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_少林功夫_嵩山少林寺

少林功夫的风格与特点

发布时间:2020-9-26 14:58:14   点击数:
少林功夫的风格和特点

少林功夫作为一种武术流派,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长期以来,少林功夫广泛传入社会之后,由于与民间武术的融合,少林寺所传的武术,在其发展过程中特点也不断的演化,尤其是当前套路化的少林功夫与原先以格斗为主的少林功夫差异更大。现将传统少林功夫的风格和特点综述如下。

一、短小精悍

  少林功夫套路以短小精悍而著称。拳术套路每组动作大部分在三十六个以内。套路短,组合招势严密紧凑。整个套路习练所用时间短,目的是为了练习者在练功中能集中全身之能量,一气呵成,利于每个招式功夫的增长,避免套路太长而使其因体力不足勉强敷衍的缺陷。

二、拳打一条线

  少林功夫套路的起、落、进、退、反、侧、收、纵等尽在一条线上运动。“死学活用”,练功时把自己身形固定在一条线上,用时放开,犹如出笼之虎。另外,直线的运动,极有利于进退速度(战时速度为第一要素)。

三、步法随便,拳打卧牛地

少林功夫为实战之需要,步法要求“随便”。《释家锤把十要诀》之“拳法妙术在移闪,动静呼吸一气连,来来去去须随便,唯在接取玄妙间”。第三句的来来去去须随便之意,为步法定下了基调。第四句的“接取”为守攻之意。如国家武术比赛规定的弓步为自己脚长度的五倍,马步为三倍,其身势必然犯“老”。因势“老”而使其身形进退困难,不能自如,另外也不利于下盘的稳固。少林拳最重要的特点是“拳打卧牛之地”。练功不分场地大小,对步法要求随便,大小以自己能发挥最大能量为宜,以利于“接取”为目的。

四、滚出滚入

分两层含义:一为身形的滚出滚入,二为手形的滚出滚入。身形的滚出滚入,起横落顺。进退之起势以横身(正身)为先,横进横退,利于进退速度。落势以顺身(侧身)为后。起势展其身形,落势闭其门户,顺身落势,对“敌人”来说,攻击目标为“线”形而非“面”形,攻击面积缩小,有利于防守。身形的起横落顺,形成了拧身滚动的滚出滚入运动的身形状态,使己方的身形如泥鳅般的光滑,令对方难以捕捉。

 其次为手形的滚出滚入,少林拳的出拳特点为出阴(阴拳)回阳(阳拳),这样就形成了手法的滚出滚入。一方面增加杀伤力,另一方面有利于手臂的自我保护。在出招攻击时,手形滚出滚入,使其拳掌如钻,如弹头的旋拧,而非穿钉之力,谓之巧力。手法的滚动圆滑,其形不定,又使对方难以截粘,增加我拳掌攻击的力度。《释家锤把十要诀》“第一要诀之明三节”云:“身以滚而起,手以滚而出,身进脚手随,三节身可齐。”因此可见,“滚出滚入”在少林功夫中的重要性,并形成了少林拳这一显著特点。

五、曲而不曲,直而不直

少林功夫的招法运用上,有“老嫩”之分。老者指招势太过,嫩者指招势不及。招势的“老嫩”影响出招发力。因此,少林拳法为避免老嫩之弊,采用非曲非直之法。发一拳一掌,其力量最大之瞬间在非曲非直之间。若将拳掌发“老”(伸直),成了强弩之末,只剩余力罢了;若将拳掌发“嫩”(曲臂),乃发力之初、意、气、力、刚生之时,其力大部分仍被困在丹田内。嫩者不能近敌,老者失我重心,易被对方顺势制之。

少林寺小龙武院宣传科

编辑:王银贵

-

欢迎转发欢迎咨询

赞赏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zhonghr.com/lyzn/1028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