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少林寺_少林功夫_嵩山少林寺 >> 旅游指南 >> 金庸小说,少林帮派经营中的得失借鉴
事实证明:1、只是顾惜自己的身家性命、名誉利益的人,是不可能成为有魅力的领导者的。2、空有实力而没有组织、没有头脑的人也是不可能成为合格的管理者的。
.金庸武侠小说中的少林
松散的管理制度受害匪浅
.少林是中原武术中范围最广、历史最长、拳种最多的武术门派,以出于中岳嵩山少林寺而得名。无论是在现实中,还是在虚拟的武侠世界中,少林都无愧为中国武术之宗。其在武学上的造诣的确是不可否认的,但在历史上,少林也因其松散的管理制度受害匪浅。
武学大家金庸在《倚天屠龙记》中就描写了这么一个人物——圆真(成昆),他作恶江湖,背师叛道,居心叵测,意图引起武林大乱,好夺取屠龙宝刀成为武林至尊。这便与少林之纵容大有关系。因为少林众僧认为人心可化,而殊不知某些恶徒却是本性难移。
放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管理实例中,就是说,在一个大型的企业中,不能够有太过人性化的管理制度。管理者必须制定一种刚性的规章制度,以严格的规划管理自己手下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如此才能保证资源的合理充分使用,避免造成浪费。
而且,正所谓人心隔肚皮,谁知道自己的手下是何种居心呢?所以,作为管理者,就必须得保有一种姿态。要在公事中严苛,以保证管理的有效性、实在性。但毕竟少林乃武林大派,就像金庸在《无龙八部》中写到的少林,其乃天下武学之至境,所以为了维护所谓武林正道中人的形象,少林众人也难免显得有些迂腐了。
.优秀管理者的三个特质
善于用人,懂得合理分配战力
与自己的手下患难与共
.再看金庸的另一部小说《天龙八部》中,雁门关前攻袭辽人的带头大哥,就出于少林,他以慈悲佛法使王霸雄图、血海深恨尽归尘上,化解怨孽。
事实上,这位带头大哥,也就是少林寺方丈玄慈,在个人品行上是犯了极大错误的。他在“雁门关狙击”事件中,不分辨黑白,听信谣言,导致了宋辽两国的重大伤亡;而在个人的生活中,也背弃了佛家的道义,触犯色戒,甚至与叶二娘有了私生子——虚竹。
这一切的一切,都可见玄慈作为一名少林僧人是不合格的。但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我们又不得不反思,玄慈是如何做到让一众手下对自己这般的死心塌地,不惜付出身家性命也要去维护他们心目中的带头大哥呢?
作为一派掌门,玄慈是善于用人的,懂得合理分配战斗力,会与自己的手下患难与共。这从当初雁门关事件便可看出端倪,玄慈在狙击萧远山失败之后,面对萧远山的屠刀依然临危不惧,绝不屈服。
这充分显示了他的领导素质,让亲眼目睹的下属们敬佩不已。而其在面临西夏国师鸠摩智要扫平少林的重大组织危机面前,依然严厉处罚唯一能够抵挡鸠摩智却犯了诸般戒律的虚竹,将虚竹逐出少林。由此显示了其勇于担当少林兴亡重责的气概。这也是一种临危不惧的表现。
而玄慈在被萧远山当众揭破他和“天下第二大恶人”叶二娘的有着私情后,毅然在承受二百杖责后自绝身亡,以死力挽少林名声。这也是一种管理者的气魄与魅力的具体表现。凡此种种,说明勇于担当,从不推卸责任已经成为玄慈领导本质的重要成分,因此连错误也不能抹杀他的领导魅力。
纵观少林上下,能让全寺僧众服从管理,一致对外,都是依靠着寺中方丈的威信以及合理的管理奖惩制度,在僧众心目中产生了一种强烈的信仰之力,全寺上下因了共同的愿景,依靠近乎完美的管理机制,秩序井然,形成了良好的合作氛围、团队精神。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玄慈能够在犯下诸多错误之后还能得到如此多的人鼎力支持。这是人格魅力之效,是管理的职能之用。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