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贺龙,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人,自幼皈依中国嵩山少林寺,修习禅武文化,师从方丈释永信,为少林寺第三十四代弟子,法名释延睦,中国武术六段,国家级裁判。现任嵩少文武教育集团董事长、嵩山少林文武学校校长。兼任河南省武术协会少林拳研究会常委、登封市武术协会副会长、登封市青年联合会委员、登封市新阶层联谊会理事,被誉为“少林武术名师”。刘贺龙出生于河南省夏邑县火店乡的一个刘姓家庭,父母皆是普普通通的农民,主要以务农为生,家中经济来源少,为了让他和弟弟俩人上学读书,使得家中清贫如洗。而刘贺龙又是自幼执着的一个人,一但认准一件事便会一往无前,即使遇到挫折,也不改初心。幼年逐梦--心若有志,万事可为在年春,刘贺龙与他的爷爷一起观看了电影《少林寺》之后,内心深处正处于休眠的习武梦想瞬间被激活了。爷爷也曾习武,他是洪拳的传承者。父亲对习武也颇感兴趣,常常跟着爷爷一起学习。由于热爱中华武术,刘贺龙也经常随着他的长辈们一起习武。那时经常听爷爷讲《精武门》、《唐山大兄》、《洪拳小子》的故事情节,更进一步激发了他的侠客心、习武梦。从此再也没心思去认真上学,终日满脑子都是琢磨如何去习武的事情。于是,少林寺便在他的内心深处成了一个憧憬,这也就在他的心中烙下印记,时刻想着去拜师学艺。拜师学艺--苦心人,天不负年夏天,刘贺龙给家里人商量正式去拜师学艺的事情,没有一个支持看好他的亲人。但是,最终在刘贺龙的执拗下,父母才答应让其去习武。本以为刘贺龙就是图一时兴趣,等新鲜劲过去便会回来上学。临走时父母给他再三叮嘱,习武过程如何艰难。可是,他们越这样说,越是让刘贺龙坚定自己的选择。在刘贺龙六岁时,便开始在家乡的县城里,也就是夏邑的孔祖文武学校,跟随校长司东华进行习武。年,经过司东华校长的介绍,刘贺龙来到了登封市拜郑跃峰为师,在其门下,他刻苦钻研习武之术。后又经过郑跃峰师傅的推荐,刘贺龙如愿以偿的实现了进入少林寺学习的梦想,在年正式拜少林寺释永信大和尚为师,由此开始学习少林传统文化和禅武文化。
在少林寺习武期间,家人多次探望,询问他能否承受住。刘贺龙用坚定的语气说:“既然选择了梦想,哪怕孤身一人,也要坚持不放”。他为了学好少林武术,参透禅武文化,凌晨四点便开始起床研究,白天除了在厨房帮厨的时间之外,其它时间都在专心研读。苦心人,天不负,刘贺龙终于对少林传统套路、散打、刀、枪、剑、棍等样样精通,并在全国及省市比赛中多次获奖。从年至年期间,刘贺龙陪同家师出访了多个国家进行文化交流。将少林武术传向世界各地,让更多的人了解少林武术的魅力所在。在年经过层层选拔,刘贺龙得到了众多师叔、师伯的肯定,被家师派到德国柏林少林寺文化中心进行教学。刘贺龙说:“在这期间,我觉得,应该让少林功夫走向国际大都市,令更多的人去传播、去继承、去发扬。我应该去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创办一所精品、少林双语特色文武学校”。
编辑/崔玉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wuzhonghr.com/lyyj/11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