来就35岁了,没见过他的青年时代,但就是那个硬度和沧桑感正是火候,让人那么有安全感。这类硬汉要是出现在今天更是无敌,现在我们更缺。还有《追捕》里的真由美真是美得动人心魄。
E.大岛茂by《血疑》《血疑》的男主角是三浦友和,但是大家最先记住的是幸子的代理爸爸大岛茂,开始我们一直听成大傻帽。英俊潇洒的医生,为人正直善良,有责任感,我认为他是让中国女孩心动的第一代大叔。那个鼻音很重的配音也很到位。宇津井健老先生今年3月去世了,帅到八十多岁。
F.蜷川新佑卫门by《聪明的一休》动画片中人物入选真不容易主角一休还是个孩子,无论如何当不了男神,但蜷川新佑卫门让人印象深刻,他是族立一满大将军手下一名武士,负责保护一休。不仅帅,而且武功高强,总在最关键时刻出现,没有他打不过的人。他的拙劲儿、忠诚和勇武,让很多女孩盼着他出场,他一直没有结婚。
为什么都是日本人,当时好像刚刚中日邦交正常化,还在蜜月期,得加强文化交流。
G.佐罗by《佐罗》“咦——”,还记得那首片尾曲的开头吗,德云社的观众都熟悉。阿兰.德龙可能是早期中国银幕上出现的最帅的西方小生面孔,精致得一塌糊涂,蓝眼睛给特写更是迷人。中国观众第一次领略西式花剑的风采。还记得那个情节吗?佐罗在钟楼里纵身一跃,宪兵队长高喊:“佐罗死啦,佐罗死啦”。佐罗从阴影中走出:“还有一口气”。童自荣配音立功了。
H.超人by《超人》高大、健美、英俊的克里斯托弗,度无死角,放在任何时代都属于人类杰出标本,到今天我们还会说,他那一代超人是最完美、最令人信服的超人。很可惜这位仁兄95年骑马摔断了脖子高位瘫痪,年10月去世。
I.兰博by《第一滴血》《第一滴血》很暴力,但是反应美帝国主义内部反动题材的影片,都是我党最爱。深刻含义我们不想,大家就记住了史泰龙那身发达的肌肉,全身上下只有眼皮肌肉不发达。机枪扫射大街那场戏真是醉了。那时候我们还没见过施瓦辛格,兰博带起了中国第一波健美热潮。
J.亨特by《神探亨特》赵丽蓉曾经在春晚小品里说:“这都是上帝安排的”。就出自亨特的口头语。演员弗雷德身高一米98,胸肌发达,三角肌上纹了个虎头,从影前曾经是橄榄球员。他和搭档麦考尔打情骂俏的工作方式,我认为对后来的《编辑部的故事》很有影响。他略微后移的笑脸型发际线曾经被一些男孩模仿,称为亨特发型,那段时间他戴那种蛤蟆镜也特别畅销。
K.雷明顿.斯蒂尔by《斯蒂尔传奇》中国观众认识布鲁斯南的第一部戏,那时他三十出头、一身胸毛,风华正茂,在剧中被一个老女人称作“小生”。他不属于强悍型的,但是机智幽默的风格还是给人留下很深印象。这种风格延续到之后的《环游地球八十天》。直到布鲁斯南后来出演了《》,大家还是习惯叫他斯蒂尔。
下面开始例数大中华区的
L.觉远by《少林寺》中国观众最认可的武打明星不是李小龙、成龙,因为在他们的风光年代,那些作品还进不了大陆市场。大家都很老实,也没录像机,党给放什么,人民看什么。《少林寺》的风靡程度今天难以想象,只是当时还没有票房统计这一说,群众真是百看不厌,掀起一片练武热潮,为李连杰奠定武生泰斗地位。在此之前,中国人都不知道河南有个少林寺,所以影片开始还特别有一段介绍,这部影片的广告效应为少林寺带来百亿资产不止。
M.霍元甲by《霍元甲》《霍元甲》很丰富,题材不仅涉及武术健身、抗击外敌,还有关戒毒,以及婚外恋话题,大陆观众怎能不爱。当时好像是一个礼拜播一集,男孩们另外6天都在习武切磋,然后在那一天学习新招数。演霍元甲的黄元申,今天看起来好像并不很出众,当年感觉他就是民族英雄化身,记得当时把电视剧画面翻拍成小人书都卖得很火。还有那首《万里长城永不倒》也被满街传唱。
N.许文强by《上海滩》你在最好的年华遇到发哥的巅峰时代,这就是件幸事。《上海滩》内容也很吸引人,香港的黑帮片可能是受美国《教父》启发,但大陆观众是万万没想到流氓团伙可以穿得这样体面,许文强的礼帽加白围巾也被认为是男人潇洒的极限。其颠覆意义就是,黑帮也可以用正面描写手法,还这么帅。
O.郭靖by《射雕英雄传》《射雕英雄传》在内地能火当然是托金庸的福,金大侠作品基本是80年代所有文学青年的启蒙,当然黄日华和翁美玲这两位演员的选择也非常成功。黄把郭靖的拙和坚韧刻画得很到位,人也漂亮,而后来李亚鹏是用痴傻来模拟这种感觉,不忍直视。不知道近年的金庸作品是真拍得不灵,还是被大家挡在怀旧的铜墙之外,可能就是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才有可能产生超越物质的情怀。
P.乾隆by《戏说乾隆》乾隆这个形象有颠覆意义,就是改变了人们对皇权的敬畏感,感觉很亲切。一位可以开玩笑的皇上,不免让女观众产生灰姑娘的幻想。后来的《铁嘴钢牙纪晓岚》什么的也是照这个路子来的。惊叹郑少秋演这个角色时已经四十几岁了。
Q.谢越by《寻找回来的世界》这个还有印象不,《寻找回来的世界》广播剧当年先在电台里红,每天中午到点必听,然后又拍成电视剧,大家当时都在猜测风流倜傥的伯爵会让什么人来演,许亚军没让大家失望,他好像是第一位上大众电影封面的小生。可惜当年娱乐圈炒作能力还较弱,他也像宝玉一样失踪很多年,再会来时,错过了最好的年华。
R.费翔by春晚能唱能跳的混血青年,好像当时在中国很少见到混血的人,所以费翔仅用肱二头肌举哑铃舞蹈动作就把观众看翻了,真叫横空出世。当年还没有粉丝这个词,费翔的拥趸者叫“费迷”,他们打着大标语去参加费翔的所有演唱会,跨省也在所不辞。费翔当时在全国办了60场演唱会,场场爆满,后来觉得没意思了就去百老汇了。其实费翔有进化成性感大叔的可能,但是他至今衬衫还解开大量扣子,他的范儿就停留在那个年代。
整理这些图片的过程中,那些曾经在我脑海中风光无限的男神形象,说实在的,个别让人有点失望,和今天的好莱坞、南韩小生们比有些土气,我甚至记不清麦克.哈里森的具体长相。就像你在翻看二十年前的相册时,也会惊讶于自己的土气。但就是因为土,才造就了那一次次惊喜和感动,让人活得好奇而兴奋的八零年代,今天想来,那才是人生中最难得的体验。得感谢这些给我们带来过快乐的人。
“今天就到这里吧,谢谢收看!”想想这是哪里边的台词。
点击‘阅读原文’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zhonghr.com/lyyj/10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