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_少林功夫_嵩山少林寺

一条路改变一座城登封市少林大道景观提升改

发布时间:2020-12-23 21:48:25   点击数:

少林大道全貌(建设中)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导语

  登封位于嵩箕两山之间,因武则天登嵩山封中岳得名,是儒释道三教合一之所,号称“天地之中”,文化源远流长。少林大道是登封市核心发展轴,由北林地景主持设计并指导施工的少林大道景观提升改造,以大尺度的绿色空间规划和精细化的设计推进城市更新发展,为传统城市向现代化宜居城市的转变提供了探索方向。

  同时,该项目标志着北林地景向工程总承包(EPC)服务模式发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对北林地景未来的战略布局具有重大意义。

项目背景

  少林大道东起颖河路,西至环山旅游公路,全长约11.7公里,是一条东西向连接登封市西部景区、中心城区、东部新区三大功能区的城市主干道。本次设计范围由道路红线向两侧城市公共空间延伸,设计宽度5-米不等。

少林大道平面图

少林大道“一片区”平面图

少林大道“一片区”实景图

少林大道“一片区”实景图

  少林大道作为登封市门户和贯穿东西的重要主干道,通过城市道路景观的有机更新,为城市注入了新的活力,在高品质推进城市景观提升建设的同时,引领和带动全市整体风貌高质量发展。

项目特色

1.拆墙透绿,还绿于城

  以便民利民为核心,拆除腾退空间中不适宜的建筑物,打开现有围墙,联通道路两侧慢行系统,扩大绿化面积。在充分保留、利用现状大树的基础上,通过改造提升现有绿化、重新梳理、合理规划城市绿色空间。

改造前原有机关单位的“围墙大院”

拆墙透绿后的市民公园

改造前各单位大院之间围墙隔阂,违建杂乱

改造提升后拆除围墙,构建公共空间的连续性

改造前原有机关单位的大院

改造提升后主题公共空间

2.梳理交通、场站合并

  梳理少林大道内外部道路交通流线,合并或调整沿线各单位机关的机动车出入口。深入挖掘沿线两侧建筑群内部的停车空间,将其改造开发成共享口袋停车场。根据现状人流分布情况、合理布置停放点,结合完善的标识系统,方便居民日常使用。

改造前政府大院围墙栏杆与门房

改造提升后政府公共空间

改造前政府大院

改造提升后政府公共空间

3.因地制宜,风貌延续

  改造建筑立面与构筑物,以充分利用现状为前提,在保留历史风貌的基础上,发掘场地内公共空间的可能性,为市民提供更多的公共活动空间。在现有绿化基础上,梳理合并绿地空间,优化种植结构,营造复层围合、尺度宜人的景观界面。同时补充配套设施,增设照明设施,使周边居民切实感受到城市更新带来的实惠。

改造前政府西侧门卫室

改造提升后市民共享空间

改造前政府东侧门卫室

改造提升后市民共享空间

4.政府带头,以民为本

  该项目的实施重新定义了“拆墙透绿,还绿于民”。政府机关示范带动,大院拆除围墙,消除隔阂,将原有各单位绿地归还给市民。设计师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顺利将各个零散地块联动梳理,形成连续的公共空间。同时借助科技手段开放管理边界,优化管理理念,实现城市公共空间的开放与共享。城市空间由点串线、由线连面、形成点线面联动效益,通过科学有序更新,为登封市民营造美好城市新生活。

改造前封闭的绿地空间→改造提升后“不忘初心”主题空间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改造前封闭的绿地空间→改造提升后“不忘初心”主题空间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改造前缺乏公共绿地→改造提升后主题公共绿地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改造前缺乏公共绿地→改造提升后主题公共绿地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结语

  城市的有机更新不但要有“硬核”的设施改造提升,更要有对历史文脉的尊重和对人文的切实关怀。本项目以自然美学融合传统文化,展示绿网交融的城市脉络,提升市民获得感和幸福感,成为创造宜居城市的新亮点。

改造提升后的人文景观

项目团队合影

项目团队:北林地景设计八院、深圳地景建设有限公司(北林地景全资子公司)

撰文:宋佳

校稿:张大敏、杨锦秀

编辑:李雪飞

审核:张璐

北林地景,一个集才华与责任感于一身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zhonghr.com/lyyj/1081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