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少林寺_少林功夫_嵩山少林寺 >> 少林武功 >> 特大喜讯少林功夫培训基地进驻棉湖了
学习中华武术,继承和发扬中国民族文化传统
少林功夫棉湖培训基地,火爆招生中...
棉湖附近的朋友,你还在为学少林功夫得跑那么远的少林寺而烦恼吗?现在好了,少林功夫培训基地进驻棉湖了,不再那么麻烦,想学就学,长期、短期都有,赶快报名参加吧!!!
武术的意义:
武术作为中华传统体育文化中的一支奇葩,它具有独特的魅力和风格。武术注重武德,而绝不是简单的擒拿格斗、套路动作,可以说套路动作是武术的形,而武德是武术的魂。武术也是强身健体、防身御敌的重要方式。但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武术就是打打杀杀的。我们要解决的就是让我们的学生了解武术是个什么样的,武术并不是单纯的舞刀弄枪,花拳绣腿,中看不中用的,也不像电影中那样只是卖弄姿势或充满暴力。中国武术具有哲理性、健身性、技击性、娱乐性和欣赏性,它不仅有对抗性练习,还有套路练习;不仅有单人联习,还有双人或多人练习,并且有丰富的拳种和不同的长,短,软,双器械,汇集了中国各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特点。
一、健体强身
武术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国粹,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博大的精神外延,将武术列入教学内容大纲是因为学校是我们开展武术教育的主要单位之一,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因而,学校体育的落实要以“健康第一”为思想,加强学生的身体锻炼,而武术正是学校体育达到“健康第一”的有效手段,相对其它的运动项目具有不同的强身健体的特点。武术注重内外合一,形神兼备,强调精、气、神的完整协调。通过教学和训练,能够使学生收到壮内强外的健身效果,武术练习中,通过内在的神情的贯注和呼吸的配合以及人体各个器官的积极参与,能够加强人体肌肉力量,提高肌肉,韧带的伸展性,加大关节运动幅度,有效的发展柔韧性。对人体的反应速度、力量、灵巧、耐力以及神经系统功能的改善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长期练习,还能够改善人体机能,提高身体免疫力和抵抗力,并且对治疗多种慢性疾病和调节人体内环境平衡具有良好的医疗保健作用。在21世纪的今天,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多功能的、民族形式的武术运动,不断在群众基础中深化,丰富人民群众的业余生活,人们越来越喜欢把耍武术作为一种健身活动。因此在中学实施普及刻不容缓,由于武术动作的变化多样,通过训练,无形中也能够使学生受到武术文化的熏陶,加强传统武术文化的思想教育,使传统的美德教育寓于实践之中。由此看来,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和修身养性的武术,才能在更多青少年的参与下、得到继承和发扬。
二、继承和发扬中国民族文化传统
通过教学与训练,在达到健身的同时,进一步开发武术文化的传承,使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华武术,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饱经风霜,长盛不衰,直接向后代传递一种民族文化。武术运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的载体,应全方位多层次进行普及和提高。继承和发扬宝贵的民族传统文化遗产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如果没有青少年参与任何事物都是没有希望的,继承和发扬武术文化遗产需要青少年的积极参与。因为中学生的兴趣高、积极性高、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强。而且这个庞大的群体将不断的发展,如果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接受传统文化、传统体育项目——武术滋养和熏陶,这将直接影响他们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同时也将会对武术运动的发展起到推广作用。
三、认识和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
通过武术教学,不仅能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和认识传统文化,使其对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爱好,也能增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使学生开阔视野、活跃思想、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的自强意识、健康意识及文化素养,让新一代从小就了解我们伟大民族的缤纷多彩的文化,这对于建立文化认同,弘扬民族文化,保护和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加强民族凝聚力都有积极的作用。
四、修德养身
中华武艺在长期的发展中,继承和发扬着中华民族“重礼仪、讲武德”的优秀传统美德,基于祖先的遗训,习练武术者一般在初练基本功阶段就严格要求学生做到“尊师重道”、“讲礼守信”、“宽以待人,严于律已,抑恶扬善”等武德,因此,“武德教育”在习武中占相当重要地位。再由于习武非常吃苦,于是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意志品质”这也是一种修身的重要方面。“习武以德为先”说明武术练习历来重视武德教育。现在武术已成为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实践的过程中学校过于注重技能套路的教学,而缺乏武德教育,学生对武德认识不足,不了解习武的真正的和意义,在学习中,学生往往不求上进,打架斗殴,逞强好胜,严重影响武术今后的继承与发展。因此,在教学中不但要抓素质教育,也要抓武德教育。所以,“练武先练德,教人先教心。”“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拳先习德。”(拳谚)在教学的过程中,始终把培养学生的品德放在第一位,激发中小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他们懂得为人处事之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他们的个性朝着良性的方面发展。识武德,讲礼仪,继承传统美德。
五、锻炼意志品质
武术谚语中“一日练,一日功,一日不练十日空”,“功到自然成”等充分展示习武能磨练人的恒久意识和态度。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许多家长越来越重视对子女的教育,由于家庭的条件好,他们的孩子缺乏锻炼的机会,缺乏吃苦精神,做事不脚塌实地,半途而废,使他们越来越依赖父母,通过开展武术教育,经过武术教学的学习和训练,可使学生养成独立自主的生活习惯,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刻苦耐劳,永不自满的品质。遇到困难去克服不消极逃避,锻炼勇敢无畏、坚韧不屈的意志品质。还可以培养学生勤奋、刻苦、果断、顽强、虚心好学、勇于进取的良好生活习惯。
通过武术可以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全和艺术修养,让学生正确掌握武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明确武术的独特运动风格和特点方式。并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鞭策他们的意志行为,注重和谐发展,对培养他们顽强意志品质,塑造高素质、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武术对人格的完善、心理素质的健全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效果;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和人际交往技能,培养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形成规范意识、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集中表现为对个人综合素质的培养,是素质教育中德育的集中表现。
学龄前儿童学武术在现代也有不少,要想学好武术,有个强健的身体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到了学龄前,家长希望孩子有自己的艺术专长。有的孩子学了武术,其实家长并不渴望孩子能够在武术方面能有什么成就。只是希望能够通过学武术,建立完整的人格。让他用自信和骄傲去填充自己的人生。家长让使孩子学武术可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有个很好的造诣,家长要支持。
几岁开始学武术合适?
4岁以后,孩子身体的协调性和柔韧性等能力发展较快,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行为控制能力都有明显的提高,这为学习武术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这时就可以开始学习武术。但孩子的学习和运动能力毕竟还不高,仅适宜学习一些简单的武术动作和动作组合。
运动量也不能过大。在家里练习时,内容安排要紧凑,最好不要超过30分钟。
学习武术的益处
不少妈妈让孩子学习武术是为了提高孩子的自我防护的能力,增强体质,少得病。其实,孩子学习武术还有更多好处:能够促进孩子身体全面发育,培养正确的身体姿势,提高速度、协调、灵敏、力量、柔韧等素质,发展时空知觉和节奏知觉以及肌肉控制能力、想象力、注意力、形象和运动记忆力、模仿能力,培养尊师爱友、团结互助、勤学苦练、自律守规、自信自尊、勇敢坚毅等民族传统武德。
以武术为基础培养孩子四方面能力:
1、武术强身健体,防身自卫,修身养性!
2、培养孩子中庸性格,孝敬父母,尊师重道!聪明听话,严肃伶俐。刚柔相济,动静有序。
3、培养新世纪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华五千年之人生精华)
4、培养孩子管理团队和外交口才,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