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_少林功夫_嵩山少林寺

少林宗师连载22

发布时间:2021-6-15 18:12:15   点击数:

五当教官兴绍为国育英才耄耋年荣获技艺精湛奖

梁以全的父亲梁兴绍生于年,小名叫海水,人们都习惯叫他梁海水,很少有人喊他大名,以至于有些人都忘掉了他的大名。梁兴绍从小就在父亲梁学序的严格指导下开始练功,并规定有严格的纪律,练功时不准休息,想休息,就得蹲下练蹲桩。不准吐吐沫,不准擦鼻涕,吐沫是津液要咽下去,鼻涕怎么办?梁学序要求用脚尖蹭掉,这实际上连擦鼻涕也在练踢腿拉筋的功夫。冬天练功到练功场不准穿棉袄,只准穿单衣,必须拿出全力来,必须练出汗,容不得有丝毫偷懒和懈怠。对那些十几岁的练功的人要求更严,如果累了想休息,就必须一个箭步纵到房子半腰存放粮食的棚板上,坐在棚板上休息。因此,练功时根本没人敢休息或想休息,都是全神贯注紧紧张张地度过两个小时。严师出高徒,梁兴绍就是在这严格的要求下,扎扎实实地练功,一天天长大,练就了一身好武艺。时至今日,在骆驼崖,当年梁兴绍练功的窑洞和家里堂屋的地上还留有他日积月累踩下的深深的坑。梁兴绍的轻功,是从坑里蹦出来的。一开始蹦半尺深的坑,两只小腿上各绑十斤重的铁瓦,双手放在小腹前,托一串铜钱从坑里往上蹦,铜钱不晃、不蹦、不掉,练到轻巧自如时,再托五串钱,托十串钱,直至能托二十串钱时,才算渡过第一关。再在一尺深的坑中练,从托一串钱开始练到能托二十串钱蹦上蹦下,算是渡过第二关。越练坑越深,越练腿越有劲,越练功夫越好,梁兴绍一直练到能从一米五左右的坑中手托二十串钱轻巧地跳上跳下才算罢休。梁兴绍像他父亲一样,身材不高,浑身是胆,机智干练,行动敏捷,内功、外功十分过硬,成为武林中的佼佼者。他的“虎扑把”势大力沉,大吼一声,力从气出,把土窑击出一个坑;他的“贴身靠”风驰电掣,两手一抓,腰身一拧,把人撂出一丈开外;他的轻功,灵巧机敏,两腿一屈,两脚一蹬,拔地而起,跃上房顶;他的气功,深厚扎实,毛巾勒紧脖子,照样能张嘴吃烙饼下咽。有一天,梁兴绍去牵牛准备下地,被一头大牤牛重重地顶了一下,闪了腰,岔了气,疼痛难忍,他没有吃药,也没有找捏骨医生推拿,自己抓功运气,打通经络和气血,治好了自己的病。清凉寺的妙聚法师,武功高强,知道梁家世代习武,代代都有高手,非常敬佩梁家梁学校、梁学庠和梁学序的武功,也非常想了解梁家下一代的功夫如何,恰好骆驼崖有一梁家同族的人给清凉寺种地,告诉他梁兴绍的功夫很好,他便让这族人回家时请梁兴绍来寺里相互验证交流武功,这样,梁兴绍认识了妙聚法师,两人相互交流,相互切磋。通过妙聚法师又认识了少林寺武功十分了得的妙兴法师。梁兴绍与妙聚、妙兴成了忘年交的好朋友,学到了不少少林寺的武功。妙聚法师经常云游四方,广交朋友,每次回来都要给梁兴绍讲述各地见闻,讲述他结交的各路武林高手的故事,演练他看到学到的各路武林高手的绝招,这使梁兴绍的眼界开阔了,虽然他忙于劳动家务,还不能出去访友,但他知道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只有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技艺才能在高手如林的武术界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梁兴绍不仅继承了梁家祖传的少林长拳、大红拳、小红拳、通臂拳、六合拳,而且通过学习和交流,将何广的“虎扑把”,银桥寺方丈的“四把捶”,少林寺的罗汉拳、炮拳、心意把等,学会学精,为己所用。清朝末年,社会动荡,骆驼崖及邻近的几个村,南靠伏牛山的丘陵地带,土匪猖獗,县府为了维护治安,将颍河以南东西土门口、张楼、刘庄、崔家口、周庄、唐庄、李楼、骆驼崖等八个村实行联保,众推武功好又有威望的梁兴绍为负责人,被称为“地方”。梁家有一远门亲戚姓曹,好赌,赌输到以耕牛抵押,又不兑现,赢家随他到山上来牵耕牛时,他乘其不备,用石头将人砸死,死者家人报官,梁兴绍也据实报案,县府令梁兴绍将这姓曹的绳之以法送往县城。梁兴绍的三伯梁学庠面善心软,念这姓曹的三代单传,劝他或卖地或将地抵押,抚慰苦主,这姓曹的阳奉阴违,还藏匿起来。几个县衙役来到骆驼崖,抓不到这姓曹的就住进梁兴绍家催案,每天像大爷似的颐指气使,作威作福,要酒要肉,要人侍候,抽烟非要宝丰的烟丝,喝酒也要喝宝丰大曲,还责骂梁兴绍办事不力。梁兴绍说:“我这‘地方’只有报案权,怎能抓人?”梁兴绍这边受衙役的气,那边他三伯又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梁兴绍受不了衙役们的气,没办法,衙役们住了七八天后,梁兴绍实在怕他们再折腾,就每人给了两块银元,用钱先打发他们回去。有一天,梁兴绍到马寺村看他表哥,在寨外碰见了这三个衙役,仨人一人拿铁链,一人手持棍,一人扛条枪,围住梁兴绍开口就骂,举拳就打,梁兴绍忍无可忍,闪身夺过棍子,一个扫腿,将一人踢进寨沟,用棍一挑,将另一人也挑进寨沟,反身一拳,第三个人也栽进沟里。三人抱头鼠窜,再不敢来催案。姓曹的在梁学庠的责骂下,在梁学庠与县太爷说情的允诺下,只好拿出三百块银元,抚慰苦主,事情才算了结。从此,衙役再也不敢在梁兴绍面前作威作福,说,谁不凭良心,叫谁去骆驼崖办案。意思是谁不怕死,谁去找梁兴绍寻事儿。梁兴绍白天下地干活,晚上开武场,教自家子弟和徒弟们练功。农闲时,有人请他,也经常外出授武,在嵩县、鲁山、宝丰、汝州等地,都开过武场,弟子逾千。他常对徒弟们说,练功是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练的是精气神,以气养力,以气通神。他还说学别人好的东西,不能只是模仿,而要自己领会,潜心琢磨,才能变成自己的,才算学到手。他说,跟师傅学艺,决不能师傅教一招,你练一招,死搬硬套,囫囵吞枣,而是要细心体会,找出诀窍,千锤百炼,才会变成自己的,这叫青出于蓝胜于蓝。不断地创新,才会一代更比一代强,一代超过一代,武术才会发展。他打比方说,学武就好像吃馍,师傅嚼碎了喂你,你品不出滋味,只有你自己把馍嚼碎了,才能品出滋味,谁不懂这个理儿,谁就只能是学会个皮毛。梁家人历代授拳都不收取酬金,认为收取酬金是卖艺,不是传艺,因此,来学武的人大都是拿两斤点心或提两斤肉来,送给师傅,算作酬劳。(未完待续)

更多精彩,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zhonghr.com/lyyj/1158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