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_少林功夫_嵩山少林寺

明朝时期的少林寺

发布时间:2021-7-11 13:31:07   点击数:

元朝时,少林寺下院二十三所,少林寺僧达二千人之多,在历史上是空前的。少林寺的众多弟子还出任各地的僧官。元末时期,“红巾军”四起,天下大乱,少林寺僧大多逃难,“会食者二十余钵”,只剩老弱残者二十多人。

▲少林寺塔林中,明朝时期的塔达到余座

明朝初年,少林寺僧对遭受元末战火破坏的寺院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如千佛阁、立雪亭、六祖殿、紧那罗殿、法堂、钟楼等。另外,明朝还修建了众多佛塔。在塔林中,明塔多达余座,居历代之冠。在明朝,少林寺内以曹洞宗实力最强,占有主导地位,所存明碑多称“曹洞正宗”,所以董其昌称“少林之于曹洞,亦犹鲁之秉周礼也”。当时,朝廷直接过问教务,并建立了管理僧伽的专门机构。少林寺住持僧,也多受皇帝敕封,如明正德八年(年)《月舟禅师道行碑》称,“皇明混一……天下设僧司,以总其教。”这一方面说明明王朝试图把宗教纳入政权的管理之中,另一方面也说明皇家承认少林寺的“禅宗祖庭”地位。明代高僧有子定禅师、松庭禅师、月舟禅师、小山禅师、无言道公等。

▲少林寺常住院内的明代大铁锅

▲少林寺二祖庵内的明代大钟

明洪武初年(年),嵩溪子定再次住持少林寺。一年后僧众渐渐回寺,已达五百多人。《前少林禅寺第十九代住持嵩溪禅师定公行实之碑并序》载曰:“会洪武初,本山复请主席,将期年,众才广五百指”。接替子定任少林寺住持的是松庭(—年),他住持少林寺十三年,后被朝廷任命为河南府僧纲司“都纲”(从九品)。

▲少林寺碑廊内的无言道公碑

俱空契斌(—年),是一个很有学问的高僧,他于景泰春(年),在少林寺建“大毗卢佛水陆堂”,请甘州(今甘肃张掖)喇嘛道源塑毗卢佛一堂,此为与藏传佛教交流之始。无方可从(—年)、拙庵性成(—年)、归源可顺(—年)、古梅祖庭(—年)、月舟文载(—年)、静庵悟榻(—年)、宗林玉堂(约—年)等先后住持少林寺。这一时期的少林寺居于平稳发展时期。

▲明隆庆六年(),小山大章书公禅师灵塔塔铭

小山宗书于年至年住持少林寺,继承曹洞宗,兼开示净土法门。其弟子众多,传法于广东、福建、云南。无言正道于年至年住持少林寺,但他原属于临济宗,故在少林寺南院另立“圆通行超明”五字辈,至玄字辈起,才并入福裕七十字派,这就是少林寺“明传曹洞,暗传临济”的来历。

▲明崇祯三年(),少林寺重修千佛宝阁碑

明代的少林僧兵,声震四方。多次被朝廷征调,镇守山陕,统征云南,抗击倭寇,取得了崇高的声誉。明末以后,登封县农民李际遇起义,占据少室山“御寨”,年,李自成义军攻占登封县城,少林寺遭到破坏。清朝康熙二十三年(年),河南官员张思明在少林寺看到的情况是“久经劫火,法堂草长,宗徒雨散矣,偶步千佛殿西,见榛莽荒秽中,散瓦数椽,风雨不蔽”。

▲明万历六年(),都御史周鉴观面壁像诗碑

概括来讲,明朝时期的少林寺发展迅速,既得益于朝廷的重视和支持,也与寺院的僧才众多密不可分。作为皇家寺院的少林寺,在明朝时多次为国出征,少林功夫的实战性得以凸显,寺僧爱国爱教的精神备受世人敬重!

(作者系青年作家、少林文化学者,先后出版《禅心乡韵》《且听风吟》《素心若荷》《守园往事》等多部著作。自年以来,一直担任少林寺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zhonghr.com/lyyj/11714.html

------分隔线----------------------------