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_少林功夫_嵩山少林寺

从少林出来,你还能去哪儿

发布时间:2020-8-15 23:33:45   点击数:
泉州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bdfyy/bdfjc/

《倚天屠龙记》开篇不久讲到,张君宝成为少林弃徒后,无处可去,被郭襄推荐去襄阳投靠郭靖黄蓉。而张君宝途经武当山时却想到,郭襄曾告诫他,“她姊姊脾气不好,说话不留情面,要我顺着她些儿”。因为不愿意仰人鼻息、寄人篱下,张君宝毅然上山自立门户,刻苦修习《九阳真经》,最终创出了武当功夫,成为武当派的创始人。这就是金庸先生描述的张三丰创立武当派的经过。

把这段场景映射到职场上,讲的就是,从强的打工者成为创业公司的CEO的故事。少林一派家大业大,即使在强里也是数一数二的重量级公司,代表一切有实力的大公司。张君宝虽然在这个大公司里只是个小角色,但因特殊际遇,成为一个能力远超资历,且潜力极大的员工。郭靖黄蓉虽是行业里的顶尖人物,但目前领导的却是由多家公司派员入伙的混合体,成员来自三山五岳,成分复杂,人际关系也复杂;况且,这个混合体的主营业务是领兵打仗对抗蒙古侵略者,研习武功属于副业,不在其主航道上;最要命的是,这家公司具有家族企业性质,老板的女儿虽然没什么确定的公司内职位,却时常对公司员工耍大小姐脾气,仗势欺人,不把人放在眼里。

张君宝面临的可选项并不多。作为少林弃徒,中原名门大派不能去,人家不敢收留,大公司都会做背景调查的;即使有某个大公司肯收留,也同样面临适应的问题,不同的大公司差异仍然是很大的,双方能磨合好吗?去小公司看起来是个选择,但进小公司打工融入的问题就更突出了,很有可能呆不久,大公司对员工有强大的塑造能力,早就将员工雕琢成了某种样子(后面讲),很难适应小公司奇奇怪怪的显性或隐性规矩,比如很多小公司都有像郭黄领导的这个混合体的一条不成文的规矩,要对刁蛮大小姐或霸道大少爷忍让克制,这会让很多职业经理人异常不爽,并大大增加了离职的风险。笔者有一个朋友是专业做猎头的,他在帮不少人跳来跳去中观察到这样一个现象,从大公司出来的人,之后的职业生涯很多都是不到两年就换一个工作,很难安定下来。这一点,笔者也深有同感。张君宝另一个选择是,加入西域少林,他们是早些年因为跟少林当权派有矛盾才分出去单干的,这个门派虽然同样规模不大,知名度一般,总体属于小公司,却有好几个显著的让他喜欢的特点,一是工作习惯跟少林相近,容易融入,二是凭借的工作技能与少林一脉相承,容易上手,三是大多数员工都有正宗少林渊源,存在某种共同的心理认同,容易接近。不过最近西域少林跟中原少林改善了关系,走的很近,当听说有人要挑战中原少林时,还不远万里的主动跑来助拳,所以这一条路暂时也走不通了。所以,无奈之下,张君宝只得选了这条异常艰难、九死一生的创业之路。我们不能只看到张君宝成了张三丰,就下结论说,创业是大公司员工离开大公司后最佳选择,因为数量更大的、创业失败的我们压根儿就没看到,或被我们有意无意的忽略了。

这样看来,从大公司出来找工作竟是如此之难!这个结论可能出乎了很多人的意料之外。当然,如果你不在乎一两年换一个工作,不在乎能不能有所作为,从大公司出来的,找个工作太容易了。人才市场上,大把小公司慕了大公司的虚名,而不知道大公司出身的人的局限性,正求“贤”若渴呢。但是,能长久,有作为,正是好工作最重要的衡量标准啊,没了这两条,也就剩下“混”了。所以,这个结论应该修正一下,让它更严谨一些,应该说,从大公司出来找工作并不难,是找到合适的好工作很难。

那么为什么从大公司出来找好工作反而难呢?因为大公司将人塑造成了“高不成,低不就”的样子。大公司工资高,工资低的,看不上;大公司分工细,独当一面的工作,干不了;大公司讲究专业深度,而广度不够,多面手才能胜任的工作,干不来;大公司团队配合程度高,你只需专注某一领域,其他事有别的部门和职位来承担,而一旦这些别的工作需要亲力亲为,拿不下;大公司职业化程度高,做事规范,遇到太灵活、打乱仗的环境,玩不转;大公司资源多,敢长期投入,一旦需要快速见效,搞不定;大公司通常人性化,软硬环境好,一旦需要吃苦耐劳,顶不住;大公司现金流充足,预算宽松,一旦需要节俭度日,熬不起;大公司让人自信心膨胀,职位低了,不愿干,遇到挫折,又受不了。这样看来,大公司的人局限性还是蛮大的。

从大公司出来的人,如果不能迅速调整,快速学习,扭转“高不成”的困境,剩下的就只是“低不就”的尴尬了。从少林出来,你还能去哪儿?半年前刚有一位从某家强公司离职了,他从毕业就进入这家大公司,一直工作了十几年,出来后却发现找不到工作了,他最近还发了邮件来我们公司求职,邮件里这段话既让人印象深刻,又令人唏嘘不已,“前不久我跟某某沟通,希望能谋求一个岗位,但是现在并没有这样的机会,后来我又找过几个行业内的厂家也都碰壁了;我在认真考虑并征得家人同意之后,放弃了原来只想在某区域谋求工作的想法,只要是公司需要、能够给我一个工作的机会,我愿意接受到任何地方工作。”言辞何等的诚恳卑微,刚出来时,他可不是这个态度;但是,也许姿态还不够低,他还是只盯着有限的几家熟悉又认可的公司。也许再游荡些时日,他的心态可以更低一些吧……

赞赏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zhonghr.com/jbxx/998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