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_少林功夫_嵩山少林寺

理论探讨谈少林寺档案的组成及其历史文化地

发布时间:2021-9-8 11:38:43   点击数:

谈少林寺档案的组成及其历史文化地位

0

1

理论探讨

摘要:

少林寺档案文献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但此前的相关研究较为缺乏。笔者在这里就其组成及在世界范围内的历史文化地位进行初步探讨,得出少林寺档案具有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价值这一结论,并从目前的少林寺档案馆建设这一实际问题出发,提出建设以少林档案文献馆为核心的“少林五馆”的建议,提升少林寺的文化影响力,使少林寺档案足以傲立于世界宗教档案之林。

1引言

少林寺,是中国佛教禅宗祖庭和中国功夫的发源地,现为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年,距今年),是孝文帝为了安置他所敬仰的印度高僧跋陀尊者,在与都城洛阳相望的嵩山少室山北麓敕建而成。

少林寺是世界著名的佛教寺院,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天下第一名刹”。因其历代少林武僧潜心研创和不断发展的少林功夫而名扬天下,素有“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之说。年8月,包括少林寺常住院、初祖庵、塔林在内的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少林寺档案是围绕少林寺形成的综合性寺庙档案。这里所说的“档案”,是一个较宽泛的工作性概念,包括普通的纸质档案,也包括实物档案、口述历史档案以及各种相关资料等,可称为档案文献;而且,这里所说的档案文献,既包括少林寺本身的档案文献,也包括少林文化圈的档案文献。

少林寺档案文献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但此前的相关研究较为缺乏。笔者在这里就其组成及在世界范围内的历史文化地位进行初步探讨,以期对建立少林寺档案馆有所裨益。

2少林寺档案的组成与特点

2.1现有少林寺档案情况简述

少林寺档案现有存量约2万件,按照类型可分为金石档案、纸质档案、声像档案、口述档案以及活态档案。[1]从历史源流来看,少林寺无论是历史档案还是近现代档案都相当丰富。

金石档案包括碑刻、塔铭、钟铭和其他器铭。少林寺石刻横跨了南北朝、唐宋、宋、金、元、明、清、民国至现代,碑刻、塔铭共有余通(品)。

纸质档案主要包括古籍和反映少林寺及其下院活动的档案。

声像档案主要记录了少林寺人物、景观古迹、对外出访,对内举办或参加活动、名人参观少林寺等事件,还包括少林生活方式以及少林文化的内容摄录。

口述档案涉及内容涵盖了整个少林文化空间,主要是少林文化传承人、知情人的口传资料。

历史档案以碑刻、古籍最为突出。少林寺近现代档案正在整理之中,分少林寺院全宗、下属机构全宗和个人全宗。近现代档案记载了少林寺在新中国成立后复兴和发展的历程,其中反映少林寺传播我国传统文化,得到国际主流社会认可的相关资料极其珍贵。

已整理出来的如一史馆关于清代少林寺起居注、奏章11件、“八五年习仲勋、十世班禅和赵朴初处理少林寺归僧人管理问题”案卷、“宗教破冰之旅的少林寺访台”案卷、“少林寺常住院、塔林和初祖庵申报世界物质文化遗产”案卷、“普京访问少林寺”案卷、“美国加州成立少林寺日”案卷、多部少林相关影视档案等一批有重大价值和影响的档案,还有各种期刊文献2万余篇。

目前少林寺档案馆的建立已在日程之上,未来以少林寺档案馆作中心,对少林寺常住院、国内下院和多个海外文化交流中心等的档案资源进行收管存用,实体馆、示范性数字档案馆将齐头并进。

同时少林寺档案馆的档案征集工作也会作为重中之重,面向全球来征集少林寺、少林文化、少林人物、禅宗人物及相关档案,预估少林寺档案的数量未来不会低于五十万件。

2.2少林寺档案的主要组成部分

2.2.1寺庙管理档案

寺庙管理档案涉及农业生产、田产契约、戒律守则、请求上书、土地修建、功德赏赐等方面。其包括内外两个部分。“外”主要是相关管理部门的档案,“内”为内部管理档案。

顺利运转少林寺必然要保证寺院内的自给自足和自我约束。农事生产往往是最重要和最基本的。

随着寺院规模的增大,以传经诵道为本职工作的僧人因时间和精力的问题会将大部分的土地租佃给贫农耕种,故相关田产的纸质文书和凭证大量保存了下来。

在戒律守则上,《少林十戒》[2]等书记载了武德的重要性,注重培养习武者的德行,只有达到了良好的自我约束才能使少林武术发扬光大。

少林寺内虽然能够实现基本生活保障,但是繁多的税粮仍然是较大的负担。少林寺今存明万历九年(年)、《豁免寺僧税粮碑》和万历二十三年(公元年)、《豁免粮差碑》各一块,[3]主要向朝廷请求豁免寺僧的税粮,追述了少林武僧征剿倭寇、损失惨重的情况。寺庙的兴衰与帝王的政策息息相关。

张思明《重建慈云庵碑记》中记述“法堂草长、宗徒雨散”,[4]正是清廷压制下导致出现的少林寺混乱局面。《少林寺志》载有雍正下令拆除少林寺周围二十五座远离寺院的“门头房”(练功场所)的《上谕》[5]

在大部分历史时期,官方对少林寺还是较为推崇的,留下了许多赞颂以及赏赐的碑铭。《灵运禅师功德塔铭碑》[6]书法尤其精良,明代登封知县傅梅《嵩书》二十二曰:“此碑笔法,无一画不类圣教序者,足见古人心力精专”[7];《太宗文武圣皇帝龙潜教书碑》的内容是李世民奖谕少林寺昙宗等十三名武僧参与攻取洛阳(古洛城),击败王世充的战斗事迹。“世民”二字特大,为李世民亲笔草签[8];《大唐天后御制诗书碑》的碑文就是武则天同高宗游少林寺时,想起已故的慈母,分外感伤而作。[9]还有《息庵禅师碑》[10]《月舟禅师碑》[11]《珪公禅师碑》[12]《淳拙禅师碑》[13]等等不做具体介绍。

2.2.2寺庙建筑档案

寺庙建筑档案主要由古建筑测绘图纸、建筑模型图纸和现代索道工程设计图纸这三部分组成。除少林寺本身所藏相关档案外,相关出版著作亦有所记载,见表1。

古建筑测绘图纸:《中国古建筑测绘十年0—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测绘图集下》(少林寺)中有所记载[14];《嵩山建筑群》中包括少林寺部分的古建筑测绘成果精选图纸[15];《中国古建筑分类图说》(登封少林寺塔林)中亦有所记载。[16]建筑模型图纸:张驭寰编著的《仿古建筑设计实例》(少林寺建筑模型)中有所记载。[17]现代索道工程设计图纸: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编著的《索道工程设计集锦》(河南少林寺索道)中有所记载。[18]

2.2.3塔铭碑刻档案文献

少林寺塔林碑刻档案是由少林寺塔林、碑刻等的实物、图片、影片、研究资料等组成的档案集合。

少林寺塔林位于少林寺西约米处的少室山脚下,是少林寺历代和尚的墓地,历经唐、宋、金、元、明、清不同年代,占地面积约2.1万平方米。少林寺塔林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古塔建筑群,是中国最大的塔林。塔林中现存自唐贞元七年(年)至清嘉庆八年(年)的各类塔座。其中以唐法玩塔、宋普通塔、金西堂塔、元中林塔、明坦然塔及清彼岸塔为代表作。其中元塔47座,其建筑风格、砖石雕刻为研究元代的建筑艺术留下了宝贵实物。更可贵的是,几乎每座塔都有塔铭留存,为研究少林寺的历史和元代文化提供了珍贵资料。

建于元至元五年(年)的“菊庵长老灵塔”,塔后壁镶嵌着“显教圆通大禅师照公和尚塔铭并叙”的石碑。[21]碑文和书丹并出自“当山首日本国沙门邵元”之手。法照禅师号菊庵,朝廷赐号“显教圆通大禅师”。他在至治二年(年)被礼请为少林寺住持,第二年圆寂。16年后门弟子子珍请当时为当山首座日本和尚邵元撰文书丹,留下了这座塔铭。由于铭文出自一位日本高僧之手,并且文辞书法都具有相当高的造诣,尤显珍贵。

少林寺塔林入选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大古塔建筑群,是古塔建筑群世界之最。少林寺塔林是综合研究中国建筑发展史、雕刻艺术发展史和宗教发展史的珍贵实物资料宝库,被誉为“中国古塔艺术博物馆”。年11月20日,少林寺塔林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8月1日,包含少林寺塔林在内的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在碑刻方面,少林寺寺内外碑铭繁多,其中元代碑铭不仅数量可观,且大都具有珍贵的文化价值。它是研究元代宗教、政治、历史、书法艺术、中外交流的不可多得的实物文献。在少林寺甫道右侧“慈云堂”碑廊里,奇碑珍铭琳琅满目。其中有两通面南而居、巍然屹立的大碑,西边的一通就是“大元赠大司空开府仪同三司追封晋国公少林开山光宗正法大禅师裕公之碑[22]”(注:裕公,即福裕法师)。这座碑,翻开了元代大少林禅寺历史的第一页。论书法之精妙,要数《大元重建河南嵩山少林禅寺萧梁达磨大师碑叙》。[23]此碑建于至正七年(年),碑文高3.23米,宽1.38米,撰于后至元五年(年),出自当时文人欧阳玄之手。而碑文的书丹则为元代大书法家康里巎巎。《大元重建河南嵩山少林禅寺萧梁达磨大师碑叙》不仅有较高的书法艺术价值,还有一定的文献价值。

塔林北约一公里为初祖庵。它是河南省遗存文物中最古老的一座木结构建筑,是为纪念达摩面壁而修建的。殿的檐柱、内柱、墙下雕石以及神台周围都有浮雕。

五乳峰上达摩洞深约7米,高宽3米余,北额有燕都近溪题刻“东来肇迹”。洞内石壁上,遗有高1米多、宽约60厘米的凹槽,即是当年挖凿达摩面壁石的痕迹。内供有达摩及其弟子的石像四尊。洞外,洞外有石坊,明万历甲辰年(年)造,双柱石砌,南额胡斌题刻“默玄处”。传说达摩曾在此面壁十年,由于功夫深厚,他的身影形状被印在山石上,留下了极富传奇色彩的“达摩影石”。

2.2.4少林佛教经卷档案

少林藏经阁极为著名。藏经阁位于大雄宝殿之后。藏经阁,又名法堂,明代所建,毁于民国十七年(年),年重建,是寺僧藏经说法的场所。藏经阁藏书八百万卷,

2.2.5少林文化档案

包括图谱、影视材料、图片材料、其他文献等。其中,少林影视文化档案、少林寺历史文化遗产档案是其主要类型。

少林影视文化档案是少林档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已收藏有多部少林相关影视档案;少林寺历史文化遗产档案是少林寺申报各种文化遗产时形成的申报书及其辅助资料,此前也已有所积累。

2.2.6少林医药档案

少林科技文化以少林医药文化最为著名。少林“历代高僧大都法、武、医兼通,效国利民,名闻于世”,[24]昙宗、惠易善于伤科医术,开创了少林武术伤科,少林伤科至明清得到大发展。五代十国时期高僧福居特邀十八家武术家到少林寺演练三年,各取所长,汇集成《少林拳》,[25]少林武术得到发殿,促进少林伤科发展。这时著名僧医有福居、智广。智广(年卒),精于伤科,尤熟谙人体经脉,善点穴治病,凡筋脉拘挛、跌破之类、损伤之类,皆以竹片为杖,捆其痛处,或兼施药液外搽,丸散内服,常获立愈的效果。明代,少林月空和尚率僧兵赴东南抗倭,自备军中急救良药,如少林行军散、八珍丹,少林著名僧医有智正、智淳。智正收集明以前寺院有效秘方,编著了《少林寺秘方》。[26]明嘉靖二年(年),异远真人著《跌损妙方》[27]问世,少林伤科的真传秘方为世人所知。

自北魏到明清,少林寺佛教洪门众徒分布大江南北,少林武术、伤科在民间发展。这时期伤科秘方著述传抄甚多,其法多宗少林伤科,师承各异有所发挥而分支。著名僧医有字宽、湛举、湛化、南洲、本园、了然、毛公、太双、梅亭等。湛举、湛化两位僧医进一步补充、完善整理少林寺伤科秘方为《少林跌打损伤秘方》,[28]制成木刻版,藏于法堂,但后被焚。

清末以后期间著名僧医有淳济、寝勤、贞俊、侦绪、恒林、妙月。民国年间,卢俊善武精医,著有《少林秘真求襄》。撰著者佚名的有《少林寺伤科秘方》[29]《少林专真传伤科秘方》《少林寺跌打损伤奇验全方》[30]等。民间有《少林寺十二时辰十二穴秘方》《少林寺军阵伤科秘传》[31]《少林寺跌打伤科万应方》。

20世纪80年代,少林寺成立少林拳谱编写委员会,少林寺第36世住持德禅法师,将自己六、七十年的临床经验,结合寺院僧医的验方、秘方、单方,传授给皈依弟子德虔,先后整理、编著了《少林寺秘方集锦》[32]《少林寺伤科秘方》[33]《少林点穴法》[34]等书。它们是少林寺僧医伤科的结晶,从中可领略治疗水平概况,了解少林伤科治伤特色。

中国少林医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珍贵的遗产,它具有完备的理论,丰富的实践,千年的历史,在古代经过少林寺僧千锤百炼的秘方汇集成书流传至今。《少林寺秘方真传》(又称《少林真传伤科秘方》)一书以伤科为主,是中国传统医学中精粹而神秘的组成部分。经过多年收集珍藏大量的少林秘方,不断地完善加以整理分列为:急救方、止血方、跌打损伤方、药酒方、膏药方、接骨方、练功方等。对各种损伤有奇异的效果。

公元年(另说为:金·兴定四年,年)住持志隆禅师创办少林药局。元代著名文学家元好问(—年)作有《少林药局记》[35]一文,记载了少林寺建造药局的始末。据《少林药局记》记载。兴定末年,有大施主寇彦温等百家大户施才,施黄金等等,愿作百年之斋。住持志隆效仿青州希弁和尚的做法,在少林寺设立“药局”一所。东林志隆是当时著名禅师万松行秀的高足,著名政治家耶律楚材写诗称颂他“隆老成龙过禹门”。年万松老人派高足雪庭福裕住持少林寺。雪庭福裕被尊为少林寺“中兴之祖”,是元朝著名高僧,禅宗曹洞宗等二十祖。福裕禅师推动了少林寺医学的长足发展,他倡导了“主伤科兼修内科,儿科,医众僧兼俗疾,方为普度众生”的僧医方针,传少林寺僧医技术得巨大发展,这一时期也是少林寺禅医形成的核心区。少林药局僧医把禅、武、医相结合,共同发扬促进了彼此的融合与壮大。

今天,少林药局的建制已经得以恢复。自年开始,少林寺每年举办一次“中国佛医高峰论坛”。少林医药档案的新的春天已经来临。

2.2.7少林武术档案文献

由于少林武术的特殊性,我们可以将其从文化中分离出来,单独列类。

少林武术档案内容丰富,数量较大,无疑在少林寺档案中占有独特地位。它们往往是由少林寺僧侣和弟子通过文字、图解或口授并经他人整理后而成的。

年国家号召发掘与整理武术遗产,繁荣武术运动,为实现四个现代化服务。在此时代背景下,原本是少林独家的内功、秘诀、绝技、歌诀等,渐渐“解密”和传播开来。

少林武术最初的目的是强身健体、护卫寺院。经过历代僧人的研习,将其逐渐发展成为了较完整和系统的体系,其中包括内功、拳法、剑术和棍法等。高超的武艺也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并且发挥极大的作用。清末绘于少林寺白衣殿内东壁上的《十三和尚救唐王》壁画肯定了少林寺十三武僧给唐朝立下的功劳,[36]在贞观六年(年)唐王朝颁的《少林寺牒》中也讲到:“若论少林功绩,与武牢不殊。”,[37]这无一不证明少林十三武僧在助唐灭郑战役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并立下了赫赫战功。

由《少林绝技》编写组编写的《少林绝技秘本珍本汇编》[38]在年通过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少林绝技练法、点穴术、卸骨法、擒拿术、少林拳术和伤治疗解救秘方等章节详细讲述了一些重要的少林武术及其相关内容,其中摘录的药方凝聚了寺人的实践经验和智慧,说明当时已经能够对症下药,辅助武术发展的医药不断走向成熟化。不仅有秘本珍本汇编,还有专注于某一特定器械种类发展的记录。《少林单刀谱》[39]《达摩剑》[40]《少林武术梅花枪》[41]和《少林正宗内功五拳》[42]等等都分别讲述了如何正确学习和使用具体武术的方法,因为是出书专门介绍,所以它们的内容相对汇编来说更为详细,更适合初学者系统性学习,可视为基础性入门读本。

2.2.8少林寺旅游接待档案文献

少林寺是国内重要旅游景点,每年接待大量国内外游客。由此形成了大量旅游接待档案文献,包括景点说明书、少林寺旅游宣传材料、旅游接待工作情况通报、旅游路线设计、重大旅游项目策划方案、旅游接待工作总结等文件、文献材料,以及其他相关介绍文献。如:王玉宝主编《河南旅游精品景点》旅游解说词中,不仅提到少林寺风景名胜的历史文化价值,还讲到其作为外交地点成功接待了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韩国前总统金咏三、老挝国家主席朱马里、柬埔寨副首相贺南洪、塞拉利昂总统卡巴等国外元首、政要和杨尚昆、乔石、李瑞环、李长春、刘云山、钱其琛、李铁映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为多个国内外高层代表团和数以千万计的中外游客进行了精湛的少林功夫表演。受国家旅游局、河南省政府、省旅游局派遣,由4个表演队组成的少林武术馆功夫表演团曾出访过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受到法国前总统希拉克、新加坡总统和总理、波利尼西亚总统、奥地利议长等国家政要的亲切接见,是我国首家进入英国皇家剧院和奥地利金色大厅演出的文化团体。[59]

2.2.9少林寺对外文化交流档案文献

少林寺具有重要的宗教文化功能,有着非常广泛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积极推进少林文化“走出去”,在欧洲和北美成立少林联合会;收集整理古籍善本,丰富少林寺藏经阁古籍,先后整理出版多部著作;在欧洲和北美地区举办“少林文化节”,广泛开展中外文化交流活动;释永信方丈还先后在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伯克利学院、牛津大学等世界名校作少林文化专题讲座。少林寺武僧团先后出访近百个国家与地区;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南非总统曼德拉、德国总理迈克尔等外国元首约见释永信方丈;国外二百余个文化访问团参访少林寺;俄罗斯总统普京、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斯里兰卡总理贾亚拉特纳等国家首脑、政府官员、世界名流参访少林寺;少林寺先后在海外设立数十个少林文化机构;世界各国习练少林功夫及热爱少林文化的达数千万人。

在这些活动中,形成了大量文件及其他文献,包括:外事接待、外事派遣、外事管理、因公出国(境)、国际邮件、科技交流合作、实物载体等几类。具体内容包括:请示批复、出访计划、联系函、国际邮件、审批报告、合作协议书、签署文件、出国(境)经费预算先行审核表、出国(境)费用预算明细表、国际学术研讨会形成的材料、宗教与文化论文、专著、涉外人员情况统计表、护照复印件、备忘录等。

少林寺对外交流档案中有一些特殊类型的珍贵历史文献,如“日本少林寺拳法开祖宗道臣大和尚归山纪念碑”等。

2.2.10少林寺人物档案文献

少林寺人物档案主要对象是对少林寺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历史人物和在少林寺留下墨宝等的相关重要人物的档案。

温玉成著《少林史话图文本》讲到“雪庭福裕”:福裕至少林寺后,大力经营,兴扑起废,训徒说法,将少林寺恢复到金代的规模。他还重整少林寺的下院永庆寺,恢复白马寺,因缘会合,倾动一时。[60]

元好问(金)、《传世藏书?集成?别集7元好问集》有:“少林金?元好问”[61]张九钺(清)撰;雷磊校点《陶园诗文集》有“观少林寺中碑刻二首”“出登封城夜行投少林寺”“重入少林寺二首”“坐少林客馆”“少林月夜”[62]蒋溥(清)等奉敕撰《中国佛寺史志汇刊第2辑第26—28册钦定盘山志1》有“自少林寺至西静室诗李锴”“少林寺次韵诗萨哈岱”“少林寺道上望云罩寺不至查曦”“少林寺诗宋宗元”“至少林寺诗德意”[63]等,涉及众多历史人物。

蒋夏雨主编《俞大猷研究》中讲到“少林武术成为中华武术的代表,俞大猷功不可没。”[64]俞大猷以《剑经》赠传少林寺,亲授宗擎、普从,《新建十方禅院碑》有此记载“三载之间,谆谆教之,皆得其真诀”。[65]

2.2.11“大少林”档案(少林文化圈档案)

少林寺是一个独立寺庙的概念,它有大量国内下院和多个海外文化交流中心,其文化圈遍及全球。少林档案还应该包括少林文化圈档案。

2.3少林寺档案的特点与独特优势

2.3.1特殊性

少林寺已经成为中华历史文化中的一个特殊符号与知名品牌,少林武术成为中华武术的杰出代表。少林寺档案是少林寺文化的原始符号记录,少林寺档案的整体组合和整体构成也是独特的,塔林、碑刻、伤科医药都代表着特殊的中华文化符号。少林寺档案文献的独特性、代表性是无与伦比的。

2.3.2综合性与丰富性

少林寺延续时间达年,而且其文化内涵丰富多样。少林有五宝:少林佛学第一宝,少林武术第二宝,少林建筑塔林碑刻第三宝,少林伤科第四宝,少林影视第五宝。任何一项都可以立足天下,五宝合一,真正是天下无双。而承载、记录、表现这五宝的档案文献,也真正是人间瑰宝。

2.3.3跨领域的巨大影响力

少林寺的影响不止局限于佛教界、武术界,它通过影视等现代传媒手段,已经成为全民皆知的文化符号,具有跨领域的巨大影响力。“少林文化,人类共享”已成为少林寺的理念,少林寺档案将具体体现这种社会文化影响。

总之,少林寺档案,作为延续千年、数量达数万乃至数十万份的巨量存在,在人类宗教档案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3少林寺档案的历史文化地位

3.1在中国宗教档案史上的地位

通过表4、表5我们可以看出,列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宗教类)》和《世界宗教记忆档案名录(中国)》的中国宗教类或与宗教相关的档案,包括西夏文佛经《吉祥遍至口和本续》、贵州省“水书”文献、《般若波罗蜜多经八千颂》档案文献(木刻经板)、纳西族东巴古籍、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毕摩文献、敦煌写经、元代西藏官方档案、东巴古籍文献、清代内阁秘本档(有关十七世纪在华西洋传教士活动的档案)等。它们有单份文献,也有文献集合,皆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和不可或缺的独特性。

与上述列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宗教类)》和《世界宗教记忆档案名录(中国)》的中国宗教类或与宗教相关的档案比较,少林寺档案具有整体上的优势,在文化价值方面也绝不逊色,在社会影响则有过之而无不及。在收集、整理好之后,在做一些准备工作之后,少林寺档案整体或部分列入其中,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3.2在中华武术档案史上的地位

无论从何种角度讲,少林武术档案在中华武术档案史上都具有至高无上的崇高地位。从整个中国武术档案的收集、整理、开发、利用的角度讲,相关工作做的还是远远不够的,少林寺武术档案收集、整理与开发、利用还任重道远。

3.3与西方宗教档案的比较

3.3.1西方宗教、寺庙档案概述

在人类文明史上,在人类档案史上,宗教及宗教档案都具有重要的地位。西方宗教主要由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等组成。

从整理出来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以及西方宗教和寺庙相关的档案、图书资料来看,西方宗教以及寺庙的发展给后世留下了非常多相关档案。其中主要包括寺庙事物建筑、城堡遗迹、纸质档案、经文、铭文、佛教典籍、石碑、石刻、纸质、寺庙经济档案等,有些宗教机构还建立有档案馆。基本情况如下:

西方宗教、寺庙遗留下来的最直接的档案形式是寺庙、宗教事物建筑、城堡遗迹。这种档案形式是伴随着一个城镇兴起、鼎盛、衰落而建立起来的,遗留下来的遗迹档案主要发现在城镇中,即教堂、寺庙都建造在城市中心。其形成的遗迹档案,除与宗教相关外,也与政治、经济、文化等有较密切的关联。

例如德国特里尔的古罗马建筑、圣彼得大教堂和圣母教堂(圣玛利亚大教堂)公元1世纪是罗马帝国的城镇,公元3世纪为了纪念统治者,建造了大教堂和圣玛利亚大教堂,教堂内部有耶稣与圣玛丽亚和彼得在一起的雕像,还有早期文艺复兴的壁画和许多价值连城的宗教器皿,以及经典善本和金银珠宝。

意大利的拉韦纳的早期基督教建筑,建造于公元5世纪,拉韦纳在古罗马统治时期,这里是重要的港口和军事重镇,但是大部分是控制在教皇手中,兴建宗教建筑等,现存古建筑有传福音的圣乔万尼教堂(5世纪)、圣洛伦佐纪念堂(5世纪)、圣皮尔、马基奥教堂(5世纪)、圣安德里亚礼拜堂、圣维塔等教堂、圣阿波利纳雷新教堂以及方陵墓、会堂、宫殿和城堡要塞等。

其他具有代表性城镇还有:撒马尔罕城、巴比伦古城遗址、耶路撒冷遗址、比萨大教堂广场等。这与中国的宗教、寺庙和建筑多建造在深山、偏远地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西方宗教界还形成了一些著名的宗教档案馆,主要有:神庙档案库、祭司档案馆、教会档案馆等,与其相关的还有法老档案库、城邦档案库等。

宗教档案馆主要记录的档案形式有:公务档案、神庙人员登记表、缴纳贡赋报表、收据、经文、铭文、各种宗教典籍等。教会积累的大量档案,不仅反映了教会本身的活动,也反映了各国当时的社会面貌,具有珍贵的价值。为了保管和利用这些档案,宗教档案馆形成了自己的档案管理体系,但其档案馆和世俗档案馆一样,实际只是不开放的文件贮存库。

例如,梵蒂冈秘密档案馆,4世纪教皇达马苏斯一世下令在圣拉夫连契教堂建立档案库,保存教皇档案,5世纪下半叶迁入拉特兰宫。9世纪在圣彼得大教堂设档案库保管外交和法律方面的档案,在帕拉蒂诺山塔保存经济和行政方面的档案,该塔被称为“古文献塔”,毁于11世纪。12世纪圣彼得大教堂档案库迁入新建的梵蒂冈宫。—年部分档案被运到教皇囚禁地阿维尼翁。年教皇保罗五世令把分散在各处的档案集中于梵蒂冈,遂形成该档案馆。该档案馆由于馆藏量巨大,其中世纪档案至今仍处在整理过程中。

经文、铭文、佛教典籍也是常见的档案形式。都最直接的反映了相关宗教的教义。最具代表性的有,公元前年—公元前年佛教的《吠陀经》集颂词、祷文和咒语于一体的宗教文集、基督教的《圣经》,由犹太教《旧约全书》和基督教会《新约全书》组成、公元—公元伊斯兰教的经典著作《古兰经》。

纸质档案是当时宗教档案遗留下来的另外一种重要档案形态。主要有古埃及的都灵纸草,记录古埃及早期六个王朝共52位法老的名字和第十二王朝7位法老的名字以及他们在位的时间、乌拉尔图的姆海拉之门铭文,列举诸神的名字和奉献给他们的牲品等、古埃及哈里斯大纸草,是古代埃及流传下来的最长的纸草档案。

文中为新埃及语,用僧体文字写成,有描绘法老祈祷的带色插图。文告中极详尽地列举了拉美西斯三世给予各神庙的一切赠品,以及埃及最大神庙的全部财产。

其他的档案形式还包括碑文、石刻等。例如,兰甘亨大帝碑文、卧佛寺古石碑、巴勒莫石刻,记录埃及最初五个王朝(约公元前~约前)的历史与文化的基本资料来源之一,是研究古代埃及早期历史的重要史料。

今只存6块残片,因其中一块黑玄武石年起收藏于意大利西西里岛的巴勒莫国家考古博物馆。这些石块原先可能立在埃及神庙或其他重要建筑物中。碑的两面都刻有象形文字,横写,记载的是前5个王朝法老的名字,以及他们统治时期的大事记等。

古代西亚地区著名的泥板书(tabletwriting)亦包括宗教典籍等相关宗教档案文献。其中,发现于尼普尔的《洪水篇》所记载的某些史实对圣经文学影响较大,为珍贵的宗教文学遗产。此外,赫梯古城泥板文件,发掘于赫梯古城遗迹,记录公元前8世纪宗教魔法经文、节日、宫廷献祭。

3.3.2西方著名宗教档案馆——梵蒂冈档案馆简介[69]

梵蒂冈档案馆是罗马教皇的档案保管机构。是欧洲教会中收藏档案最丰富,最古老的档案馆。

发展历程:

4世纪教皇达马苏斯一世下令在圣拉夫连契教堂建立档案库,保存教皇档案,5世纪下半叶迁入拉特兰宫。

9世纪在圣彼得大教堂设档案库保管外交和法律方面的档案,在帕拉蒂诺山塔保存经济和行政方面的档案,该塔被称为“古文献塔”,毁于11世纪。12世纪圣彼得大教堂档案库迁入新建的梵蒂冈宫。

公元年,西克特四世教皇把分散的教皇登记室合并在一起,定名为“机密图书馆”。

年教皇保罗五世下令把分散在各处的档案集中于梵蒂冈,遂形成该档案馆,并任命第一任专职馆长。

馆藏资料:

馆藏档案始于4世纪,但12世纪末以前的档案由于天主教会大分裂(~)及罗马城屡遭劫掠而损失惨重,留存下来的很少。梵蒂冈档案馆档案大致一共分为六类:

第一类是教皇的官方文件,主要有三个汇集,即梵蒂冈汇集[70]、阿维农汇集[71]和拉特兰汇集。[72]在教皇的官方文件中,有训谕、训令、敕书、复函、手令和普通信函等。

第二类是教廷文件,即罗马教廷各个机关(枢密院、财务听、御前会议、红衣主教团等)所形成的档案文件。

第三类是外交文件。这类档案是原来保管在圣安琪儿城堡档案馆,后来并入梵蒂冈档案馆,其中有国际条约、外交来往信函以及罗马教皇发表的一些最重要的声明等。

第四类是祈祷汇集,有从14世纪克里门特六世教皇开始的各种祈祷文件。

第五类是其他文件,例如关于教皇事件或重要会议的记录、关于审判伽利略的记录、关于加尔文案件的文件等。第六类是各种印章。

3.3.3少林寺档案在世界宗教档案中的重要地位

通过以上材料我们可以看出,西方宗教档案相当发达。从宗教档案管理的整体情况看,要略好与中国的宗教档案。从内容上看,则是各有千秋。

从目前的情况看,少林寺档案的收集、整理、收藏、利用还有所不足。但少林寺档案工作已经正式启动,从长远看,少林寺档案将在世界宗教档案史上具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从内涵上看,中西宗教档案各有特色。西方以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东正教等为主,中国以佛教、道教、儒教等为主。少林寺档案为佛教档案,具有自己的宗教档案的特色,其建筑、碑林、石刻、医药等档案亦具有自己的特色,而其武术档案更是天下一绝。因此,从整体上看,少林寺档案在人类宗教档案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少林寺档案足以傲立于世界宗教档案之林。

从档案馆建设而言,目前少林寺档案馆还不具有先进性。但从规划情况看,未来的少林寺档案馆将成为世界著名宗教档案馆。

4基本结论与建议

4.1基本结论。少林寺本身是世界著名的佛教寺院,是汉传佛教的禅宗祖庭,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天下第一名刹”。除佛教文化外,少林功夫名扬天下。而且,其延续时间长达年,使得其档案时间跨度极长,内涵丰富,特色突出。从某种意义上说,少林寺档案具有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价值。少林寺档案文献馆,将成为少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强有力的支点,将成为少林学研究的最为重要的资料基础,将成为少林旅游的新的亮点和增长点,将成为世界宗教档案馆中排名前列的名馆。我的预判是,未来少林寺档案文献馆的影响力在世界宗教界可能仅次于梵蒂冈档案馆,并具有自己的举世无双的独特性,成为世界顶级宗教档案文献馆。

4.2建议:建设“少林五馆”。以少林寺档案文献馆为核心、为基础,同时建设少林佛教文化馆、少林武术文化馆、少林博物馆、少林寺史馆,与少林寺档案文献馆合称“少林五馆”。它将具有巨大的文化影响力,成为仅次于少林寺本体的耀眼的新少林文化体。

…………

谈少林寺档案的组成及其历史文化地位(上)

作者/丁海斌唐密赵锦涛颜晗

《档案管理》年2期

谈少林寺档案的组成及其历史文化地位(下)

作者/丁海斌唐密赵锦涛颜晗

《档案管理》年3期

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zhonghr.com/lyyj/1198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