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少林寺_少林功夫_嵩山少林寺 >> 历史文化 >> 禅露少林武术文化的语言美
中华传统武术源远流长,在它的发展演进的过程中,始终是基于人类智慧,得益于实践,来源于传统哲学思想的智慧产物。武术与宗教融合的本质,实际上正是由道及术的传统哲学思想衍生出来的产物,少林武术也亦如此。
禅宗少林自达摩东渡西来,少林武术文化中亦武亦禅、禅武不分,在与少林禅学的不断交融中吐故纳新,成为少林武术体系中极具代表性和实用性的一环。在少林武术体系中,尤以套路见长,仅仅是拳术就有一百七余种之多。
在人类的长期社会实践中,语言作为极其重要的社会产物,是人类社会活动实践结果的显著表现。作为语言最具体的表达方式,少林武术自然具有语言美的特质。在拳术方面,如大小洪拳、太祖长拳、通臂拳、梅花拳、五虎拳、伏虎拳、黑虎拳、观潮拳、炮拳、五形拳等数十种套路。棍术方面有猿猴棍、风火棍、齐眉棍、旗门棍、云阳棍、劈山棍、阴手棍、阳手棍、五虎擒羊棍等。除此之外,剑术、刀术、其他器械和软硬气功套路种类多不胜数。少林武术的这种语言表达形式代表了中国传统武术具体的文化面貌,语言的这种规范、生动、鲜活、简约、平实,形成了传统武术套路应有的语言美。
少林武术动作语言的生动活泼,让人一目了然。如“卧虎扑食”、“燕子抄水”、“豹子撞林”、“白虎望月”、“金豹擂石”、“乌龙探水”、“黑虎推山”、“白鹤亮翅”、“金鸡独立”等动作名称,取自鸟、兽、虫、鱼飞翔、腾跃之姿,来源于对现实生活中的人、自然界动物所做的各种动作或某种状态的描摹,为僧人们学习与理解武术提供了更为生动、更为完整的信息。虽然,这些动作语言并不能完全表尽其意。但是,这种语言比喻表达方式,却十分形象生动的表达了动作特征,在保持动作与要求的完整信息方面,成为传统武术的表达优势,这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语言特色。
语言的魅力是无穷的,意象美好的语言合理的运用到武术动作中,会使之具有更大的韵味。在少林拳中的歌诀中,具有美感的语言,能够让僧人或者习练者的脑海中首先浮现首先一个生动形象的画面,而不仅仅是这个动作的具体练法。
例如在少林拳中有这样一个动作,要求习练者先是上步立掌,后变仆步转腰变掌作提架环抱势,如果动作语言平铺直叙的话,就显得十分无味。但是,用“黄莺落架寒鸡步、向左偏身抱月忙”来描述这个动作的时候,立马显得逸趣横生,在习练者脑海中顿时浮现出一幅美妙的画面。虽然,在我们脑海中展现的这种生动形象的画面,似乎与武术动作并没有实质性的什么关系。但是,武术动作名称的优美表达,却是为僧人或者习练者理解动作,提供一个可想象与可参照的场景。
作为传统武术所具有的健身、表演等艺术欣赏功能,武术动作的语言表达作用尤为显著。从表面看来,这些武术动作的语言表达,好像只是对自然界事物形态、行为的简单描摹。“但实际上,这种比喻表达方式,是人类在模仿他者的行为方式的基础上,通过对事物内在含义的体会、揣摩与想象来获得相关的技巧性知识或者积极的灵感。”正是因为少林武术具有这种哲学思想基因,因此在武术动作套路中,语言美被表达得淋漓尽致。
参考文献:
说武论“比喻表达”.乔凤杰
中华武术大观.中华武术
美学语言学.钱冠连
甘凤池闯少林拳.范克平
禅露栏目征稿启事天佛寺“禅露栏目”面向广大网友征稿,主题请围绕佛学、禅武医文化,题材不限,字数不限。欢迎在家居士分享您的学佛历程和心路感悟,也欢迎法师分享您的学佛出家心路、佛学读经感悟、寺院禅修、参访心得、原创素食等原创稿件。
入选稿件将呈现在天佛寺官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zhonghr.com/lswh/12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