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_少林功夫_嵩山少林寺

丝路愿行,和合利生佛教文化高峰论

发布时间:2020-8-7 15:18:24   点击数:

  年11月9日,南少林寺举办主题为“丝路愿行,和合利生”——“丝绸之路”佛教文化高峰论坛暨首届中国九莲山南少林发展战略研讨会,来自海峡两岸高僧,北京大学、厦门大学等专家、学者、信众多人与会,共同探讨佛教文化在当今社会的价值和积极作用。

  福建省民族与宗教事务厅副厅长林致知、莆田市政府副市长蒋志雄、福建省民族与宗教事务厅一处处长雷炳恩、莆田市民族与宗教事务局局长张元坤、荔城区常委、统战部长童荔萍、荔城区副区长蔡国萍、北京大学教授、中国文化书院院长王守常、厦门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培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著名考古学家徐天进、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炳华、北京大学东语系、东方学系、外国语学院、东方文学研究中心教授王邦维、中国文化书院秘书长、北京自修大学董事长苑天舒、福建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本性法师、陕西终南山净业寺住持本如法师、莆田市佛教协会会长、南少林寺方丈空性法师、澳大利亚悉尼般若院住持般若法师、菲律宾纳卯龙华寺住持能振法师等嘉宾与会。

  林致知副厅长首先致词谈到:举办这样的论坛,眼界开阔,思路长远。佛教未来在一路一带发展模式呈现愿景。他从五个方面设想:具有民族特色;成为具有文化内涵的地理标志,恬静、安宁、纯正、庄严、肃穆、自由;成为自然生态乐园;成为可以传承文化的学院;精神信仰的家园。

  蒋志雄副市长致词介绍说:莆田人文环境依山傍水城市优美文化深厚,佛教历史悠久,寺院多,僧人多人,人才辈出,20多位开山祖师。莆田作为丝绸之路海上丝路起点,极具吸引力,妈祖文化、佛教文化成为两岸的重要纽带,希望大家未来为莆田发展、为南少林发展,献计献策,独显禅武文化。

  南少林寺方丈空性法师在主旨演讲中谈到:福建在“一带一路”战略中被定位为“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区”,与东亚、南亚、东南亚及港澳台地区的佛教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拥有人缘、地缘、教缘优势,前景美好,机遇无限;应顺应时代,加强合作,积极拓展与“丝路”沿线国家佛教界的平等友好交流,推动佛教文化乃至传统文化的互联互通。九莲山南少林寺是滨海禅武丛林,愿与诸山长老一道续写丝绸之路中国佛教的崭新篇章。基于本次论坛“丝路愿行,和合利生”的主题,我提议:坚持愿行合一理念;实施和合共生战略;加强心文化的构建。“丝绸之路”佛教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不仅造福于本地区的经济繁荣与社会和谐;更有利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世界和平发展。我们应积极推进丝绸之路佛教文化的不断深化,共同推进丝绸之路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共同促进丝绸之路人才交往与教育互动;共同增进丝绸之路民心交融与慈善互济。

  王邦维教授在致词中强调:丝绸之路是习主席在一、两年前提出的设想,历史上就画出了佛教交流的图画,引用了玄奘大师等高僧大德求法的例子。海峡丝绸之路对我们也有启发,值得我们研究和思考,佛教扮演了什么角色,佛教有生命力,佛教理念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理解,丝绸之路的建设,佛教在文化交流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希望佛教在这方面做出贡献。

  陈培爱教授在演讲说:没有传播就没有传承,人类因传播而进步,文化因传播而流传。佛教文化因传播而源远流长。文明的交流互借就是传播,有广泛的传播才能进步,生生不息。

  南少林寺首次举办此次论坛,因应国家提出“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

  论坛还设置了出家法师与教授专家互动交流对话环节,王守常教授、陈培爱教授、徐天进教授、王炳华教授、本性法师、本如法师等六位嘉宾,围绕时代背景与佛教担当、佛教如何服务于信众、造福百姓,如何融入国家战略促进宗教对话与世界交往。南少林寺如何在慈善、文教、武术和养老方面发挥功能性的作用等相关话题,进行深入研讨、切磋。

  论坛结束后,全体与会者在南少林寺山门合影留念。

赞赏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zhonghr.com/lyyj/991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