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_少林功夫_嵩山少林寺

少林武术起源又有新说起源河南安阳

发布时间:2020-9-16 0:07:10   点击数:

新华网郑州电: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武术又源自何方?自明清以来就争论不休的这一问题,日前有了新说。河南省安阳师范学院副教授马爱民说,他们研究的一项课题成果表明,少林武术的起源在河南省安阳市。

  少林武术是我国影响最大的武术流派,以武术正宗著称,在中国武术和宗教佛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崛起于中州,远播于海外,既是武功又是文化,是中华民族十分宝贵的优秀文化遗产。

  少林武术的起源众说纷纭,其中以达摩或跋陀创造两种说法流传最广。为探讨这一问题,1989年和1990年举行的首届全国少林拳学术研讨会和首届国际少林拳学术研究会都将这一问题作为专题,征集研究成果。

  从那时起,以安阳师范学院副教授马爱民为首的11人课题小组就开始致力于这项课题的研究。他们搜集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并到河北省临漳、武安、巨鹿、峰峰、平乡、定州和河南省的登封、济源、鹤壁以及安阳一带的小南海北齐石窟、龙山云门寺、宝山灵泉寺、清凉山修定寺、林州、内黄等地考察,拍摄现存文物遗址照片资料300多幅。课题组对所得的资料进行缜密的分析和整理后,从历史学、心理学、地理学等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撰写出内设7个子课题、14个专题的30多万字的研究报告。

  报告说,印度僧人达摩到达北魏初游嵩洛(少林寺一带)的时间是孝文帝太和十年(公元486年),离开魏境是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这时,少林寺还没有建立,所以达摩不可能与少林寺和少林武术发生任何关系。

  报告还证明,少林初祖跋陀主持少林寺时,弟子们潜心修行,安于习法,与世无争,完全是虔诚的佛教徒,与习武毫无关联,所以跋陀也不可能是少林武术的初创者。

  据考证,跋陀之后,稠禅师做了少林寺的第二任主持。课题组从稠禅师的祖籍、出生地、成长经历、武术流派等方面,对相互印证的文献和实物证实,稠禅师少年习武的地点是在我国历史上最早有文献可考的、有大量武僧活动的佛教寺院--邺下寺院(遗址在现河南省安阳县善应镇境内)。北魏宣武帝延昌年间(公元512年),时年33岁的稠禅师应邀来到少林寺,成为少林寺最早的武僧。稠禅师主持少林寺后,少林寺习武风气渐浓,并在岁月的长河中逐渐发展,在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和条件下,形成了精湛而丰富的少林武功。课题组组长马爱民说:“稠禅师不仅开创了少林武术的先河,还为少林寺与邺下寺院的人员交流搭起了桥梁。据考证,闻名天下的‘少林寺十三棍僧救唐王’之事中的第一僧--少林寺主持志操法师,原先就是邺下清云寺著名武僧。稠禅师谢世后,骨灰一分为二,分别存于登封少林寺和安阳云门寺,也证明了稠禅师入少林寺之前与安阳寺院有很深的渊源。所以说,少林武术的源头在河南省安阳市的邺下寺院。”

  目前,“少林武术起源在安阳”的结论已经通过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专家组的鉴定。鉴定认为,这一结论具有创见性和发现性,有助于从整体上认识少林武术的历史价值和意义,对研究中国武术史的源流和发展,对武术文化的宣传和推广都将产生重要作用。(记者李丽静)

赞赏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zhonghr.com/lswh/1020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