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少林寺_少林功夫_嵩山少林寺 >> 旅游游记 >> 天地之中大道直行河南游学伍
唐宋文化之旅——河南游学第五天
游学最后一天,高温炎热的天气依然陪伴着我们。但大家的兴致还不错,随着张导的讲解我们来到白马寺。
白马寺位于今洛阳城东约12公里处,这里北依邙山,南临洛水,宝塔高耸,殿阁峥嵘,长林古木,肃然幽静。张导告诉我们,白马寺参观的价值在于白马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由官府正式创建的第一座寺院,历来被佛教界称为“释源”和“祖庭”。我们先后看了天王殿,大雄殿,断碑,赵碑。其中张导重点向我们介绍了天王殿内供奉的明代弥勒佛像所采用的干漆夹苎工艺技术,这项技术采用天台本地的原始生漆、苎麻、五彩石粉、桐油等13种原材料,通过层层包粘,进行反复打磨,涂上朱砂等各种辅助材料,再贴上金箔等,经过工艺处理后完成作品。但这项技术现在面临失传的危险,让我们叹息不已。接着张导又让我们欣赏了大雄殿的十八罗汉塑像的优美线条,真的让人叹为观止,觉得这些佛像首先是艺术珍品。随后我们又瞻仰了日本佛教密宗的开山祖师空海大师的塑像,在李书记的讲解下,我们了解了空海大师广泛学习、遍访名寺的经历,明白了他成为一代大师的原因。
我们一些同学愿意到河南游学,很大原因是有少林寺,今天我们终于来到了这渴望已久的千年古刹。做了一段电瓶车,我们先到达塔林,张导向我们说,塔林里安放的是少林寺历代方丈和高僧,塔林外形因时代不同而呈现四方形、六边形和瓶形。接着张导向我们重点介绍了两个塔陵,其中一个是方丈释行正的,他在年军阀火烧少林寺时,历尽艰险抢出藏经阁的佛经和一些佛像,为保护少林寺免于毁灭做出巨大贡献。另一个是年圆寂的住持漱洗的,他的塔陵外形非常富有现代气息,居然画有汽车,让我们感叹释永信方丈的用心。
随后我们进入少林寺,庄严肃穆的气息扑面而来。来到立雪亭,张导让我们看了一副对联“禅宗初祖天竺僧,断臂求法立雪人”,向我们讲述了禅宗二祖慧可向初祖达摩断臂求师的经过,听着这个故事,我们深深被慧可的求学精神感动。最后我们到达千佛殿,是少林寺僧人习武之地,看着地面上一个个圆坑,可以想象出他们练武时的那份专注和持之以恒的毅力。不管是二祖慧可的拜师求学,还是少林寺僧人的习武,都在告诉我们在求学的道路上要有坚持和专注的精神。千年古刹少林寺,留给我们的东西太多太多,需要我们细细品味和学习。
参观完少林寺,我们来到河南游学的最后一站——中国四大书院之一的嵩阳书院。随着讲解员的讲解,我们一路走进去,看到了已有年的将军柏,赵朴初老先生留有“嵩阳有周柏,阅世三千岁”的赞美诗句。这几棵柏树默默地注视着一代代来到嵩阳书院的人,也见证了嵩阳书院的兴衰。接着我们来到讲堂,看着墙上挂着的曾在嵩阳书院讲学的先贤画像,可以想象当时嵩阳书院的盛况;而对面的“二程论立志”和《程氏粹言》更给我们很大的启发,于是我们在这里齐声诵读《学记》,听着大家琅琅的读书声,似乎我们在宋代的嵩阳书院中求学,聆听先贤的教诲。随后我们看着画面,听着李书记给我们讲程门立雪的故事,又不由得让我们想到了空海遍访名师和慧可断臂求法的经历,先贤大师历尽艰险,甚至不惜牺牲自己求法宣道,那么我们也应不怕困难,努力求学,完善自己!
走出嵩阳书院,坐在前往郑州的车上,我们思绪万千。整整五天,我们看市井民风,观皇家气象,悟佛教文化,学古圣先贤,寻文化根脉,深深地被中原博大精深的文化折服。我们的研学之路暂时结束,但我们的求学之路会永远走下去!
向一路陪伴我们的导游和司机致谢!
在家长和老师们欢迎我们归来的闭营式上,郑重交还校旗,我们胜利凯旋!
勤思于学
正和于心
雅美于行
图文提供:河南游学团队
李士宇、林亚娟、沈玉婷、
董宥君、王晨(4班)、张晋豪
编辑:党政办公室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