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少林寺_少林功夫_嵩山少林寺 >> 历史文化 >> 少林养生概述
创建于北魏孝文帝年间嵩山少林寺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漫长的历史长河,沉积的以“禅、武、佛、医”为主体的少林文化是东方的、人类的文化遗产。历史上少林寺的佛学大师、律宗大师、大禅师、大医师、国师、将军、元帅、武林志士,可以说前贤相望、史不绝书。武可安帮、文可治国,少林寺对于社会发展、文化凝聚、信仰重建、人类进步都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嵩山大少林禅寺自达摩祖师驻锡传承大乘禅法以来,以中国禅宗的祖庭辉映汉传佛教历史。少林寺历代高僧更是遵照大乘佛规,以慈悲度世之心,将少林禅法的法雨甘霖普降大江南北,为终生的离苦得乐立下了汗马功劳,积下无量功德。
少林功夫:作为寺僧修禅重要法门之一,备受少林人所重视,其强大的技击、养生之功效,经历代高僧发扬光大,成为中华功夫的名门和正脉。特别是近几年来,经广大僧俗弟子的努力,使少林功夫驰名中外,遍及全球,成为中华民族最响亮、最骄傲的名片。
少林佛学:以大乘佛教为主流,综合中国佛教性、相、台、显、禅、净、密、律八大宗派为一体,更是稳定社会的法宝、百姓离苦得乐的高速通道,因此而成为中国佛教界的“天下第一名刹”。
少林医学:历史上少林人谨尊释迦牟尼佛祖的法旨,以“六明”为基础,将“医明”发挥的淋漓尽致,为普天之众生解除了大量的病痛和疾苦,拯救了无数的生灵,时至元代,少林药局的成立更使少林医学跨入了一个全盛的阶段。千年的积淀使少林医学日臻完善和高深,成为中华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纵观现代社会,沉迷于物欲横流、拜金主义、现实主义苦海的众生,不明宇宙人生的真理,认假为真,被“贪、嗔、痴”三毒所蹂躏,在茫茫苦海中挣扎,苦不堪言,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天敌,有多少人事业成功了,宝贵的身体却垮了,精神空虚,身心疲惫,几乎痛不欲生。对此我们将以博大精深的少林文化、广厚的佛教蕴涵来拂平、充实人们心灵的创伤和空虚,离苦得乐,拥有健康的人生,走向人间的极乐。
一:开办少林养生研究学会的可行性
1、人近中年,是心理能力最成熟的时期,个性基本定型,情绪稳定,情感趋于理性化,大多数人能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和情感。但是现代社会里的中年人,有些在单位工作压力大,常常为事业疲于奔命;在家里一家老小需要照料;孩子面临着求学、配偶期待再就业、自己也可能随时下岗等,难免会产生心理压抑。而一些事业成功人士,总觉得每一件事情都很重要,事必躬亲,整天忙忙碌碌,可毕竟已人到中年,精力不如青年人,有时未免力不从心,尤其是事业受到冲击时,更会不知所措,显然也会造成严重的心理压力。中年人的健康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2、中年是人生的顶峰时期,也是黄金时期,但中年又是承受事业、家庭等方面压力最重的阶段,同时也是处于许多重要变化、重要转折的时期。人们常说中年是多事之秋,这恰恰说明人在中年时期不仅身体健康状况会发生变化,心理等方面也会出现问题。有专家说,我国居民40岁后体能明显下降,六成中年人存在健康问题,身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这更须要养生。
3、专家建议:中年人每周有3次以上的运动,每次不少于半小时。中年人常见疾病主要有两大部分:恶性肿瘤及心脑血管疾病。两者都与免疫密切相关。休息是免疫被动的修复方式,而适当适量的运动才是免疫系统主动的修复方法。因此,积极锻炼、合理作息才是中年人恢复疲劳,减缓压力,保持旺盛精力的最佳方式。生命在于科学运动,对于中年人来说运动更为重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会推迟各器官老化,提高健康水平,预防疾病,振奋精神,改善心理状态等。只要中年人在参加体育锻炼中遵守科学性、循序渐进性、量力性的原则,并持之以恒地坚持,身体状况一定会得到显著的改善。
二:少林养生的特点与作用
少林养生是中国古代养生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依靠人体自身的能力,通过姿势的的调节、呼吸的锻炼、意念的运行,调节和增强人体各部分机能,诱导和启发人体内在潜力,从而起到防病、益智、廷年的作用。少林养生旨在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通过自身的锻炼,有意识地进行处我控制心理、生理活动,取得增强体质、防病治病的效果。由于他是通过调整人体内部的机能,也就是精、气、神的锻炼,慢慢地调整人体自身生理功能发挥作用,因此尤其适用体弱者和慢性病者。
1、少林养生的特点
A、既能养生,又能治病,养生,就是“治未病”。是通过调养精神和形体来增强体质,提高防病能力,保持健康状况,此就是养生之意。少林养生通过姿势的调节、呼吸的锻炼、心神的修养来疏通经络,活跃气血,协调脏腑,平衡阴阳,从而起到锻炼真气、培育元气、扶植正气的作用,达到抵御外邪、祛病强身的目的。
B、强调整体观念,进行以内为主的运动少林养生的作用并不是紧紧发展身体某部分机能或治疗某疾病,而是通过调身、调息、调心的综合锻炼,达到调整中枢神经系统,增强机体抵抗和适应的能力,从而改善整个机体的功能。以气功、静功中松、静、守、息四项主要锻炼内容来说,松弛机体、宁静思想、意守丹田、调整气息都是整体锻炼的方法。通过这些锻炼,人的睡眠改善,食欲增强,精力充沛,身体内部的正气逐渐旺盛。不少体弱或有病的人,就是在身体内部力量逐渐充实的基础上摆脱病理状态,增强了体质。
C、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练功方法,所谓“内”,指的是心、神、意、气等内在的心志活动和气息的运行;所谓“外”指的是手、眼、身、步等外在的形体活动。练静功时一般采用坐、卧、站等安静的姿势,结合意念的集中与各种呼吸方法进行锻炼。姿势、呼吸、意念三者不可分割,它们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动功由肢体运动、呼吸锻炼、意念运用三个部分组成。肢体运动表现于外,但要求达到“动中有静”,即注意力集中,情绪安定,并根据动作变化,配以适当的呼吸方法,达到形、意、气的统一。这种练功方法,对外能利关节、强筋骨、壮体魄,对内能理脏腑、通经络、调精神,使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D、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少林养生不仅锻炼价值高,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而且各自有着不同的动作结构、技术要求、风格特点和运动量,可以不受年龄、性别、体质、时间、季节、场地和器械的限制。因此,人们可以跟据自己的需要和条件,选择合适的项目进行锻炼,这十分有利少林养生的普及开展。
2:少林养生的作用
A、培补元气
人体的健康状况,取决于元气的盛衰。元气充沛,则后天诸气得以资助,从而脏腑协调,身心健康;当先天禀赋不足或因后天因素的损及元气时,则后天诸气失助而衰败,导致一系列疾病的发生。少林养生的锻炼,非常重视培补人体元气。如意守丹田、命门之法,是由先天之精藏于肾,肾位于腰部,因此通过意守和吸抵撮闭的呼吸锻炼,使肾中元精益固,所谓‘‘精化为气’,元气自充元气充益后,则可更好地激发与推动脏腑进行正常有效的生理活动,这对维持机体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B、平衡阴阳
阴阳的动态平衡是维护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基础,阴阳平衡关系的破坏,就意味着疾病的发生。如对阴盛阳虚的病人,就应选择以动态为主的练习,以求助阳胜阴:而对阴虚阳亢的病人,则应选择练习静态为主,以养阴制阳。
C、疏通经络
经络遍布各身,是人体气、血、津液运行的通道,是联络五脏六腑的生理结构。经络有广泛而重要的生理作用,概括起来,经络有运行气血营内卫外、联络脏腑、病邪传变、诊察病机等作用。因此,少林传统养生功法的医疗保健作用,也必将通过疏通经络这一机制来实现。少林养生在疏通经络时,一是通过肢体的活动,并配合意念循经络运行来进行。如五禽戏、八段锦等。
D、调和气血
气血是构成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精微营养物质。正常情况下,气血之间维持着一种“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的相辅相成的动态平衡状态,是谓“气血调和”,而“气血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少林养生中的“意守”,指静练时意守病灶,病灶在那里,意念也放在那里,以意领气直至病灶,因为气能推动血液到病灶,从而改善病灶部位的血液供应,加强营养和滋润作用,使病灶组织得以修复,恢复气血调和的状态。
E、调理脏腑
中医认为,人体的生长、发育、衰老都与肾脏休戚相关。肾乃水火之长,阴阳之根,元气之本。所以,少林养生术中,几乎所有的动作都是以腰为主宰,腰部命门是其主要锻炼之处,把命门作为意守的重要部位,可使命门相火旺盛,肾气充益。命门元阳之火充足,则脾阳得资,脾气充足健运,后天水谷得以消化,精微物质得以运化,从而为人体脏腑、经络乃至四肢百骸的正常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这就是少林养生何以能全面增强体质的道理。
F、调心安神
少林养生中的“调心”就是调节心神,心静神凝,则身安气和,并使气、意、志处于协调安定的状态,这样即能使内脏安和,身心健康。
G、廷年益寿
许多年老体弱的人通过少林养生的锻炼,治愈了疾病,增强了体质,高寿而无老态。这是因为少林养生能使生命之原动力旺盛,所以使人精神焕发,老当益壮,延年益寿。
H、开发潜能(提高智慧)
少林养生能激发人体潜能,使人益智强能,通过一些锻炼上丹田(即大脑部位)为主的练习,可使人的身心完全放松,充分休息,缓冲外界环境对大脑的不良刺激,恢复人体正常的活动,储存能源的副交感神经技能得到以充分发挥,从而使人精力旺盛,思路敏捷,工作效率明显提高。由此可见,少林养生对开发人体潜能具有积极的作用
北京哪家白癜风医院好白癜风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