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_少林功夫_嵩山少林寺

2016山西考古一躬一铲隐风雷一瓢一饮

发布时间:2020-8-11 22:40:51   点击数:

考古,

是连接古今的时空隧道,

是可以窥见往昔的一面镜子。

而对考古人,

考古是一种日常,

是一种不可更改的生活方式。

山西考古,

向有盛名。

多少世所罕见的发现,

既源自考古人的一躬一铲,

也源自考古人一瓢一饮的淡然。

年1月12-13日,

山西省考古所举行年度考古成果汇报会,

若干项目集中亮相。

多少辛劳,

如在他处。

眼底风云,

如雷隐传。

1

项目:丁村遗址群考古调查与研究

汇报人:王益人

年丁村遗址群调查与发掘,延续上一年度黄土塬区的工作,对汾河东岸塔儿山至汾河河谷之间广大黄土台塬区进行广泛调查,新发现旧石器地点8处。并对过水洞、九龙洞、洞门遗址进行了持续性发掘。

在九龙洞遗址发掘过程中出数土量丰富的石制品,原料以角页岩为主,类型以石片为主,其次为石核、工具、断片等,石制品中所见不同打制阶段的石核、石片,呈现出从选料、剥片、废弃完整的操作流程。考古工作者在对九龙洞遗址余件的拼合研究中,拼合出人类打制石器组件80组,共计件,拼合率达21.52%。如此之高的拼合率在我国旧石器学研究中尚属首次。通过对石制品本身以及其平面分布等的初步研究,表明九龙洞遗址曾是丁村人获取石料、打制石器、制作工具的临时营地。数量丰富的可拼合石制品的发现,为研究丁村人的石器打制技术、复原操作链、探讨技术行为背后的人类思维、认知能力提供了重要材料,具有重要的意义。

2

项目:兴县碧村遗址考古工作及主要收获

汇报人:张光辉

年对碧村遗址展开系统的聚落考古工作,包括对小玉梁的发掘及周边调查。通过对碧村遗址小玉梁的进一步发掘,揭露了一组完整的石砌排房,并在排房所在的台地边缘,发现了外围围墙,出土了部分陶器、卜骨和玉器,为进一步探讨小玉梁的聚落结构及性质提供了新资料。而在对碧村周边区域的调查中,发现以往对部分石砌“长城”遗迹的判断有误,部分以往定性为长城的石砌墙体,应是龙山时期的石墙。

3

项目:曲村——天马遗址勘探与发掘

汇报人:吉琨璋

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曲村考古队对曲村——天马遗址三张村东进行了钻探和发掘,发现一道南北长余米、宽8米左右的夯土墙遗迹,在其东侧有深达7米的城壕,解剖显示,夯土遗迹经过两次建造,时代在东周时期。

4

项目:又见霸国——翼城大河口墓地考古

汇报人:陈海波

大河口墓地二期发掘自年7月初开始,至年12月下旬已持续工作了两年半,目前已经完成了全部田野发掘工作。本年度发掘的墓葬以小型墓葬为主,墓葬墓主人头向以西向为主,个别为东向。葬式以仰身直肢葬为主,存在少量侧身直肢葬和屈肢葬。随葬品以陶鬲和(或)陶罐为主,一般置于二层台之上,也有在二层台内部的情况。本次发掘面积共计约00余平方米,共发现和清理墓葬座,出土器物件套。对发现的盆骨病理、人骨覆盖物等进行实验室考古,以进一步研究。

5

项目:绛县雎村墓地考古

汇报人:段双龙

年度,雎村墓地在年工作的基础上新增发掘面积平方米,清理I区大中型墓葬9座、马坑1座,清理I、II区小型墓葬座。出土器物余件。从现有的材料看,该处墓地人群单纯,应是与天马—曲村相区别的,属于以横水、大河口墓地为代表的文化。其与绛县横水墓地相距仅15公里,且在墓葬特征方面,如墓葬形制、头向、葬式、随葬品及墓葬附近的柱洞、斜洞、腰坑、殉人等方面共性明显。而其与无俯身葬、无殉人等现象的大河口墓地则略显不同。

雎村墓地的发现与发掘,使得晋南地区在倗(绛县横水墓地)、霸(翼城大河口墓地)之外又发现了一个区域中心,对于西周时期各个区域中心性质及之间的关系研究,如与倗、霸的关系,与晋国的关系,与其他古国及周王室的关系的研究,族群融合以及对西周时期晋南及当时整个社会组织结构的探讨与争论或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6

项目:陶寺北墓地

汇报人:崔俊俊

年陶寺北墓地共发掘墓葬5座。其中小型墓3座,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大型墓2座,均为竖穴土圹积石墓,葬具为一椁二棺。出土鼎、豆、鉴、壶、簠、舟、鬲、盉、盘、甗等铜器,以及编镈1套、编磬3套,棺内发现有玉饰件。5座墓葬时代为春秋晚期,所发现的青铜器及其他随葬品为研究晋国史提供了宝贵材料。在煌煌年的晋国史中陶寺北墓地充当了什么样的角色,有着什么样的历史地位,当时的社会层级结构、族群之间的等级差别、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的附属关系、婚姻状况、家族形态等等都是需要探讨的学术问题。

7

项目:洪洞南秦墓地

汇报人:曹俊

南秦墓地位于山西省洪洞县南秦村西南,南秦墓地属于南秦遗址的一部分,南秦遗址解放初即被发现,其范围包括了南秦村、永凝堡、坊堆三处遗存,结合墓地勘探情况及实际需要,选择对整个墓地西南区域中两处大中型墓葬及其周围遗存进行初次发掘,经过近半年的考古发掘,共发掘清理了不同时期的墓葬9座,灰坑4处。不同时期的墓葬规模、形制、葬式各不相同。发掘出土了各类文物,总计两百余件套。采集各类土样、木炭等样本近百份。

南秦墓地反映了该地区不同时期,不同种群,不同阶层人类的生活情况,是一处历时久长、内涵丰富、保存较为完整的大型墓地,对研究晋南地区不同时期的埋葬制度、人群族属、社会生活等提供了新的资料。

8

项目:上韩墓地考古

汇报人:杨及耘

上韩墓地位于翼城县里砦乡,因盗掘严重展开发掘,共清理墓葬3座,M1为南北向土坑竖穴墓,葬具为一椁两棺,分别放置墓主人骨架一具,头向北,葬式为仰身直肢葬。墓室内的随葬器物包括东棺北侧的铜盖鼎、铜扁壶、铜鍪等。M3为洞室墓,墓道位于墓室北侧。单棺,人骨,头向北,葬式为仰身直肢葬。随葬器物皆为陶器。墓葬随葬品有鍪、扁壶、蒜头壶、茧形壶等秦文化特点的器物,而人骨架的葬式则为仰身直肢葬,墓主人的身份应是在秦风东渐过程中当地晋人贵族。根据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分析,墓地的时代在战国晚期至西汉早期。

9

项目:晋阳古城二号建筑基址群

汇报人:韩炳华

晋阳古城二号建筑基址群分东、西两组建筑基址。西组建筑基址由院墙、道路、山门、庭院、殿堂等遗址组成,中间部分被现代道路叠压。在二号建筑基址的几处殿址中出土有金刚经残碑,以及带有“迦殿”、“敕”、“隋之晋阳宫”的大量记事残碑,建筑基址周围出土有经幢残段、精致的石雕建筑构件、日用瓷器、吻兽以及大量砖瓦等,据此推断此建筑为皇家寺庙建筑,或为一处大型寺庙建筑的一部分,修建年代为晚唐,唐武宗时期受到破坏,但五代仍在使用,最终毁灭于宋初。

东组建筑基址分为三期,第二、三期分别为魏晋十六国和东魏-唐时期,第三期建筑基址平面布局为四周房屋围合而成的院落,出土有青掍板瓦、青掍筒瓦、青掍方砖、“兴和”与“天保”铭记的空心砖、脊头瓦、莲花纹瓦当、汉白玉“神王”造像、青瓷碗、红陶碗等。

两组建筑基址的发掘,揭示了不同时代同一区域的不同类型建筑,对于研究古代建筑的布局与演变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晚唐大型寺庙建筑,完整和清晰的建筑平面结构,在隋唐佛寺考古中较为少见。发现的“隋之晋阳宫”残碑资料,推断发掘区应是隋代晋阳宫所在区域。同时,今年通过认真的梳理和辨识,厘清了晋阳古城从早到晚的完整地层,对于建立该地区魏晋-宋的年代序列提供了样本。

10

项目:蒲州故城遗址

汇报人:刘岩

-年的考古工作主要在蒲州故城西城内西北部展开,发现了一段东西走向的城墙遗址,长约米,主体宽8-10米,为了搞清楚它的性质及时代,对其进行了完整的揭露和局部解剖,经过细致的发掘,结合出土遗物分析该城墙始建于北朝,唐代沿用并进行了大规模的增筑,宋金时期该段墙体被废弃,改为建筑基址使用。蒲州故城遗址新发现的城墙证实了唐代蒲州城的存在,其年代还可以上溯至北朝时期。

文献记载,蒲州北魏时置雍州,东魏改置秦州,北周改秦州置蒲州,唐代曾为中都,升为河中府。这段城墙的发现为确定北朝至唐代蒲州城的位置、分布范围提供了十分重要的线索和依据,对进一步探寻北朝-唐代蒲州城的规制布局、探讨蒲州城址的沿革、变迁以及蒲州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1

项目:河津固镇宋金瓷窑址

汇报人:贾尧

固镇瓷窑址是已经发现的河津窑的四处窑址中的一处,相对保存较好、堆积密集,发掘地点包括北涧疙瘩、上八亩和下八亩三个地点,清理包括4处制瓷作坊、4座瓷窑炉等遗迹,出土可复原瓷器千余件,瓷器品类有粗白瓷、细白瓷、黑酱釉瓷及三彩瓷,装饰工艺有白地黑画花、剔花填黑彩、珍珠地划花、黑地白绘花及印花。

固镇遗址发现的制瓷作坊及瓷窑炉,填补了山西地区无相关制瓷遗迹的空白,为研究宋金时期河津窑的制瓷流程、烧窑技术、装烧方法提供了重要的新材料;通过对金代瓷枕的对比,在美国、日本等地均发现有该窑同类产品,为国内外相关的瓷枕藏品及出土品找到了烧造出处,同时对研究河津窑的瓷器外销有重要价值。

12

项目:《新中国出土墓志·山西卷》

汇报人:马金花

该项目于年立项,年正式启动。已经完成晋中、太原、晋东南地区的墓志信息采集工作,年集中对忻州、阳泉、临汾、吕梁、运城地区进行采集,截止目前已经采集墓志拓片近方。同时对所采集的拓片进行抄录、释读工作。

13

项目:长子南沟金墓发掘汇报人:张光辉

长子南沟金墓位于长治市长子县碾张乡南沟村,年4月底至5月中旬,对被盗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墓葬为一座仿木结构的双室壁画墓,由墓道、墓门及前后室组成。墓室内壁画分为底部主题壁画、中部建筑彩绘、顶部壁画三部分,多以白色打底,用红、黄、橙、黑彩绘座制。墓室主题壁画位于地面到阑额之间,分上下层,以折枝花卉作界隔。上层主题壁画为行孝图,共24幅;下层主题壁画主要为门窗、劳作与庖厨图。墓门两侧为二人持鞭放牧图;东西两壁下层中间为隔扇窗及假门,边角有劳作图;南壁下部绘庖厨图。建筑壁画主要施于斗拱、橑檐之上,彩绘内容主要为形式多样的折枝花卉。

南沟壁画墓结构及壁画内容较为多见,以往在附近的长子、长治、屯留等地均有类似的发现,综合判断年代约在金代,这为研究晋东南宋金时期壁画及丧葬习俗提供了新的案例。

14

项目:新建蒙西至华中铁路煤运通道(山西段)汇报人:刘岩

工程段共发掘临猗县铁匠营村汉代墓地、临猗县王寮村汉代遗址、盐湖区西曲凡两周时期遗址、盐湖区东高玉周代遗址、盐湖区东高玉墓地5处遗址。予以分别介绍:

临猗县铁匠营村汉代墓地

铁匠营村汉代墓地,发现东汉时期大型砖室墓葬4座,汉代大型砖瓦窑3座。墓葬均为带有长斜坡墓道的砖砌多室墓。墓葬出土大量汉代釉陶、陶器等随葬品。值得注意的是M14甬道两壁上发现了目前北方地区罕见的砖砌斗拱实物。汉代砖瓦窑在生土层中掏挖而成,由窑前工作面、火门、火膛、窑床、窑室和烟道等组成。陶窑保存较好,形制结构较为完整。在一号窑和二号窑火门前发现了共用的阶梯状窑前工作面,反映了当时集中烧造砖瓦的情况。

临猗县王寮村汉代遗址

王寮村汉代遗址,发掘区域可分为三个区,发掘面积平方米。发现灰坑83个、墓葬11座、陶窑4座、沟2条和路面3处。从遗址遗迹和出土遗物来看,王寮村遗址向北一直延伸到汉代的猗氏故城,这里是附属于猗氏故城的手工业烧造陶器、砖瓦等建筑材料的作坊区,遗址内有宽达15米的大路,表明这一带在汉代是猗氏故城西南方向重要的通道。

盐湖区西曲凡两周时期遗址

西曲凡遗址发掘面积平方米,发现西周晚期到东周时期的灰坑90个、墓葬3个、房址1个、灶1个和路面1处。据《平阳府志》载,西曲凡村为古郇城遗址,根据考古调查西曲凡遗址分布较广,遗址纵横超过一公里,普通文化层堆积均超过4米,曾出土了大量东周、西周、汉代陶片。此次考古发掘地点虽处于遗址的边缘地带,但仍出土了大量西周晚期到东周早期的陶器残片,表明这里是一处两周时期重要的遗址区。

盐湖区东高玉周代遗址

发掘平方米,共清理灰坑个,出土大量东周时期陶片。

盐湖区东高玉墓地

发掘大型汉墓22座、金元墓5座、明清墓5座。汉墓早年遭破坏,均为长斜坡砖墓,多数分为前后室,个别带有耳室。出土汉代釉陶器百余件。金元墓为竖穴土洞墓。

15

项目:侯马东庄金代家族墓地

汇报人:杨及耘

年,为配合侯马市文体委进行文体活动中心项目建设,在侯马市北环路东庄村发掘范围内共发现墓葬14座。后经考古发掘,墓葬分为土洞墓和土洞砖室墓两种形制。砖室墓均为仿木构砖室结构墓,墓门辟于东南角,墓道位于墓室南侧。

土洞墓,从墓葬平面分为两种,一种墓道位于墓室南壁中央,平面呈倒“凸”形布局。一种墓的墓道位于墓室南壁的东南角,平面呈菜刀形布局。从墓葬分布和排列看,应该是分属两个家族的家族墓地。从墓葬形制和出土遗物分析,推测其时代为金代。

16

项目:汾西郝家沟宋金明清墓葬

汇报人:武俊华

年7月下旬,山西其亚铝业有限公司建设项目取土施工,发现一座金代纪年壁画墓。年8月曾对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同时对工程未施工区域进行了钻探,发现各时期墓葬多座。年3-6月对该墓地进行发掘。采用大面积布方、整体揭露的方式,比较完整的清理了一批宋金明清时期墓葬,其中宋金时期砖雕壁画墓4座、明清时期砖券墓7座,其余多为明清时期竖穴土洞室墓;出土各类器物余件(套),主要有陶器、瓷器、铁质文物、石质文物、铜钱、铜烟斗、镇墓砖、镇墓瓦等,获得了一批重要考古资料。

17

项目:长临高速临汾段考古发掘

汇报人:郑媛

为配合青兰高速山西境(长治至临汾段)建设项目中文物保护工作,年5月至12月,对临汾段公路建控范围涉及到的襄汾燕村北明清墓地、襄汾小王新石器时代遗址、临汾桃园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分别予以介绍:

襄汾燕村北明清墓地

位于襄汾县邓庄镇燕村村北,发掘面积平方米,共清理明清墓葬23座,新石器时代陶窑1处,灰坑6处。其中,明代墓葬18座、清代墓葬5座,皆为土洞墓,共出土明清时期瓷碗、铜镜、瓷罐、铜扣、饰件、陶环等各类文物标本共件,为了解当地明清时期葬俗及历史文化提供了一批实物资料。

襄汾小王遗址

位于襄汾县邓庄镇小王村东南,属新石器时代,发掘面积平方米。分Ⅰ、Ⅱ区,其中Ⅰ区共清理灰坑17个,出土泥质小口尖底瓶、彩绘陶盆、钵、陶罐等残片,小件器共50余件,可见有陶环、石刀、彩陶盆等,属庙底沟文化类型;Ⅱ区清理灰坑8个,陶窑1座,出土圈足罐、陶鬲、釜灶等器物残片,小件器共30余件,根据早晚关系及陶片特征,可初步推断该处遗址应属陶寺文化类型。

临汾桃园遗址

位于临汾市尧都区桃园村东南,与襄汾县寺头村北交界处,属新石器时代,发掘面积约2平方米。共分三个区域,共清理灰坑个、墓葬16座、陶窑2座、房址5座、灶坑1个、井1处、1处明代“明堂”遗存。另还有4条近现代灰沟。时代跨度较大,从庙底沟文化到仰韶晚期、二里头时期、东周皆有存在,但仍以庙底沟文化为主,发现5处庙底沟文化房址,尤其以90平米的五边形房址F2引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zhonghr.com/lyyj/993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